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沖
摘要: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個性多樣的社會群體,他們的思想狀況呈現(xiàn)出顯著的多元化的特征。在目前我們國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新狀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提醒著我們,高校正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前沿,這使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政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合理恰當?shù)膩矸绞教幚泶髮W生的人際關系,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推進,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到來,新時代的大學生們應該有所作為,需要大學生在未來的人生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必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應該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將無我,不負韶華。只有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抓好,一步一步地去落實,素質教育才能真正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學生全面成長的目標才能實現(xiàn)。我們都知道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工作有些許的難度,學校做了大量的教育管理工作,但展現(xiàn)出來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在新形勢下,如何把握好時代的脈搏,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已經(jīng)成為大學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市場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大學生的思想必然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更是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深受各方面思想的影響,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提升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公民的教育質量,招生規(guī)模在進一步的增長,在校大學生越來越多,多樣化的就業(yè)方式,使得這種多元化特征更加突出。
1.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對于經(jīng)典理論的學校所占的比重較大,與當今實際聯(lián)系較少,突出新形勢下各種事件還不夠。對于發(fā)生的很多重大問題的闡述流于概念化,教學內容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一些高校教師知識在課堂之上照本宣科的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殊不知,這些知識早已經(jīng)與社會脫節(jié),不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社會實踐聯(lián)系的不是很緊密,當今的熱點問題不能夠適時地給學生講解,并不能起到給學生答疑解惑的作用。如今的高校思政課堂應該向社會向實踐靠攏,讓學生走向社會,不應該只是在校園這個象牙塔里享受固有的平靜。大學生們的思想應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不能太單一,過于古板。
2.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但是法制教育在大學校園中的開展卻遭遇了難題。高??陀^上是都開設了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但是老師的講授過于固化,沒有創(chuàng)新講課的方式,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相對應地教師講課的熱情也隨之下降。大學生把這門課程當成了可有可無的添加課程。學生的法制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僅僅是一般的普法教育,校規(guī)校紀教育,學生對法律知識模糊不清,不少學生法律意識差,法制觀念落后。
3.德育與智育在高校的培養(yǎng)中應該是并駕齊驅的,并不能因為種種原因而偏廢一方。德智體美勞應該全面發(fā)展,德育與智育應是高校教育的重頭戲。但是對于大學生的德育和智育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位的,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形成一種合理力,讓智慧和道德都能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人是一支會思想的蘆葦,大學生更應該智慧與道德并存,這樣才能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時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很多大學生在校實踐活動較少,與社會存在脫鉤現(xiàn)象,無法很好地跟社會銜接,這就容易造成大學生自我定位不準確,對自身的能力知識和社會需要無法形成良好地銜接。
4.中國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地加強和提升。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成長的具體環(huán)境,校園文化蘊含著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校風學風、行為準則等等,這些都對學生的價值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應當明確看到,有的高校在校園建設方面有所欠缺,沒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沒有實現(xiàn)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動。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個主陣地,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把人作為社會主體和中心,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質、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為終極目標。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應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一切以人為核心,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們的現(xiàn)實需要。
1在實踐中實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教育,應走向實踐,走向社會,走向未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實踐的作用不可代替。教師的講課應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教師可以在講完相應的課程之后,在周末或者是休息時間,帶領學生走進社會,走向實踐。帶領學生到本地的紅色紀念館感受革命事業(yè)的艱辛,去體會革命事業(yè)的偉大,向那些為了新中國成立而付出巨大犧牲和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致敬??梢匀ギ?shù)氐牟┪镳^,去領略這座城市的歷史魅力,去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去真正地學習書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既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做到了鞏固,又在實踐中學習到了心底知識,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舉一反三,不斷進步,使自己的靈魂受到了洗禮,是獨到的學習機會。
2、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
建構以政治觀教育、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基本內容,以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核心內容,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為輔助內容的新體系大學生的政治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是高等教育的頭等大事。大學生政治觀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道德觀、法制觀教育資源具有淺顯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是公民教育的基礎內容。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共同構成人的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對大學生的三觀進行重點教育。教師在講課中,經(jīng)典理論要與時事相結合,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創(chuàng)新講授方式,緊密聯(lián)系課本,有效借助網(wǎng)絡,營造一個健康科學活潑的課堂。
3.高校的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應進一步提高
大學文化是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于傳統(tǒng)要取其精華,其其糟粕。新時代的主流思想更要占領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預防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入侵與蠶食。大學的文化建設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時代接軌,面向未來,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要吸取其他的優(yōu)點,讓文化建設有秩序地進行。積極構建一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點,讓一個學校真正的有品味,有底蘊,有未來,為學生著想,為祖國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之處
1.有利于完善大學教育的育人機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科學高效的方法,要有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目標,這樣才能讓大學生的思想境界有進一步地提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目標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育內容注入了鮮活的思想、知識,在進行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教育、誠信教育以及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大學生做一個四有新人,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了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大學生的未來充滿希望。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適應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變化發(fā)展的要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性,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大學生所接受,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有利于推動大學生人格的全面培養(yǎng)。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品格,讓學生學會做人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是立身之本,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只是服務社會服務祖國的手段。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生存,而且要使學生學會關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由此說來,道德品質,道德人格在大學生人生的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立大志向,做奮斗者。以現(xiàn)代人的精神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以現(xiàn)代人的視野塑造全面發(fā)展的人格,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志有為、德才兼?zhèn)涞娜?,是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p>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要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為了學生的未來,為了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讓大學生的未來充滿希望。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知識傳給學生,也把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法傳給學生,還要用治學的態(tài)度、高尚的品格、奉獻精神去影響學生,讓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怡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積極情緒理論的借鑒研究[M].安徽大學,2015.
[2]楊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構建[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5.
[3]王燦發(fā),“微輿論”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