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前幾天收到一位學生家長發(fā)的短信,字里行間對我的感謝和贊譽令我很是受之有愧。說老實話,我對那個學生并不是太熟悉,一直以來覺得不過是被孩子尊稱為老師,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師生。
不過,當看了家長朋友講述發(fā)生在她孩子身上的事情經過,我內心里那種小小的成就感不自覺變得真實起來。沒錯,就是那種教師看到教學內容在學生身上產生神奇作用、滋養(yǎng)著另一個生命成長的快樂。這種快樂體驗,恐怕只有當過老師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說來,事情的起因不過是那名學生看到我不久前發(fā)表的《碰到強手怎么辦》一文中講到的一樁小事,時間點正好是在一個重要比賽的最后一輪對決前,這名學生遇到的對手成績遙遙領先于其他參賽者,在實力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家長朋友在短信中告訴我,她家孩子平時不是很自信,致使比賽當中一到關鍵場次或遇到強手時,往往比賽還沒開始就心里犯嘀咕,最后的比賽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這一次,又碰到了相同的情況,并且賽前的選手實力差距一目了然,這回真稱得上是在比賽的關鍵場次遇到強手了。神奇的是,這名學生在棋局一度落后時,不知怎么想起《碰到強手怎么辦》這篇文章,然后突然“開竅”想明白了:越是越到強手,越是要放開手腳自信從容。如此一來,心理上的壓力全無,精力也全部集中在棋局較量上,最后抓住對手的差錯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孩子的母親將這名學生在比賽之后與她溝通的微信截圖發(fā)來,看到那名學生將排除干擾取勝的經驗歸納為“我就照著謝老師文章里說的,腦子里其他什么都不想,只想棋”時,我真是忍俊不禁,繼而又陷入了思考。
回想起自己還以冠軍棋手征戰(zhàn)世界大賽時的一些比賽場景,對于冠軍級別的選手參賽,外界總會有比較高的成績期望值。而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運動員,我知道如果自己不懂得如何甩掉成績的壓力包袱,在比賽時難免會縮手縮腳,自尋煩惱。不可否認,無論是外界的成績預估還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那些棋局之外的想法或多或少很自然鉆進腦子里,不知道會在什么時間冒出來,妨礙棋手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棋局本身。
后來,我自己終于想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與棋局技術本身無關的事情要少想、最好是不要想!想明白,無論棋手身處于什么樣的水平狀態(tài),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都可能產生消極影響。例如,低手挑戰(zhàn)高手時會懼怕,高手面對低手時會貪心,水平相當時會猶豫等等。因此,唯一能夠幫助選手處理好問題的關鍵要素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人們常說,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難超越的困難也是自己……所有這一切,其實都道出了相同的道理——力量源自內心,只有不斷接受挑戰(zhàn)超越自我,才能真正變得強大起來。生活如此,下棋同理。特別是遇到強手、關鍵場次的比賽當中,進人到“無我”的狀態(tài),才會有更大的概率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準,下出一盤真正意義上的“好棋”。
遭遇強手,不僅僅會發(fā)生在國際象棋比賽當中,生活中也少不了發(fā)生類似的事情。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不僅要在下棋的時候記住,在其他場合面對困難挑戰(zhàn)時也要簡簡單單記住一句話,那就是_專心致志,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