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雅億
我和丈夫婚后跟公婆一起住。丈夫工資從不交給我,有一次,還鬧著讓我把工資卡交給他,花錢也必須經(jīng)過他同意,我沒理他。我的性格比較軟,膽小怕事,為了息事寧人,就一直不斷給他錢。結果他變本加厲,要錢的態(tài)度越來越惡劣,不給他就辱罵說狠話,我實在受不了。我爸媽知道后也氣得不行。他們說,實在不行就離婚,孩子歸男方,我回老家。我該怎么辦呢?
這封來信,貌似是夫妻矛盾,其實是一個大城市的土著家庭,對外地媳婦的各種限制。
這段婚姻中,最難的不是經(jīng)濟問題,而是界限問題與歸因問題。你之所以痛苦,在于你們與公婆住在一起,男方一直覺得你在占便宜,卻從未看到你的生育成本、為家庭付出勞動的成本、耽誤事業(yè)的成本。雙方都覺得自己虧了,又不愿意赤裸裸去講,于是就變成了情緒折磨與語言暴力。你自己也有責任,當下的局面是由你一開始的被動造成的。女孩如果從小被打壓,自卑,膽小怕事,息事寧人,又對現(xiàn)實世界懵懵懂懂,那么進入婚姻后,萬一遇人不淑就會“被動挨打”,毫無招架之力。
所謂好丈夫,心里的賬目清晰,把媳婦的青春、健康、生育成本看在眼里,從不無視她的付出。所謂好媳婦,是懂得立界限,而不是一味忍讓等到某天撐不住了全線崩潰。一家人過日子,跟經(jīng)營家族企業(yè)差不多。只有清清楚楚表達需求,量化付出,才有平衡點與公平性可言。
夫妻財務共享是最好的處理方式,男方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尊重妻子的付出。這種“錙銖必較,講出來都難為情”的問題,在婚前討論最有主動權,婆家娘家聚在一起討論,白紙黑字寫下來,總好過稀里糊涂結婚后,因為沒有理性算過賬,雙方心存不滿。
如果你態(tài)度強硬起來,他說不定就會妥協(xié),比如夫妻搬出去租房子,至少從AA制開始對家庭財務進行重組。如果他不肯停止對你的經(jīng)濟索取,那么果斷結束這種關系是最好的止損方式。
如果你一直對一個人付出,一開始對方可能會感恩,但時間長了,會覺得理所當然。如果哪天你付出少了,對方還會因此而怨恨你。你對丈夫一直進行經(jīng)濟上的供應,到最后反倒成了傷害自己的利刃,所以,對一個人好要有限度,愛是雙向付出的,當付出長期得不到回報,這種關系就需要停下來反思。愛人的前提更要愛己。
人可以善良,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否則,你的忍讓,會換來得寸進尺;你的包容,會換來肆無忌憚。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