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晨風 寧艷
“火星2020”總裝測試現(xiàn)場
7月30日,美國火星2020 探測器發(fā)射升空。它攜帶一臺名為“毅力”的漫游車,開始火星采樣返回任務的第一階段。
“火星2020”任務主要目的和被推遲的歐洲火星生命計劃一樣,專注尋找可能的火星生命。它不僅是為了尋找火星宜居條件的跡象,而且還要尋找過去曾經(jīng)存在的微生物跡象。因此,“火星2020”的毅力號漫游車上裝備了一臺鉆探機,可以采集最有希望找到證據(jù)的巖石和土壤樣本,并將它們放在車內(nèi)的“儲藏室”中,等待未來任務把這些樣本送回地球。然后,科學家們可以在實驗室里用大型設備來研究這些樣本——這些設備太大,無法發(fā)射到火星上。這次任務還打算試驗一些未來航天員常駐火星需要用到的技術,包括測試如何從火星大氣中產(chǎn)生氧氣、尋找其他資源(如地下水)、改進著陸技術、探測可能影響人類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
“火星2020”的設計基于正在火星運行的“火星科學實驗室”任務架構,包括其好奇號漫游車及其著陸系統(tǒng)。
美國已經(jīng)實施了多次探測火星任務,因此從地球起飛、奔向火星到火星捕獲的整個過程基本上不會有懸念?!盎鹦?020”任務能否成功首先取決于能不能順利著陸。美國宇航局將它歸納為進入、下降和著陸過程(EDL)?!盎鹦?020”的著陸方案和好奇號火星車一樣,包括降落傘、下降飛行器和一種被稱為“天空起重機”的方法。在著陸前的最后幾秒鐘,用一個火箭反推懸浮的天車,把火星車吊掛著放到地面上。這種著陸系統(tǒng)的發(fā)明,讓人們可以在火星表面著陸一個非常大、非常重的探測器。當然,“火星2020”也不是完全沿用“好奇號”的著陸技術,而是采用了一些新的技術,可以達到更高的導航精度和更豐富的數(shù)據(jù)回傳。
過去幾十年的星際探測史告訴我們,在火星上著陸是很困難的,目前只有美國成功實現(xiàn)了火星軟著陸。更難的是,能夠在接近主要考察目標的地方著陸。此前火星漫游車都只能降落在目標研究區(qū)域的一段距離之外。這點距離在地球上不算什么,但對于漫游車來說,要花費寶貴的幾周甚至幾個月時間來跋涉。
為此,“火星2020”任務小組打算采用新的方法,讓“毅力號”降落到盡量接近目標區(qū)域的位置。這項技術稱為“距離觸發(fā)”,可以把橢圓形預定著陸區(qū)的尺寸減小50%以上。采用這項技術之后,如果研究人員選定了一些價值很高、平地面積卻很小的目標區(qū),也能成功降落下去。
“距離觸發(fā)”技術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時機來釋放下降飛行器的降落傘。早期的任務中,探測器會在火星大氣中摩擦減速,達到預期速度后盡早開傘?!盎鹦?020”則不然,它要根據(jù)探測器相對于預定著陸位置的距離開傘。如果飛船有可能錯過目標區(qū),就要提前開傘;如果可能無法抵達目標區(qū),就要錯后開傘。
根據(jù)推算,距離觸發(fā)技術可以讓“毅力號”的降落位置比舊的技術更靠近目標區(qū),讓“毅力號”的“上班”路近上幾公里??紤]到火星車的緩慢速度,這意味著它可以提前一年開展工作,意義是相當明顯的。距離觸發(fā)技術如果在“火星2020”上取得成功,還能用于未來的樣本返回任務。前來取樣本的著陸器能夠降落在更接近樣本存放地點的地方,盡早拿到樣本返回地球。
地形相對導航技術和嫦娥四號所采用的降落導航技術有相似的地方?!耙懔μ枴碧貏e適合于地形復雜、有陡坡和大塊巖石、比較危險的地方。
它的工作原理很容易解釋:首先是繞著火星飛行的探測器拍攝和繪制了著陸地點的地圖,把可能的風險都標注出來。這張地圖會存儲在“毅力號”的電腦里。開傘以后,“毅力號”會打開相機拍攝火星地面情況,把實際看到的地表與存儲的地圖相對比。
“火星2020”的星際飛行器
降落過程中,“毅力號”的車輪逐漸展開
如果“毅力號”發(fā)現(xiàn)自己正向著危險地表接近(判斷范圍大約是300米邊長的區(qū)域),可以改變方向,選擇一個更加安全的區(qū)域降落。
“天空起重機”和“毅力號”聯(lián)合測試
樣品傳送到“毅力號”車體內(nèi)
為什么地形相對導航很重要?就不能把火星車降落在平坦一點的地方嗎?地形相對導航是火星探測的關鍵?;鹦翘綔y最有趣的地方是去復雜的地形進行探索,這些地方有特殊的巖石和土壤,可能保存火星上過去微生物生命的跡象!
