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德育教育面臨新發(fā)展,為積極落實新環(huán)境下的德育教育。我校自主研發(fā)圍繞生命教育、健康知識、學習生活、安全知識四大主題開展的“云逛x博物館”遠程德育課程。通過展品、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及針對展品的科研成果作為教育內容,在獨特的展示形式及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中,以遠程教學模式作為德育教育形式,積極滲透品格健全、融合性主題及多元文化處理為發(fā)展中心德育課程體系,注重疫情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的確立。
一、疫情下的德育困境
(一)、德育活動難以開展
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學??衫枚喾矫尜Y源,通過各項班級、學校活動開展德育工作,學生可在集體活動的氛圍中加深對德育主題的理解與認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但受疫情影響,學生大部分學習活動都是通過多媒體的“虛擬課堂”形式進行,形式單一,互動性少。學生們與同伴之間的接觸、交流的機會減少,以小隊、中隊為單位的集體性的實踐活動無法開展,原有德育陣地難以發(fā)揮功用。
(二)、德育課程未成體系
疫情中的德育課程,多以遠程方式為主進行推進,個體學習增多,學生缺少在德育氛圍中的浸潤。人機為主的學習方式缺失了合作交流、形成建構的學習形式,以及同伴間相互影響、相互連接、彼此融合的德育內化過程。而疫情期間,相關德育內容龐大,德育目標涵蓋廣泛:從安全衛(wèi)生到家國情懷,從自我生理心理調試到心系他人心懷天下……如何將疫情期間繁雜的德育內容梳理成體系,將德育從口號內化為理念再從理念外化為行為,也是德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三)、德育評價流于形式
現如今的遠程教育,教師難以觀察學生的行為,難以得到學生真實、全面、及時的反饋,故在德育工作中也較難做出靈活的調整與跟進。面對疫情發(fā)展,許多活動都留于表面,將德育視為“觀賞”性活動,將許多活動生搬硬套進”疫情”之中,使得德育活動過于形式化、表面化和口號化。忽視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思想道德水平變化,降低對學生品質養(yǎng)成和發(fā)展的作用,學生真正缺失了在疫情期間所需要培養(yǎng)的德育目標實效性。
二、“X博物館課程”的基本思路
x博物館的設計是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不同層次、不同形態(tài)、不同類型相互聯系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將“粗放式”德育學習轉向“精細化”。 在疫情期間,推出“云逛X博物館”課程主平臺,作為學校德育的延伸,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體驗德育活動。我們分解德育目標,圍繞疫情的不同方面確立德育目標,結合疫情的發(fā)展,建立不同主題的虛擬展館。通過挖掘物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小見大”的展品展覽模式,讓物品能“說話”;通過視頻等影像資料,讓博物館能動起來;借助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的設置,形成一種新樣態(tài),使得博物館課程更有血有肉。
三、“X博物館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實施目標具體化
我們設定了:引導學生了解疫情下的時事變化、及時更新面對疫情姿態(tài),感受逆行者的偉大,秉承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并認識到社會意識的重要性,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責任、擔當;尊重、珍愛生命;良好生活學習慣以及家國情懷意識的總目標。隨即根據不同主題設定不同的德育分目標,學生開展符合學情的德育課程,例:了解新冠病毒,掌握預防措施;了解醫(yī)務人員的艱辛與付出,感受責任與擔當;保護動物,注重環(huán)境生態(tài)健康發(fā)展;居家學習的自我管理,培養(yǎng)良好的獨立學習習慣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將課程目標設置多層次化、多方面化,為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促進核心素養(yǎng)提升打下堅實思想基礎。
(二)、實施內容多元化
根據疫情發(fā)展的趨勢,設定“價值”和“規(guī)范”的課程定向,抓住時事動態(tài),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作出階段性、順序性、以及銜接性主題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分為生命教育、健康知識、學習生活、信息安全四個大方面,包括認知冠狀病毒,自我衛(wèi)生防范、向逆行者致敬、疫情期間學習生活安排等。讓學生感悟“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使命精神;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奮斗精神;尊重規(guī)則、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命運與共、共克時艱的天下精神“的內涵,激發(fā)學生不斷完善人格、奮發(fā)向上的蓬勃動力。落實愛國主義以及法制教育,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規(guī)范意識、權力和義務等意識。多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創(chuàng)新精神和時間管理能力。
(三)、實施形式多樣化
1、空中X課堂
