董雪
閱讀是人類學習語言和汲取思想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人類了解知識世界的基礎手段。閱讀是一個人一生應該學習的本領,閱讀能力更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同時閱讀還是傳承民族文化、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已置身于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中的人們,為了充實提高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就要不斷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閱讀是其他任何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徑。因此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尤為重要,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增加課外閱讀,增強知識儲備在基礎義務教育階段十分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對課外閱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更應該努力成為“興趣的老師?!?/p>
何為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就是相對于課內,相對于教材、課文而言,就是學生利用上課以外的時間,課外閱讀利用課外的時間包括放學后回家的空閑時間、下課課間、周末休息時間進行的課外閱讀等一系列空閑時間。去閱讀書報、看名著、小說、等課本以外的書籍并領會其內容,它是學生自主的、有選擇的獲取大量信息的學習活動,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閱讀。它是為需要而閱讀,為獲取信息而閱讀,為實用而閱讀,為興趣而閱讀。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課外閱讀的形式也不僅僅拘泥于書本一種。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以前我們傳統(tǒng)課外閱讀通過紙質媒體,小學生攜帶極其不方便,并且只有單一的文字或靜態(tài)圖像的表現形式,成本高, 存取不易,查找也冗雜,而信息技術課外閱讀克服了這些缺點,它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并且能夠對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信息形態(tài)進行有機合成,實現文本、數據、聲音及各種圖像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中的一體化傳播。它讓小學生接觸到的素材不僅僅是文字,而且還包括了圖像、聲音,內容變得更加全面,視野更加開闊,也更直觀,更逼真。
從本質上說,一切的語文改革都應當指向大量閱讀,因為只有當學生的閱讀量上去了,語言積累才能成為現實,只有具備了豐厚的語言文字積累,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才有基礎。所以加大閱讀量。拓展知識面就和小學生課外閱讀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
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認為投其所好“對癥下藥”是重中之重。興趣是內發(fā)性的學習動機,是一種最積極的學習動機,因此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應從激發(fā)閱讀興趣開始。根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完全有學生自主選擇的特性,可以“對癥下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閱讀,當然,閱讀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也可以是電子產品的形式,投其所好,先入為主,而后再逐步轉變到書本形式的閱讀,讓其慢慢沉浸在閱讀的世界中,感受閱讀的美好,享受其中的樂趣。介紹好書給學生看也是指導學生閱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指導得當,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愿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水平。要選好讀物,首先應該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來確定。其次,要有教育性。選取的讀物應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第三,要注意廣泛性。一是體裁要廣泛,小說,詩歌,散文,童話,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內容要豐富多彩。童話故事、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都應齊全。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讀物應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能夠使兒童入神入迷的。計劃有了,閱讀材料選好了,閱讀量就能有效擴大,閱讀的綜合能力乃至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會自然提升,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談論。
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認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在讀書前要制定好適合自己讀書計劃,安排好讀書的先后次序和時間日程。計劃要定得易于執(zhí)行,有了計劃,就應當遵從實施。拿到一本書首先要瀏覽書的前言、目錄、主要內容等,了解書的概況;還可以通過跳讀的方式明確書中哪些內容應該精讀,哪些內容應該略讀或者瀏覽,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還有哪些地方會遇到問題。家長也起到督促和陪伴的作用,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并一起探討其中的觀點與見解。必要時還可以就書中的某一觀點發(fā)表各自不同的意見。這樣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加深了親子互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的讀書氛圍也更加濃厚。學校加強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建設。學校圖書館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證學生閱讀和借閱的暢通。應當使學生了解圖書館的設施及規(guī)章制度,明確如何才能閱讀和借閱所需的書刊。同時,圖書館應有充足的圖書資源并不斷充實更新,能夠吸引學生,使圖書館成為能滿足學生精神文化需要的樂園。另外要班級圖書角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做到時間碎片化,利用瑣碎的時間碎片進行閱讀。發(fā)動學生每人拿出一兩本課外書定期交換,在班里和同學交流閱讀,增加圖書儲備量,讓學生的閱讀量更加龐大。同時,也可以增加一系列的讀書節(jié)、朗誦、詩詞大會等活動,讓多讀書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個人榮譽感的提升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認為掌握了科學的閱讀方法,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不同的書加以區(qū)別對待。正如培根所說:“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边^摘錄要點、篩選信息、讀書筆記等方式將讀與寫相結合,深化自己的閱讀效果;還可以將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上,鞏固自己的閱讀技能。
當前,社會總體上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認識已經提高,而且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加強社區(qū)圖書館的建設和開放力度,改革市區(qū)圖書館對少兒的借閱政策,實施免費開放,保證少年兒童在課外閱讀的書源、場地上有足夠的方便和自由。閱讀不再只是學生的專屬,更是全民的共同守候。你聽,那瑯瑯的讀書聲在天空無盡的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