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能把探測器派遣到這些有意思的地方。因為復雜的地形會大大提高直接著陸的風險,著陸器很可能撞上一塊大石頭導致翻車,火星上可沒有可以用電話呼叫的救援服務。因此,在過去的火星著陸行動中,選定區(qū)域的99%面積上都不能有斜坡和巖石。這就意味著科學家們要放棄很多有價值的地點。有了地形相對導航技術之后,科學家們的選擇就一下子豐富起來了。
地形相對導航技術的提出,是建立在前期任務基礎之上的。在此前的任務中,人們發(fā)現(xiàn),著陸器在進入火星大氣層之前,根據(jù)通過深空網(wǎng)絡提供的數(shù)據(jù)推算,探測器相對于預定著陸點的誤差約為1~2 公里。進入火星大氣層后,由于受到大氣影響,誤差估計會增加到約2~3 公里。
通過使用地形相對導航,有希望大幅度縮小誤差??茖W家們通過計算認為,可以通過空中機動,把這個誤差數(shù)據(jù)減少到60 米甚至更小的數(shù)值。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解決兩個問題:準確地知道下降飛行器自身的位置和前進方向,足夠的空中機動能力。
“火星2020”能否實現(xiàn)距離觸發(fā)和地形相對導航,取決于相關的傳感器套件。其中包括一個叫做MEDLI2 的設備,還有一個叫做“EDL 攝像機和麥克風”。
MEDLI2 源于好奇號火星車任務期間的同類設備,全名是“火星科學實驗室進入、下降和著陸儀表第二代”。好奇號任務期間的這套設備只能采集熱防護罩上的有關數(shù)據(jù),MEDLI2 不但可以采集熱防護罩的數(shù)據(jù),還能采集著陸器后部的數(shù)據(jù)。
MEDLI2 和來自“毅力號”所攜帶的“火星地表氣象站”(MEDA)的數(shù)據(jù),能夠讓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火星上的大氣密度和風的特征,用于設計性能更好的未來火星著陸方案。
科研人員正在組合采樣存儲機構
美國宇航局工作人員頂著疫情進行測試
“EDL 攝像機和麥克風”全稱是進入、下降和著陸(EDL)攝像機和麥克風。這套設備中包括好幾個相機:降落傘“仰視”相機、下降階段“仰視”相機和漫游車“仰視”相機。因為火星上是有大氣的,所以人們可以聽到聲音。因此“火星2020”裝了一個麥克風,用于在整個登陸期間捕捉聲音。
因為這套設備能夠提供直觀視聽感受,所以也被美國宇航局稱為“公眾參與有效載荷”。它能給地球上的人們帶來逼真的、戲劇性的感受,就像他們親自坐著飛船向火星降落一樣。2012年“好奇號”的降落視頻就引發(fā)了人們的狂熱,這段長達7 分鐘的“恐怖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有了這段視頻,人們終于知道了降落傘如何在火星大氣層中打開,火星車如何被繩索吊放到火星表面,然后兩者之間的繩索被割斷,天車自己飛走無影無蹤。
“毅力號”預計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表面著陸,然后實施為期一個火星年(687 個地球日)的探測。具體內(nèi)容包括4 個目標。
目標一:尋找可居住性,發(fā)現(xiàn)在火星遠古時期可能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巖石,或被微生物改變的巖石,確定火星過去確實存在著能夠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毅力號”的主相機正在測試
目標二:尋找生物特征,在那些適宜居住的環(huán)境中尋找可能存在的遠古微生物跡象,特別是在那些能長期保存生命跡象的特殊巖石中。
