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子
時光荏苒,一場疫情讓大半年倏忽而過。時間仿佛被施了魔法,讓人恍惚間不知時日;對未來更不知何去何從。一切都只因身處動蕩、混亂之中,恐懼和慌張才讓我們亂了方寸。
科學研究早已揭示出,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美國著名精神科醫(yī)師大衛(wèi)·霍金斯博士歷經20年臨床實驗后,制作出人類意識能量層級圖,所有驕傲、憤怒、恐懼、悲傷……情緒都處于圖表下半部分,屬于負向能量;能級為200的“勇氣”是正向能量的起點,而愛與美帶給人的意識能量是僅次于宗教的層級,可算是人類在世間層面所能達到的最高層級狀態(tài)。
能級達到250是一個人過上有意義、順意生活的開端。因為這是止一個人出現(xiàn)自信的能級。當我們的能級由于外在條件而降到200以下,就會開始喪失能量,變得更加脆弱,更容易為環(huán)境所左右,就如我們在疫情初期時的狀態(tài)一般。彼時,身處藝術圈的人們紛紛感嘆,藝術成了生活中最無用的東西,會最先被大家所拋棄。話音未落,藝術搖身一變,成為了后疫情時代療愈人心的法寶,海外一些重新開放的博物館、美術館正將“藝術療愈”視為自己運營的新方向,嘗試各種藝術結合健康的項目。如今徜徉在承載著驚奇、美麗與敬畏的博物館里,被隔離、恐慌消耗了巨大能量的人們得到了最好的滋養(yǎng),意識能量層級瞬間得到提升。這無疑是藝術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
藝術療愈的概念雖然來自于西方心理學,但其實在古老的東方哲學與美學中早已有之,無論琴、棋、書、畫;還是香、花、茶、琴都屬于藝術療愈的一部分,融入到古人的生活日常之中,起到清心、寧神之功效。東方傳統(tǒng)生活美學從來都不缺乏對人的精神關照,或者說更重視內在心靈的需求,而不僅是一器一物。就像本期專題《造一座園 度一個夏》中所提到的:“中國人向往的生活居所,從來不止于物質層面的豪奢,而是同時要具備精神所需的空間,一個可以讓靈魂棲息的場所?!痹煲粋€園子收獲的其實并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讓人可以與自然相親,與萬物同在的心境。身處其間,不必做什么,已經是一種滋養(yǎng)與療愈。
時至今日,仍舊唯有愛與美不可辜負。也許,當下才是真正體現(xiàn)藝術的價值,最需要藝術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