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ako
與吳小玲女士聊天的一個多小時,會感覺到舒適。她快速的思維、廣闊的視野、溫婉的性格,會讓你情不自禁地被她的敏銳視角、毫不造作的自然魅力所深深吸引。在日本打拼三十五年的時間,當別人都在跟隨時代潮流時,她另辟蹊徑,果斷轉向IT業(yè);當別人在質疑中國人能否管理日企時候,她深入溝通,成功出任高管層......
2017年9月,華人女企業(yè)家吳小玲出任日本上市公司M·H·GROUP社長的消息出現在了日本權威經濟刊物《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中。在男性占據絕對優(yōu)勢地位的日本社會,能成為企業(yè)一把手的華人女性并不多見,這位曾擔任過日本東證一部上市公司CBON董事的女性再一次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采訪中,吳小玲女士一直面帶笑容,充滿活力。問及過往經歷,吳小玲謙遜地微笑著,說她的人生都是五年一跳,每次都剛好“踩對了點”:第一個五年,把計算機學到了極致;第二個五年,做了教師;第三個五年,把所學及歷練運用到了化妝品公司。吳小玲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時代機遇,更多來自于她的智慧、她身上那股拼勁、積極的力量以及她獨到敏睿的判斷力。吳小玲用她豐富的經歷向我們詮釋了如何把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活出精彩。
吳小玲談到的更多是機遇,“可能對我個人來說,機遇就是我正好踩中那個點,我想做的事情它剛好就有,這就是一種機遇。但跟著這個世界、時代的進步去發(fā)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被問到成功的核心因素時,吳小玲談到的更多是機遇,“可能對我個人來說,機遇就是我正好踩中那個點,我想做的事情它剛好就有,這就是一種機遇。但跟著這個世界、時代的進步去發(fā)展也是至關重要的?!睍r代固然重要,但倘若沒有個人的努力與抉擇,也無法啟迪成功。
六十年代時,吳小玲出生在江城武漢的一戶普通人家。江水日夜奔流不休,吳小玲的人生跋涉也未曾停息過。她經歷過上山下鄉(xiāng),也把握住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次機會,考上了考上了蘇州大學絲綢工學院(現蘇州大學),成為恢復高考后第一批大學生。1985年4月,吳小玲隨著赴日留學的丈夫一起來到日本發(fā)展,一待就是35年。赴日后的吳小玲看準了時機,跟緊時代發(fā)展步伐,果斷轉向在當時尚未發(fā)展成熟但前景無限的IT產業(yè)。她自學了日語和計算機編程,并憑借一己之力考取了日本國家級計算機資格證書,不僅做起了IT業(yè)講師的工作,還為日本的IT巨頭unisys公司新進員工做培訓。語言的不通暢、跨行業(yè)工作,還要兼顧孩子和家庭,這一切對于吳小玲來說是很艱難的,但她靠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硬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并在日本立足。
吳小玲不僅考取了日本國家級計算機資格證書,還考上了很多管理類的資格證書,她說“這對我之后的人生來說是自信的第一步。”有了這些資格證,吳小玲作為特派教員,擔任多家日本企業(yè)的新職員教育培訓導師,教授實用的計算機技術。在日本,老師、醫(yī)生、律師的地位都很高,被人們尊稱為“先生”。因此這一階段的吳小玲不僅擁有了較高的社會地位,還收獲了很多的管理理論和實踐基礎,這為她今后加入化妝品企業(yè)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入口。
在談及自己的“女性力量”體現時,吳小玲說,“如果用‘力量這個兩個字去說的話,我覺得我作為武漢人,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武漢的女人一般來說都比較直,積極向上”。
42歲,吳小玲又來到了人生的另一個分水嶺。在日本,這個年齡的女性,意味著人生已被定格,但她卻有著明確的規(guī)劃——繼續(xù)學習計算機已經沒有那么多精力了,“就想把這些IT技術運用到企業(yè)管理中去”。當時化妝品企業(yè)CBON想上市,正需要專業(yè)的管理人才,吳小玲果斷抓住這個機遇,憑借自己的管理技能成功轉為CBON管理層。在當時沒有WIFI、互聯網還未興起的年代,吳小玲運用自己積累的IT技術和人脈,“用了三年時間把公司的80家店鋪用當時的互聯網全部聯接”,實現了高效的管理,并幫助CBON企業(yè)成功在日本股市主板上市,成為一部公司,這個成績在當時被稱為“奇跡”。而這背后的艱辛,無法想象,對于當時的普通人來說,互聯網并非如今日般隨處可見,要讓大部分店鋪能夠接納連入互聯網,吳小玲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說全司總動員。吳小玲也直言“從理論上來講是很難的……但是你有技術,在一個公平社會里面,就有了發(fā)展……男性體力、經歷都比你強,而我們還要照顧家庭和孩子,作為女性要提升,永遠要比別人再努力多一點點”。
在“永遠努力多一點點”的過程中,吳小玲學習到了“嚴謹的企業(yè)管理”,她認為管理之道的“道”是一個規(guī)則,“管理是什么?我個人的感覺就是我要讓員工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谶@個公司工作,要懂得怎么工作才是正確的,如果你的每一個員工都能按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公司的管理就是順暢的”。