作為X博物館的先導篇,學生通過展館主題預告、展品及背后故事的征集,設置“觀展導航”等方式完成課程學習預熱,隨后通過視頻、專業(yè)性座談、專題講解、國內外優(yōu)秀案例分析、實踐操作指南等形式落實知識,凸顯對于教育內容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夯實基礎教育。有了X課堂的提前鋪設,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網絡體系,以漸進式、往復的過程,將片段式的知識逐步增加知識點間的聯系,形成強大的知識體系。
2、空中互動家園
互動家園則是學生、家長、老師參與、互動、體驗的交流反饋空間。作為X博物館的分支欄目,設有交流互動區(qū)、熱點反饋、投票專欄等。在疫情初期,首先我們借助該平臺發(fā)放問卷了解學生和家長的居家學習、生活情況,并對問卷結果進行調查,根據數據反饋對整體德育規(guī)劃有一個預設,也加強學校、家庭、孩子三線的緊密型。
空中互動家園真正發(fā)揮了學生在德育學習中的反饋作用。他們通過反饋能知道為什么這件展品得到了如此多的贊譽?我的這件作品他給我了什么建議?我的作品為什么會得到他的喜愛……這樣的參與感才能不斷提到學生的積極性,并滿足了其對于學習的需求,真正解決“我到底需要怎么改正”的問題。通過互動窗口,聽取學生的建議,了解學生需求,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并做好引領作用,深化學生的要求。
互動家園也是提供給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的橋梁,學生可以在這里對“我最喜歡的展品”進行投票,家長可以對本次展覽的感受進行留言。在這樣的德育系統下,不僅促進了家校的溝通,也讓家長參與了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
3、空中x博物館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在知識落實、評價互動、反饋修改后,空中x博物館作為學生的最終展示平臺,充分發(fā)揮線上x博物館自主性德育、參與式德育和選擇性德育的優(yōu)勢性。學生以“展品”作為核心開展學習活動,我們首先增設“小小播報員”進行導讀、講解每一期的展館內容。以最貼近學生的形式去表達,讓他們以最直觀的、最感興趣的形式引出每期展館主題。學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到全校的優(yōu)秀的展品,我們會精選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展品3-5件展品,讓展品作者自己扮演起講解員,從想法、設計、遇到的困難、解決形式等進行深度剖析,通過生動的真實講解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并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的形式也讓全校師生了解這件展品背后的意義及故事。
四、“X博物館課程”的評價方式
秉承“以評促學”的目標,進行層級評價,從班級到學校,最后平臺展示,層層反饋。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主題把握以及學習價值進行評價。我們取締普通博物館以”量“為主的評價體系,轉變?yōu)樽⒅匾浴百|”為核心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性、成效性、互動性等。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進行結合。 強調“互動”式評價,激發(fā)學生在評價中找尋自己的興趣以及探究的欲望,實現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平等互動。學生將片段式、零碎的知識進行了統整。在x博物館中,我們不僅展示優(yōu)秀作品,也展示進步學生及具個性特色的成果。通過及時的評價向孩子們直觀的反饋信息,并且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調動積極性。
入選校級優(yōu)秀展品,我們還頒發(fā)入選證書,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如此,我們還建立了“分享體制”,學生可以通過預約的形式,找到學校內不同年級的學生的作品,以“外借展品”或是“邀請展品人”的形式,打破班級、年級的局限性,更好的以展評的形式聽取到各方不同的聲音。
通過在疫情期間的學習成果,有計劃地開展分層次、分主題、定制化的博物館德育活動,進行展品展示活動。通過觀展品、看故事、評展品的環(huán)節(jié),在“云逛X博物館”的基礎上,增強“互動”教育,嘗試從博物館來,歸屬回博物館的循環(huán),真正落地德育目標學習,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時空的無邊界。
結 語
X博物館從醞釀到實施共經歷一年不到的時間,課程的設計目前覆蓋全校共四個年級,隨著疫情及德育的變化和發(fā)展,學生、家長及老師從最初的質疑,到實際推進中的磨合,再到現在的不斷改進、積極參與其中,這反應了德育教育中不同主體的變化。但是疫情下遠程德育教育遠沒有達到完美的狀態(tài)。疫情下教育的制約因素,讓我們不得不主動思考,如何“因勢而導”,及時做出調整,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與要求,加速遠程德育教育的升級與優(yōu)化。
目前疫情階段,X博物館做為學校的德育平臺,多人交流模式還是受到限制,一定數量的小組學習是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學習效果與成果,所以探尋新的德育模式還需再進行研究,將線上線下教育做一個長期的規(guī)劃,推動學校的德育轉型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林衛(wèi)民.“話題教學”是特殊時期開展遠程教學的基本模式[J]人民教育,2020(5):42
[2] 楊健.”停課不停學”是學教改革的一次契機[J]人民教育,2020(6):39
[3] 邵群.高校德育功能的實現途徑研究[D]長江大學.2017
作者簡介:褚劼艷 1994年5月? 女 漢族 浙江杭州 本科? 二級教師 小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