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8年6月17日新四軍先遣支隊韋崗初戰(zhàn)開始,至1945年12月19日在蘇中進行對日最后一戰(zhàn)——高郵戰(zhàn)役結束,新四軍在抗日戰(zhàn)爭中,對日作戰(zhàn)24617次,取得了光輝的戰(zhàn)績。本章記錄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經(jīng)典戰(zhàn)例。
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軍事報告中,對新四軍的歷史貢獻作了充分肯定,他說:“我偉大的中國人民軍隊——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和敵人進行了空前英勇的、殘酷的、可歌可泣的勝利戰(zhàn)爭,成為中國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p>
韋崗戰(zhàn)斗:新四軍挺進江南抗日第一戰(zhàn)
粟裕指揮戰(zhàn)士們沖下山坡,圍殲殘敵。
一個受傷的日本人猛抽出指揮刀向他的腦后劈下去,
警衛(wèi)員舉槍擊斃了那個敵人
1938年2月上旬,新建不久的新四軍軍部隨即由南昌遷至皖南,各支隊也奉命向皖南、皖中集結,準備向華中敵后進軍,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
4月24日,軍部決定由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組建先遣支隊深入已經(jīng)淪陷的江南偵察。
粟裕率先遣支隊向敵后開進愈深入,戰(zhàn)爭的氣氛就愈緊張、愈濃烈,他深知先遣支隊的成敗關系重大,時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這一天,先遣支隊到達南陵縣城,受到當?shù)匕傩盏臒崃覛g迎。見天色漸暗,粟裕便命令部隊在東門外宿營。連日的行軍勞累使指戰(zhàn)員們很快進入了夢鄉(xiāng)。子夜時分,一陣急促的號聲突然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先遣支隊緊急集合。粟裕站在隊列前,嚴肅地說:“同志們,我們是負有光榮任務的部隊,群眾之所以歡迎我們,是因為我們不是從前方潰逃下來的,而是向敵人開進的。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定受到了敵特、漢奸的監(jiān)視。這里離敵控的蕪湖很近,說不定我們的行蹤已經(jīng)被敵人發(fā)覺了,敵人很可能會對我們發(fā)動空襲。因此我們絕不可高枕無憂,必須立即轉移。”在夜幕的掩護下,先遣支隊悄然轉移到離南陵不遠的麒麟橋一帶山村宿營。
果然不出粟裕所料,天剛剛放亮,遠處便傳來巨大的轟鳴聲。不一會兒,幾架日軍戰(zhàn)機飛臨南陵城東門上空,一陣狂轟濫炸。躲過一劫的先遣隊員們交口稱贊:“粟司令員真是料敵如神!”南陵的老百姓見先遣支隊毫發(fā)未傷,不知其中緣由,都嘖嘖稱奇,說新四軍是神兵天降,小鬼子的飛機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先遣支隊在敵后不僅作戰(zhàn)略偵察,還擔負起宣傳群眾、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的任務。
此時,日軍已相繼占領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和戰(zhàn)略要地,氣焰無比囂張,肆意奸淫燒殺,漢奸土匪更是遍地橫行,幫會、流氓也伺機而起,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南京失陷后,國民黨軍一潰千里,江南已沒有一個地方政府,百姓也有半年多沒見到中國軍隊了,都感到無所依恃。
粟裕率先遣支隊走到哪里,就把群眾工作做到哪里。他要求支隊全體指戰(zhàn)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群眾紀律,做到秋毫無犯,自己以身作則,帶頭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同時廣泛宣傳共產(chǎn)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以模范行動向江南民眾表明新四軍是人民的隊伍,是抗日的隊伍。很快,新四軍的美名傳遍江南。民眾由起初的不了解共產(chǎn)黨、新四軍,迅速轉變?yōu)椤坝龅叫滤能?,親如一家人”,并踴躍加入新四軍,投身抗日洪流。
國民黨黨員、安徽省當涂縣采石鎮(zhèn)郵電局局長劉一鴻毅然率部參加新四軍。他激動地對粟裕說:“我為何要投奔共產(chǎn)黨,道理很簡單,蔣介石不抵抗,國民黨太腐?。∥沂侵袊?,不甘忍受日寇的蹂躪欺侮。我要抗日,所以我到新四軍來了。我要把鮮血灑在疆場上!”
