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君殿
【摘 要】目的: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40例腦出血患者按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0例,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行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和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并發(fā)止墜積性肺炎、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強腦出血患者圍術期的整體護理干預,是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整體護理干預;腦出血;圍術期護理
自發(fā)性腦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起病急、危害大、功能恢復率低、死亡率高。據報道,本病的致殘率高達80%~95%,12個月的生存率低至38%[1]。近些年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成為越來越多腦出血患者的選擇,具有有效清除血腫、平穩(wěn)顱內壓、保護神經功能等作用,有取代傳統(tǒng)開顱手術的趨勢。本研究探討了整體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腦出血患者,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自發(fā)性腦出血,并行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入院時間在72h內,預計生存期>4周,排除因腦外傷、血管畸形等其它原因引發(fā)的腦出血,排除死亡患者。按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兩組各20例,研究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49~81歲,平均(66.40±5.92)歲;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50~82歲,平均(64.92±8.1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術前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肢體活動及生命體征變化,評估好病情;做好基礎處理,防止病情進展。術后密切監(jiān)護,做好體位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等。
研究組實行整體護理干預,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以下護理措施:1)術前告知及解釋:術前向患者及家屬大概講解疾病知識和病情、必要的檢查、手術和術后并發(fā)癥,以及注意事項,耐心解釋,讓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表明,患者在被宣教后,差不多有40%~80%的知識會直接忘記,而即使能夠記憶,也幾乎有一半的知識是被錯誤理解的。因此,不光在術前,在整個圍手術期都要積極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認知。2)心理護理:焦慮和抑郁是腦出血患者最明顯的心理反應,圍手術期要充分尊重患者,主動關心患者,不歧視患者,不私下對患者進行評論,多與患者溝通,通過解釋、疏導、鼓勵等方式讓患者受到鼓舞,從而有信心面對心理壓力,避免情緒波動誘發(fā)再次腦出血。同時為患者創(chuàng)設適宜休養(yǎng)的環(huán)境。研究表明,家屬的積極心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復[2]。因此,也要注意開導家屬,鼓勵家屬不放棄、不悲觀,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康復中來。3)術后血壓控制: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變化,每半小時檢測1次。若血壓升高,必要時可微量泵注硝普鈉。同時注意預防便秘與尿潴留,防止誘發(fā)血壓升高。4)引流管護理:術后做好對引流管的護理,通常引流3~7d。要定期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檢查引流量,若發(fā)現引流量突然增加則提示再出血。在患者復查腦CT時,搬運患者時要夾閉管道,避免管道脫落與逆行感染。5)術后并發(fā)癥護理:術后每2h協(xié)助患者翻身、扣背、排痰,多為患者按摩肢體,并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同時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并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OL-100)評估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P<0.05表示有明顯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止墜積性肺炎、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腦出血常由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臨床上30%的患者病因可明確為高血壓,而即使不是由高血壓直接導致,也有95%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壓[3]。大腦半球是主要的出血部位。急性腦出血雖然不如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高,但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高,幾乎有15%的患者在入院后1h的神經功能評分會降低到2分,特別是院前就存在神經功能評分低下的患者,其死亡風險不低于75%[4]。腦出血的病理生理改變主要分為腦動脈破裂、血腫的形成與擴大、水腫形成這3個階段,這是導致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惡化的重要原因,繼發(fā)腦水腫是急性腦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簡單快捷,能夠準確定位引流出血腫,降低顱內壓,挽救受損的腦組織。
近些年,護理工作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完成了從功能制、小組責任制到整體護理模式的轉變。早在上個世紀末,“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這個概念就從國外傳入我國,直到2010年“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提出,整體護理才得到進一步的深入實踐,并對提升護理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在圍手術期,整體護理通過從患者的整體性出發(fā),結合患者的實際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比較滿意地實現患者的需求,患者對整體護理的認同度高,從而能夠提高對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度,最終增強自我管理意識,提高自我健康素養(yǎng)。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fā)止墜積性肺炎、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加強腦出血患者圍術期的整體護理干預,是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霞,苗傳娜,馬麗紅,等.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配合心理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04):109-112.
[2] 肖艾軍.優(yōu)質護理理念在提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圍術期綜合護理質量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06):77.
[3] 周婧婧,顧宇丹.認知行為護理對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5(25):175-178.
[4] 許春達,鄭俊青,趙士宏.流程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圍術期病人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9):2403-2406.
[5] 何冰娟,張冬梅.綜合護理干預對影像引導下內鏡治療基底核區(qū)腦出血血腫清除術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6(s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