目標三:暫存樣本,從大約30 個有希望找到生物痕跡的巖石和表土目標上鉆取樣本,并將其存儲在火星表面的具體位置。
“毅力號”的主相機
目標四:為載人登陸做準備,測試從火星二氧化碳大氣中產(chǎn)生氧氣的能力?;鹦谴髿夥浅O”?,而且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人類肯定不能直接呼吸火星大氣,但是二氧化碳的存在,讓人們看到了制取氧氣的希望。假如能夠用火星大氣制氧,未來的火星基地就可以自己解決呼吸問題,還可以支持更大規(guī)模的火星科考與資源開發(fā)。
所有這些都與火星生命的可能性有關。前3 個考慮了遠古微生物的可能性。即使探測器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過去生命的跡象,也為將來人類在火星上的生存鋪平了道路?!耙懔μ枴边€將進行與4個目標相關的其他科學研究。例如,監(jiān)測火星大氣的氣候和塵埃,這對于了解火星上的季節(jié)變化非常重要,也將有助于未來人類更好地預測火星天氣。
“毅力號”降落到地面后,就要開始從事上述幾個目標的科學作業(yè)了。它的基本架構與“好奇號”類似,實際上,“毅力號”大量使用了好奇號研制期間留下的備份元器件,大量降低了任務成本和風險。根據(jù)設計,“毅力號”將在火星上行走5~20 公里。美國的前三次火星車任務中,都發(fā)現(xiàn)車輪最容易出故障。特別是在火星那種復雜的道路條件下,車輪很容易被沙塵淤塞,進而失去正常行走的能力。因此,“毅力號”在車輪上做了重大改進。
“毅力號”是靠機械臂采樣的
和前三個火星車一樣,“毅力”攜帶了大量科學儀器,我們在這里僅僅介紹特點最為鮮明的部分,也就是機械臂和上面的鉆探設備。
在火星表面作業(yè)中,“毅力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石頭上打洞。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找到有價值的巖石。
科學家們特別希望能找到在水中形成或被水改變的巖石。水是生命的關鍵,如果這些巖石含有有機分子,那就更有趣了。有機分子是以碳為基礎的化學物質(zhì),是生命的基石。一些特殊類型的巖石可以保存數(shù)十億年以來的生命化學痕跡。如果能找到這兩類巖石,就很有可能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遠古微生物痕跡。此外,“毅力號”還要收集火山巖和其他巖石,以建立地質(zhì)和環(huán)境隨時間變化的記錄。
第二步:采集巖樣。
一旦科學家確定了一個感興趣的巖石目標,“毅力號”就會動用鉆機,鉆出一個核心樣本。鉆機的原理和我們在地球上給空調(diào)打孔的水鉆一樣,但是考慮到“毅力號”的承載能力和發(fā)電功率都很有限,而且也不可能加水冷卻及潤滑,它的鉆取深度只有2 英寸(大約5 厘米)。
第三步:密封巖石樣本。
巖芯樣品鉆取下來之后,就要放進預先清洗過的樣品管里,蓋上蓋子。按照地球上巖石的密度計算,每個樣品重約半盎司(15 克)。
第四步:攜帶樣品。
存好樣品之后,“毅力號”會把管子插進自身攜帶的一個儲存架上,然后帶著它繼續(xù)行進,直到任務小組在火星表面選好一個臨時存儲位置為止。因為這些樣品來之不易,所以任務小組把這些臨時位置稱為“戰(zhàn)略位置”。
第五步:保存樣本。
“毅力號”也能斜著鉆探
“毅力號”鉆探大塊巖石的想像圖
“毅力號”鉆探水巖石的想象圖