吳小玲正思考著超過半百之年后要過退休生活之際,中日并購的浪潮襲來。2015年中國基金收購了日本上市公司MH集團,并邀請吳小玲參與公司管理,吳小玲決定再給自己一次嘗試的機會,欣然接受。
日本的美容行業(yè)向來以技術過硬著稱,當時的MH集團員工大多數都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新的管理層?!斑@個公司在日本已經40年了,讓他們接納你是非常困難的事。我需要讓他們理解,我和他們擁有一樣的目標,我會為了大家更好而來。”于是吳小玲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去到每一家店鋪找美發(fā)師剪頭發(fā),和他們深入交流,最終取得了他們的理解和接納,并完全把握了所有直營店的情況,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內部改革。懂管理、敢創(chuàng)新、善溝通,了解美容行業(yè),又通曉中國文化,吳小玲用事實證明了MH識人善用,自己是當之無愧的“最佳人選”,實現了自己在人生轉折點的又一次華麗轉身。
在談及自己的“女性力量”體現時,吳小玲說,“如果用‘力量這個兩個字去說的話,我覺得我作為武漢人,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武漢的女人一般來說都比較直,積極向上”。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她,也有著如同江水一樣無窮無盡的韌勁和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經歷也是推動吳小玲成長和歷練的無形動力,“我上小學就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高中畢業(yè)就下鄉(xiāng),然后又遇上高考,最后出國,每一段經歷都在無形之中教育我,引領我往更優(yōu)秀的自己發(fā)展?!倍@股女性的力量還會影響到他人,“人家在看著你的時候都會覺得真誠、可信,同時也會覺得像一種緣份很開心,很珍惜,于是人家就會跟隨你走。粉絲是什么?我想就是一種由心而發(fā)的喜歡和信任吧”。
繁忙工作之余的吳小玲熱衷于弘揚中國文化活動。在日本華人僑胞的心目中,吳小玲是一位熱心人。2015年,她加入了日本湖北總商會并擔任執(zhí)行會長一職。吳小玲說“人活到一定年齡,有一點空間的時候,祖國這個情結就會出來了。前大半生都是為了生存而奮斗,活到現在有一點空間了,心中的家國情就重了,我是中國人,我會中文,那我何不為中國,為我們在日的華人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呢”。
吳小玲介紹道,這幾年在日本弘揚中國文化最人氣的便是辦中文學校,“一門語言扔掉了還挺可惜的,現在的孩子條件好了,何不給他們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呢?中國越來越強大,在日本,了解認知中國文化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中國人自發(fā)地在做這些弘揚中華文化的事情,大使館也很支持。這件事情說起來很大,實際上是很現實的,一個國家強大了,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這個過程其實就在弘揚與傳承文化”。
2020,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吳小玲首當其沖,集結在日華人商企,積極地為中國,為武漢籌募馳援,“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家國情懷瞬時紅遍圈內,激起無數愛國義舉,肆虐數月的疫情中,吳小玲所在的日本湖北總商會和日本NPO法人仁心會就聯手開始為武漢籌備醫(yī)用物資,而在中國武漢漸漸脫險轉好的時候,三月,日本的疫情形勢又愈發(fā)嚴峻,剛剛緩過一口氣的吳小玲,又開始組織募集對日援助,來自中國武漢、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政府及個人紛紛給予愛心援助……吳小玲說,這半年,她深深感受到旅日華人對家鄉(xiāng)的大愛,感受到了災難面前,無關國籍,愛心無界。
“武漢,是我心中永遠的故鄉(xiāng)!武漢雖受難新冠病毒,但武漢人民用堅韌不撥的信念,為世界人民作出了榜樣!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她又是那么平凡充滿生活氣息的城市!我為我是中國人自豪,為我是武漢人感到光榮!”
也許,無論走多遠、走多久,家鄉(xiāng)永遠是家鄉(xiāng),吳小玲希望家鄉(xiāng)湖北越來越好,希望每位華人身在異鄉(xiāng)能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能為自己是湖北人而溫暖,她希望能夠盡心竭力多為祖國和家鄉(xiāng)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在問及吳小玲最想對中國對武漢說點什么時,她說:“武漢,是我心中永遠的故鄉(xiāng)!武漢雖受難新冠病毒,但武漢人民用堅韌不撥的信念,為世界人民作出了榜樣!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她又是那么平凡充滿生活氣息的城市!我為我是中國人自豪,為我是武漢人感到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