當時,江南地區(qū)大部分老百姓對抗戰(zhàn)勝利其實還是缺乏信心的,對新四軍也缺乏深入了解。粟裕認為,先遣支隊必須盡快打一個大勝仗,江南百姓需要用勝利來激發(fā)抗日熱情,鼓舞斗志;新四軍指戰(zhàn)員渴望用勝利來煞一煞日寇的囂張氣焰。
于是,粟裕一有空閑就對著作戰(zhàn)地圖凝思:這一仗怎樣打,選在哪里打呢?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粟裕的目光漸漸停留在地圖上一個叫韋崗的地方。
位于鎮(zhèn)江西南30里的韋崗,是一片丘陵和小山地,這在水網(wǎng)密布的江南平原是不多見的。東側有高198米的贛船山,西側有高455米的高驪山,鎮(zhèn)(江)句(容)公路夾在兩山之間,蜿蜒通過,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經(jīng)偵察,日軍汽車南來北往,每天都有五六十輛,通行時間一般在上午8時至9時和下午4時前后。恰好這時,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命令新四軍“派兵一部,挺進于南京、鎮(zhèn)江間破壞鐵路,以阻擊京滬之敵,務于三日內完成任務”。新四軍軍部決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隊及一支隊各一部,共4個連,攜帶電臺立即趕赴南京至鎮(zhèn)江間的下蜀車站附近,執(zhí)行破壞鐵路任務。而下蜀與韋崗相距不遠。
6月15日夜,粟裕率部頂風冒雨抵達下蜀。在當?shù)孛癖姷膸椭拢慌e破壞了下蜀車站附近的鐵路和電線,而后連夜撤到下蜀以南40里的東謝村休整。
在村邊一片竹林里,粟裕召開了干部會議,宣布在韋崗伏擊日軍車隊的決定:副官處主任陳何龍帶電臺和勤雜人員留下隱蔽待命,他自己挑選八九十名精干的戰(zhàn)斗人員,組成6個步槍班、1個機槍班、1個短槍班去執(zhí)行伏擊任務。
“為了求得秘密,伏擊隊必須在夜間急行軍出發(fā),拂曉前進入伏擊陣地,采取突然行動?!彼谠Υ蠹姨岢隽艘蟆?/p>
16日午夜,天正下著大雨,能見度極差,四周黑乎乎一片。隨著粟裕的一聲令下,參戰(zhàn)部隊從下蜀后山出發(fā),消失在茫茫雨夜中。黎明時分,部隊進入伏擊陣地。17日上午8時20分,從鎮(zhèn)江方向傳來了汽車的馬達聲。這支日軍車隊一共5輛車,為首的一輛是包車。
不一會兒,第一輛汽車轉過山隘,駛進了伏擊圈。先遣支隊機槍班迎頭就是一個齊射。汽車歪歪扭扭地沖出公路,撞到了路邊的巖石上,不動了。
由于正下著大雨,加上公路彎道多,后面的日軍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前面的情況。大約過了幾分鐘,第二輛汽車仍舊毫無防范地駛進了伏擊區(qū),等待它的依然是新四軍的槍彈。機槍、手榴彈一陣猛擊后,汽車翻入公路北側的水溝里。坐在駕駛室里的日軍少佐土井當場斃命。
這時,隨后的三輛汽車接踵而至,車上大約有30余名日軍。粟裕命令戰(zhàn)士們猛烈開火,第三輛和第四輛汽車也先后被擊中,癱在了彌漫的硝煙中。第五輛汽車見勢不妙,一個急剎車,停在了新四軍火力射程之外。日軍跳下車,在公路兩側就地臥倒,以密集的火力負隅頑抗。
粟裕命令吹起沖鋒號,指揮戰(zhàn)士們沖下山坡,圍殲殘敵。時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2團連長的童炎生回憶道:
粟司令冒著彈雨沖到包車的近旁,一個受傷的日本人猛抽出指揮刀向他的腦后劈下去。正在這危急的時候,他身后的警衛(wèi)員舉槍擊斃了那個敵人。在槍聲沉寂之后,陣地上仍然進行著搏斗,潰散的鬼子突然從深草里跳出來,瘋狂地叫喊著撲上來。戰(zhàn)士們用刺刀刺向他們的胸膛,他們才痙攣地滾回到深草里。
剩余的十幾個日軍見勢不妙,架著傷兵,爬上第五輛汽車,倉皇逃走了。
一場干凈利落的伏擊戰(zhàn)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勝利結束了。先遣支隊共擊毀日軍汽車4輛,擊斃日軍少佐土井、大尉梅澤武四郎以下13人,擊傷8名,繳獲短槍2支、步槍20余支,日鈔7000余元,還有日軍軍旗、戰(zhàn)刀及衣服、皮鞋、望遠鏡等大批軍需物資。
這是新四軍挺進江南后的第一戰(zhàn)。誠然,韋崗伏擊戰(zhàn)算不上一場大戰(zhàn)斗,但在江南這個國民黨軍一潰千里的淪陷區(qū),影響卻極為廣泛,極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戰(zhàn)熱情。新四軍軍部盛贊“先遣支隊的確起了先鋒作用,奠定了我們在江南發(fā)展和勝利基礎”,并在全軍表揚,號召全軍學習。
捷報傳出,上海等地的各種報刊競相報道,就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向新四軍軍部發(fā)了嘉獎電:“葉軍長: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p>
陳毅策馬趕往東圩橋,一個韋崗戰(zhàn)斗繳獲品的展覽會正在祠堂里舉行,都是清一色的日本貨——日本膏藥旗、日鈔、日軍指揮刀、大蓋槍、鋼盔、軍大衣、皮鞋、望遠鏡……看著看著,陳毅詩興大發(fā),一首七絕《韋崗初戰(zhàn)》脫口而出:
故國旌旗到江南,
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zhèn)江城下初遭遇,
脫手斬得小樓蘭。
(參考資料:《戰(zhàn)典6:新四軍征戰(zhàn)紀實》作家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作者: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