將火星樣本放在火星表面的一個位置,等待2022年美國宇航局發(fā)射另一個探測器來火星。這個探測器具備從火星表面起飛的能力。它會找到“毅力號”存放樣品的地方,把它取走返回地球。按照目前的技術,火星探測器在繞火星飛行的時候,可以精確獲取火星表面的影像,定位精度可以達到1 米,再結合漫游車用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可以把定位精度提高到1 厘米。如果一切順利,返回探測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樣品存放點。
鉆探工作的主角是“毅力號”的機械臂。這條2.1 米長的機械手臂可以像人的手臂一樣運動。它有肩膀、肘部和手腕關節(jié),保證了最大限度的靈活性。這只手臂可以讓漫游車像人類地質(zhì)學家一樣工作,用“手”或轉塔握住和使用科學工具。漫游車的“手動工具”可以從巖石中提取巖芯,拍攝顯微圖像,分析火星巖石和土壤的元素組成和礦物組成。
這條機械臂有5 個自由度,是通過名為“旋轉執(zhí)行器”的微型馬達實現(xiàn)的,這5 個自由度是肩關節(jié)、臂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和轉塔關節(jié)。手臂末端轉塔就像一只手,可以握持相機、礦物和化學分析儀,用來研究火星過去的可居住性,并選擇最具科學價值的樣本進行儲存。
安裝在轉塔上的科學工具有鉆探類和觀測類兩種。
最重要的當然是鉆探設備。轉塔上有3 種不同的旋轉沖擊鉆頭:巖石取樣鉆頭、風化巖石和土壤取樣鉆頭、研磨器,直徑都是27 毫米。兩種鉆頭用于將火星樣本直接收集到干凈的樣本收集管中,而研磨鉆頭則用于刮除或“研磨”巖石表層,露出新鮮、未風化的表面,以供研究。
首先來討論巖石取樣鉆頭。鉆頭從巖石內(nèi)部切出樣品,然后從巖石本體上切斷取出,再把樣品直接收集到干凈的樣品收集管中。這些樣品管大約有一個手電筒那么大。每個收集到的巖芯直徑為13 毫米,長度為60 毫米,平均每根管子含有10~15 克火星物質(zhì)。這種鉆頭的形狀和原理,和我們在建筑物墻體上開孔安裝空調(diào)的開孔鉆幾乎一樣,只是體積更小一些。但是在火星上對巖石開孔,還是有些問題要解決的。
我們知道,在為空調(diào)打眼之后,鉆頭中間會有一段圓柱形的墻體材料。作為科學考察,這一段圓柱體就是人們想要的樣品。在地面上,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墻體材料卡在了鉆頭的中間,工人師傅們想盡辦法,也很難把它拿出來。有時候經(jīng)常要用鐵錘用力敲打鉆頭的圓筒,甚至于拆掉鉆頭的尾部,用另外一個堅硬的物體伸進去把它頂出來。在火星上,我們可找不到工人師傅來做這么費力的工作,如果鉆頭卡住了,“火星2020”任務的主要工作項目就面臨著失敗的風險。
于是,“毅力號”的鉆頭采用了一種獨具匠心的設計。它的鉆頭分成內(nèi)外兩層。外層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開孔鉆,內(nèi)層還有一段管子,叫做切斷管。兩者之間用螺紋旋在一起,可以相對運動。開孔鉆和切斷管的軸心并不是和驅(qū)動電機完全重合的,而是都稍稍錯開一點。在鉆探開始的時候,開孔鉆和切斷管的中心重合在一起。這樣,當開孔鉆向巖石內(nèi)部掘進的時候,被采集下來的巖石樣品就進入了切斷管的內(nèi)部。當鉆頭抵達了大約6 厘米的預定掘進深度以后,就停止鉆探,切斷管單獨旋轉起來。如此,切斷管和開孔鉆的軸心就有所偏離,這樣就會對管內(nèi)的巖石樣本施加一個橫向的推力,把它從巖石本體上剪切下來。因為推力是整個施加在樣本側面的,因此切斷的位置肯定是在根部,不會出現(xiàn)那種掘進了6 厘米,但實際上只能拿出不到6厘米長度樣品的情況。切斷之后,巖石樣本的下端面卡在了切斷管和開孔鉆形成的一個小小臺階上,不用擔心它掉出去。這樣巧妙的設計也允許“毅力號”的采樣機構能夠鉆取非常小直徑的樣本,降低了對鉆探機構尺寸和功率扭距的需求。
