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妮 蘇彤
摘要:多媒體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能實現(xiàn)人機交互式操作的一種信息技術。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不斷發(fā)展起來的。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并與傳統(tǒng)模式相結合,優(yōu)化了心理發(fā)展教育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學生感悟、積極行為社會化具體化發(fā)展效率,為教師教學教育過程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在實際運用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學;課堂
Abstract: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can realize man-machine interactive operation by using computer to process and control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uch as text, image, video, animation and sou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eaching is develop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has optimized the classroom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improved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achieved the optimized teaching effect,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Multimedia;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teaching; Classroom
1? 多媒體的使用在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教學中的部分意義
1.1 豐富課程內容
在課堂過程中引入許多有價值的資料、事跡、影音等多媒體資源可以豐富課堂的內容,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的深刻性、感悟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成效,有利于學生調節(jié)情緒,改變認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2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藝術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鮮明、生動、清晰的視覺形象,使學生感興趣、產(chǎn)生愛學、樂學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師生之間的共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和學習效果[1]。以緩解焦慮為主題的一門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課為例,教師運用諸如焦慮樹干的成長過程等形象化的視頻圖文材料,利用多媒體播放技術,幫助同學們更好理解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緩解內心焦慮的辦法。
1.3 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效率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視覺理解力較好,有的學生聽覺理解能力更好,通過多媒體技術,從視覺、聽覺等多個途徑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多感官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就更容易理解,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學效率的提高。
這在特殊教育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更加明顯。特殊教育學校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文本、圖像以及聲音等方 式進行多媒體教學,有效地將理論事例以圖片、動畫等多媒體形式進行呈現(xiàn),形象而直觀地將知識提供給特殊學生,不但使教學過程有互動性,還能最大限度地促進特殊學生的視覺和感官參與學習感悟中,降低特殊學生在學習中因生理缺陷 而產(chǎn)生的心理自卑感,大大提升了教學的效率。
1.4 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師備課效率。
在學校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信息,進行有效的、快捷的備課,有效改變傳統(tǒng)教師抄寫備課的局面,有利于幫助教師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去深人研究教學方案,認真反思課堂教學內容[2]。
2? 多媒體的使用在學校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部分問題
多媒體技術在學校教學中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學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革新。特別是疫情以來,利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注與調節(jié)可以在不同的地點進行,同時學生可以選擇回放、保留截圖等方式對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進行再學習和反思,結合自身的情緒現(xiàn)狀,進行調節(jié),打破了教育的時空限制。但多媒體技術在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教育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過分依賴
粉筆字原本是教師技能的基本要求之一,但隨著PPT教學的普遍化,現(xiàn)在許多老師在上課時常常忽略板書,多用PPT形式展示文字。在教學過程中雖然使用很多有趣的視頻、圖片等進行教學,但是在多媒體出現(xiàn)技術問題時,卻難以繼續(xù)進行授課,授課的質量大打折扣。多媒體技術給教師授課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同時卻增長了部分教師的惰性心理,奉行“拿來主義”,在網(wǎng)絡上找到相關講課材料就直接使用,不根據(jù)本班學生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從而造成了教學內容與學情之間的不匹配,教學效果反而降低。特別是對于學生心理工作,教師更加不能只是單純照搬網(wǎng)絡上的授課資源,務必結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需求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刪改,這樣才能發(fā)揮對媒體資源在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中的最佳功能,促進學生心理良性發(fā)展。
2.2 忽略信息技術作用
部分教師并沒有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的板書以及教學方式,學生也適應了這一教學模式,并沒有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另外,部分教師在潛意識中認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利于學生學習,學生容易被視頻或者圖片影響,難以集中注意力于課堂目的內容。教師通過自己較強的描述能力與繪聲繪色的表達即可,忽略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存在的目的與作用[3]。這一點與2.1中所提到的并不矛盾,反而能夠體現(xiàn)出心理健康發(fā)展課程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一部分教師對多媒體依賴過大,一部分教師則不使用多媒體。部分教師習慣只是單純利用語言講解,而忽視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這樣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往往顯得過于呆板,學生沒有學習感受的主動性,自然也會使得學生心理成長的概率下降。
2.3 拓展的內容過多,學生自我感悟難度大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如今各中小學都紛紛開設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堂,但是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此類課堂的內容拓展時,在程度把握上比較容易出現(xiàn)偏差,這會導致學生并沒有能夠很好地領悟課堂目的、心理干預方法等,課下自我反思感悟的過程反而更加費力。所以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心理健康發(fā)展課程內容拓展時,一定注意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水平和教學目的,合理安排拓展的內容、形式、順序、時長與容量等。
參考文獻:
[1]劉艷敬.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9,(7):134.
[2]蔡嘉雯.淺析多媒體在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1):25.
[3] 周貴蘭.論教育信息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語文課內外,202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