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富
我的老家在錦屏山南麓,二澗水庫南面的崗嘴村。村子的西面是啞巴山和劉志洲山,這兩座小山海拔不過百米,是錦屏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山嘴。在錦屏山和啞巴山中間有斷層穿過,形成一條天然通道?!皪徸臁本褪且驗榈靥庍@山崗岔處而得名。小時候,我能跑愛跳會爬山,常常以自己是山根長大的而自豪呢!
參加工作后,久居城里。但只要有機會回去,我總會到房前屋后的山坡上去走走看看,為的是把自己的心輕輕地放在野花叢叢,山道彎彎的鄉(xiāng)土中,以排遣心中那熾烈的鄉(xiāng)情。每當這時,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時代,心緒會變得澄清而活躍,許多記憶就像從水潭深處冒出的氣泡,一個個浮出水面來。
六七十年代,夏季里,每逢大雨過后,村上的老老少少都會到山坡上草叢里撿地皮菜。小時候我們管地皮菜叫“地卷皮”。長大了,才知道地皮菜還有許多名字呢!如:地踏菜、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軟兒、地瓜皮等等。它是真菌和藻類的結(jié)合體,富含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和磷、鋅、鈣等礦物質(zhì),可食用,而且其味道鮮美。地皮菜對今天那些注重保健養(yǎng)生的中老年人來說,或許是難得的保健食品吧!
因為地皮菜黑里透亮,還泛著青色,一塊塊的就像土地干裂后,卷起來的一層地皮似的。小時候的我曾認為,它就是地表土變出來的,餓了都不愿吃它。為此,還遭受過父母的責罰呢!過去,我們村里人都認為只有我們山村的坡地上才有這東西。后來,聽灌云的親戚說,他們那邊湖天地,夏季的雨后,河邊樹叢中的茅草地里也有地皮菜。方知這東西分布是很廣的。地皮菜的生命力是很強的。夏季每次雨水過后,它就會在草叢中匆匆探出頭來。雨過天晴,太陽出來了,草地里的水份蒸發(fā)了,它就立刻進入休眠狀態(tài),不見了蹤影。
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一場大雨過后,到山坡去撿地皮菜,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大概是一九六九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傾盆大雨伴著隆隆的雷聲。母親對我說:“明天雨停了去拾地卷皮子。打雷了,草地里地卷皮子多。”那時候,農(nóng)村土地貧瘠,莊稼收成不好,靠每個生產(chǎn)隊集體的菜園子,很難解決全村人吃菜的需求。所以村民都拿地卷皮當菜吃。每一場雨水的到來,都會給村民帶來一些希望。大雨,天沒亮就停了。
清晨,我和一般大小的孩子們,各自拿著用柳條編織的菜籃子,匆匆忙忙去村西山坡的草地上撿地皮菜了。
爬到山坡上,雨后的清晨,陣陣涼風拂面,只見山花遍地,香氣襲人。那草地上,一片片葉子都掛著晶瑩的水珠,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看見大片的巴根草叢間露出星星點點的地皮菜兒。平緩的山坡上地皮菜最多,簡直讓人目不暇接,大的如銅錢,小的如針尖。它們或鉆于草叢里,或長于泥土中,散發(fā)出芳香。陽光下,它們有的呈現(xiàn)出暗黑色,或綠色,而更多的是呈深棕色。我們小心翼翼,讓兩只腳盡量不要踩在地皮菜上,而后蹲下身子,扒開那矮矮的巴根草,從下面撿起粘著許多枯草葉和沙土的地皮菜。這些剛剛隨著昨晚的雷聲來到世間的地皮菜兒,或許還沒能在草叢中睡上一個安穩(wěn)覺,就被我們請進了籃子里。有的地皮菜兒在草棵里像和我們捉迷藏似的,鉆得很深,小手伸進去,一抓一捏,一不小心就會把它弄得七零八碎的。在潮濕的草地上,我和小伙伴們穿的拖鞋,不跟腳,我們干脆就光著腳丫子在草叢中忙碌著。村里許多大人也會在出工之前到這里撿上一會。
七八點鐘的樣子,太陽出來了。頭頂熱乎乎的,后背像有火爐在烤著似的,而腳下卻是涼絲絲的。有的小伙伴脫下小褂子頂在頭上,也顧不得后背讓太陽的燒烤了。這忙碌的草地上,不時傳來孩子們的驚喜聲,和大人讓孩子回家吃飯的呼喊聲。那時,我們顧不得吃飯,埋頭撿著,手被刺破了,還繼續(xù)撿。小半天下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撿上一小筐子,送回家里,手里拿塊餅,再回來接著撿。那時,好像也忘記了累,覺得能為家庭收獲野菜,還挺有成就感似的。
記得有一次 ,我們在山坡上正撿在興頭上,不知誰驚呼:? ?“蛇!蛇!” 此時,伙伴們像聽見了號令似的,個個放下菜籃子,撿起石塊、樹枝擁了過去。山里的孩子不怕蛇,我們一邊躲讓,一邊追打著扁擔長的草蛇,當蛇往石洞鉆去還露出后半截子時,被我們一群孩子死死拽住。都說蛇窟倒拔蛇不易,那次,不知怎么的,一群野孩子硬是把它拉了出來,打死了那條蛇。當時,我們顧不得害怕,因為家長們常說:“見蛇不打,少過年把!”
在那物質(zhì)匱乏,生活困難時期,村民們撿了地卷皮,如果當時吃不完,就曬干后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儲存起來,等到過春節(jié)或者來年春天,沒菜吃了,拿出來吃。
地皮菜屬于野菜的一種?!兑安俗V》中收錄的地踏菜就是地卷皮子:“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莊前阿婆呼啊翁,相攜兒女去匆匆。須臾采得青滿籠,還家飽食忘歲兇?!笨梢娫陴嚮哪暝?,這地卷皮還是重要的渡荒的天然野蔬,不知拯救了多少勞苦大眾呢。
今日,網(wǎng)絡上說起地皮菜的營養(yǎng)價值來是神乎其神。兒時的我們撿了地皮菜,并不是為了什么營養(yǎng),就是為了填飽肚子。我們把它放在水里反復漂洗,漂去雜草,洗去泥沙,和韭菜一起炒,那就是美味佳肴?。∪绻麤]洗干凈,吃起來還有沙粒硌牙呢。但這和當時過年過節(jié),各家把雞和雞骨頭一起砸碎做的肉丸子比,還是容易下咽的多。那骨頭肉丸子,吃起來不能使勁嚼,嚼起來硌牙,不嚼怕劃破嗓子。后來生活條件好些了,我們也用雞蛋炒地卷皮,感覺那真好吃,在今天,也算得上一道美食。至今不忘!
鄉(xiāng)村里的孩子在那困難的日子里,拾地卷皮,采野菜,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人生體味,雖苦猶樂。
每每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行走,都會想到幼時撿地皮菜的山野情趣,也會有新的感受,覺得兒時采到的一藍子地皮菜中都有一個個神奇醉人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