在泥地上采樣,需要用特制鉆頭
鉆取巖石的示意圖
相比之下,在地球上進行地質(zhì)鉆探,所取回的樣本直徑往往達到5 厘米甚至更多。這樣能讓科學家們得到更多的樣品。然而,它所需要的扭距和機械功耗,超過了火星車所能提供的額度,因此不適用于“火星2020”任務。
鉆探不同質(zhì)地巖石的實驗效果
鉆探風化巖石的效果
除了堅硬的巖石,“毅力號”還需要在風化嚴重的巖石和土壤上取樣。風化巖石和土壤的特點是容易破碎,而且鉆探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粉塵。因此?!耙懔μ枴边€配備了另一種鉆頭,它的開孔鉆部分稍微短一些,側面開有比較寬的長孔,這樣就可以在鉆探期間,把大量粉塵排出去,免得它們卡死鉆頭。
這樣新奇的設計方式到底靠不靠譜?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宇航局專家就在測試這種獨具創(chuàng)意的鉆取方式。他們考察了數(shù)十種不同的巖石,從其中選擇了6 種具有代表性的實驗對象進行了140 次鉆探實驗,其中有132 次取得了完全成功,只有8 次發(fā)生了樣本斷裂、取樣不完整的情況,沒有出現(xiàn)過采樣之后切斷管里空空如也、一無所獲的情況。甚至在對一些風化極為嚴重的巖石進行采樣時,也取得了成功。
鉆探風化巖石和土壤的鉆頭
鉆探后把樣品送入存儲設備的試驗
“火星2020”任務并不僅僅是把巖石樣本鉆探出來,供下一次任務帶回地球。它能夠在火星上就對這些樣品進行一些初步的理化分析。從美國宇航局為此發(fā)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當鉆探完成之后,會先把收納著巖石樣品的管子從鉆機里取出來,插到一個轉盤里,再用機械臂送到火星車內(nèi)部的理化分析儀器當中,進行初步的掃描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測量樣品的體積和重量。然后,把樣品存放管密封起來,放進火星車后部的收納空間。每個過程都要留下影像證據(jù)。根據(jù)美國宇航局發(fā)布的視頻,“毅力號”上一共有大約37個可以容納巖石樣品的收納空間。
“毅力號”的機械臂上還有3 個設備,分別叫做夏洛克、沃森和皮克斯。它們的任務還是和尋找生命有關。
夏洛克是“有機物和化學物質(zhì)的拉曼光譜和發(fā)光光譜掃描宜居環(huán)境”的簡寫,用來近距離研究礦物。它裝在轉塔上之后,可以和目標進行零距離接觸,使用分光計、激光和照相機來尋找有機物和礦物質(zhì)。如果這些有機物和礦物質(zhì)曾經(jīng)有過水,或者曾經(jīng)滋生過微生物,就可以被感知出來。
沃森是“操作與工程用廣角地形傳感器”的簡寫,它就像一個地質(zhì)學家的手持相機,放大并記錄由夏洛克研究的巖石和土壤目標的紋理。沃森還能拍攝漫游車自己的一些部位,如安裝在下部的車輪和儀表。
這里的皮克斯可不是那個著名的電影工作室,而是“行星X 射線巖石化學儀器”的簡寫。皮克斯同樣能夠探測到過去生命的跡象,在火星巖石和土壤中尋找由任何古代微生物留下的紋理和化學物質(zhì)的變化。皮克斯收集的信息將決定下一步的科學考察目標優(yōu)先級排序。
這3 個設備都是非接觸式傳感器,為了防止它們撞在巖石表面受損,轉塔上還有一個特殊的接觸傳感器,如果距離太近,接觸傳感器會向機械臂發(fā)出停止信號。
上面,就是有關“火星2020”任務的“干貨”?,F(xiàn)在,就讓我們期待它在火星上打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