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保羅是一個愛好詩歌的奧地利男孩。18歲那年,當他正準備考入維也納大學(xué)攻讀文學(xué)時,納粹攻占了維也納,他和父母全都被關(guān)進了集中營。
保羅被關(guān)在了蔬菜種植營,他的父親被關(guān)到了負責開墾叢林的營地,而他的母親被關(guān)到了納粹的活靶子練槍營。不久后,保羅在收工回來的路上,親眼看見母親死在納粹槍下,保羅哭暈在路邊,還遭到了毒打。不到半年時間,一個送飯的難友告訴保羅,他的父親也在叢林里染上重病死了。
保羅傷心至極,但在納粹的監(jiān)控下,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樣等待著死亡的降臨。后來的一天晚上,保羅發(fā)現(xiàn)他的小學(xué)老師也被關(guān)了進來,老師負責每天晚上去各個營里統(tǒng)計人數(shù)。當師生倆認出彼此時,不禁抱在一起痛哭。之后老師問保羅,現(xiàn)在還寫不寫詩,保羅苦笑著說:“世界已經(jīng)如此黑暗,我還寫什么詩呢?更何況我連一支筆、一張紙也沒有?!?/p>
老師搖搖頭問:“人在什么時候才會點蠟燭?”保羅回答說:“當然是在黑夜里才會點蠟燭。”
“是的,越是黑暗才越要點蠟燭,你為什么因為黑暗而放棄點燃自己的蠟燭呢?沒有筆和紙,你可以用石頭、棍子在地上寫,如果連地上也不能寫,你就在心里寫,把每一句詩寫在心里、記在心里,這些心靈深處的蠟燭會陪著你迎來黎明的曙光!”老師說。
老師的話就像一根火柴點燃了保羅內(nèi)心的蠟燭。此后,保羅勞動時就在心里寫詩,休息時用小棍子在地上寫詩,躺在床上時也在心里寫詩……他把這些詩句記在心里,內(nèi)心就像一支火把在熊熊燃燒。
1945年,二戰(zhàn)結(jié)束,保羅得以回到故鄉(xiāng),他將記在心里的詩句整理出了85首詩歌,其中一首《死亡賦格》以沉郁的反諷手法描摹出猶太囚犯的悲慘和納粹分子的兇殘。這首詩在奧地利《當代》雜志一發(fā)表,就引起強烈反響,隨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全球影響最深遠的關(guān)于批判納粹的詩歌之一。
沒錯,這個在集中營里用心靈寫詩的男孩,就是后來獲得不萊梅文學(xué)獎、畢希納獎的奧地利詩人保羅·策蘭。“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輝,不是槍火炮火,而是內(nèi)心追求自由的理想!”保羅·策蘭在他的詩歌作品《一絲絲陽光》中這樣寫道。
越是黑暗,越是要追求光明。即便是一束微弱的燭光,也具有強大的力量,會引領(lǐng)我們走出黑暗。保羅的遭遇是悲慘的,如果他沉溺在痛苦和絕望之中,那么不久他定會被黑暗的怪獸吞噬。幸虧有小學(xué)老師的提示,喚醒了保羅追求光明的勇氣?!靶菹r用小棍子在地上寫詩,躺在床上也在心里寫詩”,這些詩句是保羅與罪惡抗爭的號角,也是撫慰傷痕的良藥,它們仿佛是搖曳飄忽的燭光,在黑暗之中點亮了保羅的生活。即便這些燭光隨時都有熄滅的危險,但是心靈被燭光照亮的瞬間,都會留下溫柔撫觸的暖意,留下熱愛生命、追求自由的希望,這就是“黑暗里點亮燭光”的深刻啟示。
【文題延伸】溫暖的燭光;用_______照亮生活、熱愛生命……(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