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才
【摘要】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向課堂教學要效益要質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解決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逐漸實現(xiàn)優(yōu)質減負的有效課堂,構建有效課堂實踐研究活動,探索具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模式
長期教學研究工作實踐成為有效課堂實施的積淀。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校本教研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課堂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為主要方式來促進教師的發(fā)展。主題教研活動源于教師的需要,是以問題為驅動、以課例為載體有著鮮明主題的教研方式,建立以基地學科教研組為單位的主題教研機制,是探索教師繼續(xù)教育和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是教研方式的一次深刻的變革。
省教育學院李元昌教授到我縣做完“主題教研”的專題講座后,全縣教學的春水好似被這縷春風滌蕩,煥發(fā)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通榆十中也是乘著這縷春風之勢,搶抓機遇,科學運作。學校專門成立了“主題教研”領導小組,任務分配明確,職責要求交代明晰。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學?!萄薪M長——教師”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管理體制,由主抓教學的副校長全面負責、管理主題教研的各項活動,再由各個教研組的組長分抓自己教研組的主題教研活動。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講課、評課、反思、交流等一系列主題教研活動,并負責組織督促教師撰寫整理相關材料及材料的收集上交。主題教研領導小組成員,要經(jīng)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參與到主題教研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組織備課、聽課、研討、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嚴格把關,加強督導,切實把主題教研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將主題教研的開展情況列為考核教研組長和教師工作業(yè)績的重要依據(jù)。
學校在充分尊重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建立各種教研制度,以拉動教師校本教研的內在需求。大力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努力為學校實施主題教研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我們結合校情制定出《主題教研制度》、《主題教研實施方案》,《制度》中明確主題教研是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教師是教研的主體,具體規(guī)定主題教研的活動時間、活動次數(shù)、活動的主要任務與步驟,明確校長是主題教研的第一責任人,使主題教研成為校長、教師必須履行的義務。
網(wǎng)絡試點學校的取得,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搭建平臺。很多教師有了用武之地,幾年來他們廣泛交流,有力的指導了教學實踐,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同時,我校教師專業(yè)性強、學科專業(yè)對口率高而且教師年輕化,他們接受新理念能力強、適應快、有工作熱情、有充足的精力和腳踏實地的工作干勁,這是我校實施有效課堂優(yōu)勢所在。
白城市教育局組織召開了全市“優(yōu)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現(xiàn)場會,這次會議標志著我市初高中構建高效課堂進入了實質性運作。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后我將會議精神及時的向全體教師傳達,并且組織教師學習了系列文件。之后我們學習了白城市教育學院教研員的《把握課改精髓構建特色高效課堂》和白城市教育學院教研員《與校長們一起研究新課程下如何聽評課》。隨著“優(yōu)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在通榆縣轟轟烈烈的開展,我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進修學校學科中心教研組活動與學科高效課堂研討會活動。我做了《導學案的實施與操作》、《高效課堂22條》和《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塊和教學模式》等知識講座,要求教師自學進修學校校長的講座《優(yōu)化教學模式實施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完成學習筆記。組織教師做高效課堂實驗課。自此高效課堂已經(jīng)深入人心,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更大大的轉變。
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不追求高效但求有效。通過學習“高效課堂”理論與教師實驗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經(jīng)過學校召開教師座談會幾番研討最終我們確立了“三主四步” 的有效教學模式。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預習后探究,先鞏固后檢測,先分析后應用,先理解后記憶”。
先預習后探究即先學后教。
教師應先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學會解讀信息、捕捉信息、研究信息、運用信息。每節(jié)課教師要使學生明確目標、要求、方法、重難點。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
先鞏固后檢測。
學生自學教材與合作探究,把基本問題弄清以后,就可以做課本中的練習或習題,老師要善于將課本題拓展、引伸,圍繞核心知識、主干知識選編補充題。教師要使盡可能多的習題在課內得到解決,減輕學生課后的學習負擔。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的選做題。對解題有一定困難的學生,由教師和同組的同學予以指導,幫助其完成基礎題、中檔題。從基礎抓起,從最差的學生抓起,差生的學習上來了,全班也就上去了。這樣可使上層生吃得飽,下層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發(fā)展。
先分析后應用,先理解后記憶。
學生自學后,將碰到的問題或教材設置的探究環(huán)節(jié)與同學討論交流。教材中設置的許多討論與交流、鞏固與拓展等探究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合作探究悟出道理、得出結論。學會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拿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應用、練習的基礎上,達到理解形成思路構成框架會成體系融會貫通達到記憶學會的目的。
我們的追求就是讓學生自己往前走,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開放他們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一個說法“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蹦敲淳妥屛覀兝^續(xù)努力,多研究、多反思,使得我們的課堂真正達到有效甚至高效。
【參考文獻】
[1]李元昌.以主題教研為途徑引領教師主動發(fā)展的報告.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 2009年05月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3]肖川.《高效課堂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2012年2月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