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摘 要】目的:討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自我病情管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及對照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各5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雙心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抑郁、焦慮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疾病管理能力。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評分、癥狀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及用藥依從性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雙心護理可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自我病情管理能力。
【關鍵詞】
雙心護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生活質量;自我病情管理能力;抑郁;焦慮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科疾病,也是冠心病的一種常見誘因,因此與單純冠心病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險性更高[1]。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需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雙心護理是適應心血管疾病的一種護理模式,本院將雙心護理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冠心病符合WHO及國際心臟病學會中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符合WHO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視網(wǎng)膜病變者、腎衰竭者、表達障礙者、精神病性抑郁癥者、心肌病者、先天性心臟病者、心臟瓣膜病者、肺源性心臟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結締組織病者、合并嚴重腫瘤者、低血糖昏迷者等。110例患者中男65例,女45例,年齡為49~78歲,平均年齡為(59.09±4.15)歲。
根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及對照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各55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為50~78歲,平均年齡為(59.01±4.09)歲;對照組中男33例,女22例,年齡為49~77歲,平均年齡為(59.23±4.2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血糖觀察、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生命體征觀察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雙心護理,包括認知護理及心理護理。1)認知護理中護理人員先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學習能力等情況,給患者制定多樣化的宣教方式,同時給其講解冠心病、糖尿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肥胖、飲酒、吸煙、精神壓力與疾病控制的相關性,從而獲得家屬的主動配合;其次對患者進行飲食調(diào)控,以獲得每日總熱量,告知患者維持體質量指數(shù)在24kg/m2以內(nèi),控制熱量攝入在6.28~9.21KJ,給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減肥及三餐飲食分配計劃,給患者講解冠心病及降糖藥物治療目的、作用原理、服用方法及不良反應等,告知患者及家屬不可自行增減藥量,需嚴格遵醫(yī)囑;再告知患者需通過日常行為來提高治療效果,強調(diào)合理運動及自我檢測等自我護理行為的重要性,從而促進患者自律性及主動性的提升;最后指導患者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卡、硝酸酯類藥物的保健盒;告知患者胸悶時,進行間斷吸氧,氧流量為2~4L/min,若出現(xiàn)心絞痛,第一時間停止活動,舌下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同時可鼓勵患者多參加如太極拳、散步、健身等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避免劇烈活動或重體力活動。2)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與患者加強交流,鼓勵、安慰患者,指導患者進行心理調(diào)節(jié);同時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難以治愈,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因此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心理護理干預需貫穿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耐心解答患者疑慮,同時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鼓勵其參與感興趣的話題,以利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放松身心,延緩疾病進程;此外也可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消除其負面情緒,加強其對治療的認同感,提高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抑郁自評量表及焦慮自評量表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抑郁、焦慮評分;2)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3)采用疾病管理能力調(diào)查問卷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癥狀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及用藥依從性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抑郁、焦慮評分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疾病管理能力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及用藥依從性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內(nèi)科疾病,也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多因患者長時間血液黏稠度較高,從而出現(xiàn)血管粥樣硬化,輕者容易引起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形成血栓,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管壁破裂、壞死,形成腦出血,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心理,對其日常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而自我病情管理能力也會影響疾病預后,因此本文分析了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自我病情管理能力的影響,以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選擇合適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
本文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評分、癥狀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及用藥依從性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主要是由于雙心護理在注重整體護理的同時,會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其相應的心理治療,消除不良情緒對疾病治療的影響,從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3]。
綜上所述,雙心護理可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自我病情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靜,張琳,王淑玲.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發(fā)冠心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5):2066-2069.
[2] 秦瑞麗.同理心護理對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認知程度、心理狀態(tài)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14(23):147-149.
[3] 張寶靜,張麗君.雙心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理應激及意外事件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9,17(0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