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初看題目——廢園,心中疑惑,一個廢棄的園子有什么可寫;細讀之后,不覺莞然,廢園可圈可點、可抒可寫的內(nèi)容還真不少呢!一個廢棄的鄰家園子,里面雜草叢生,蟲蠅肆意,加之廢棄物隨意堆壘,本是一個雜亂所在,竟然被作者捕捉到了這么多生動有趣的內(nèi)容。讀完以后,不覺心向往之。作者筆下的草木昆蟲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老舊雜物鐫刻著韶華的足跡,流連于此,能感受到生命最本真的底色,亦能感受到時光的步履匆匆。
廢園潛藏著蓬勃的生命。初感荒蕪和傾圮,但恰是這種少有人來的干預(yù),園子的動植物才隨性生長。蒿草沒人,蜂舞蝶陣,蚊蟲棲飛,青蛙蛤蟆蚱蜢盡情跳躍……它們是園子的土著,它們盡展自己的風(fēng)情,它們也并不在意和避諱“我”這個“入侵者”。而“我”在這廢園中,找到了生命的活力,同時受這種活力感染,覺得內(nèi)心一片火熱。“我”的興奮來自于每一次尋覓,來自于邂逅逃不出困囿的蛙的和鳴,來自于草影搖搖、蟋蟀低語,來自于和同樣尋覓樂園的蘆花雞的對視。小小的方寸之間,竟然演繹出這么多生動的景、有趣的事,讓人心生羨意。
廢園堆壘著舊有的光陰。探寶似的翻揀陳年舊物,就像發(fā)現(xiàn)經(jīng)年故事里的秘密,當(dāng)眼眸在一件件舊物上滑過,想象著它們的原貌,思忖著它們的用途,感受著它們堆積在這里經(jīng)歷風(fēng)吹日曬,然后沉淀在漫漫塵埃中,銷蝕在日月流年里。偶爾目光被一兩件心儀的物什牽絆,內(nèi)心的歡喜不亞于獲得一件新物。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喜歡逛舊書攤、舊貨市場的原因吧。當(dāng)物件刻上歷史的印痕,當(dāng)于眾里尋得它的時候,我們內(nèi)心獲得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滿足。
廢園彰顯著“我”的本真。從翻墻而入,擠出蒿桿,踏著雜草,到渾不在意老鼠的飛竄,還給不避人的青蛙蛤蟆讓路,“我”仿佛來到了《聊齋志異》里講述的一個秘境,與俗世相隔,模糊了時間界限,全無煙火氣息,有的只是自然界最本真的言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尋尋覓覓,“我”內(nèi)心也深受感染,放松心情,放飛自我,放蕩不羈,那些困囿桎梏“我”言行思想的東西都擋在廢園之外,“我”可以盡情賞花觀蟲,探尋興趣,點燃新奇,可以拿著廢棄的老傘木柄揮舞著,似古時習(xí)武之人朝夕揣摩,闡幽索隱,或許還想象著當(dāng)年在這個大院里勞作生活的人們,他們進進出出,一笑一顰,一言一語,多么具有時代的風(fēng)情。此時,廢園之于“我”,“我”之于心,都找到了契合點。立足在這里,“我”的心底煥發(fā)了生機,點亮了美好,盈滿了情趣。
一方廢園,牽動著作者飛濺的舊光陰,也牽動著他雋永的文思、噴薄的詩情。當(dāng)廢園之種種幻化成文字訴諸筆端的時候,那些舊時光的浪花從記憶的深海中漾起,兀自翻滾。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廢園”,收納起過往的細碎光陰,收納起遙遠的美好印記,收納起難忘的事、景、人、情。和往事不期然地相遇的時候,我們也不妨用手和心去抒寫它,一如作者筆下的廢園,一如自己眸光深處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