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軍
【摘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可以促進中國教育的繼承和發(fā)展。其中,小學語文教學是校園教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小學課外閱讀狀況令人擔憂,這對擴大學生視野有負面影響。為此,有必要探討如何加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路徑,希望促進小學生知識學習的延伸和補充,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指導策略
歐陽修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笨梢?,閱讀作為學生實現知識內化、認識世界的有效手段,能夠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去閱讀更多的書本,認識教材外的世界,以豐富自身的閱讀經歷。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在符合學生閱讀情趣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其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學生自身也能通過課外閱讀學習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培養(yǎng)通讀、精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外讀物不同于語文教材讀物,其包羅萬象,種類豐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不高,他們一般喜歡語言簡單、有趣的故事類課外讀物,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能激發(fā)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3.開闊學生眼界,陶冶學生情操。首先,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本身就是汲取生活經驗、品味美好人生的最好方式,所以可以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懂得更多;其次,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因素,學生長期閱讀這些課外讀物,自然而然地能陶冶情操、提升氣質。
4.彌補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課堂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普遍不高,主要是因為課堂閱讀教學氣氛壓抑,學生帶著任務閱讀,樂趣自然便少了幾分。但是課外閱讀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完全是自由閱讀的,在沒有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有所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
1.課外閱讀存在盲目性。小學生在對課外閱讀感興趣的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具體體現為,小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更多是為了好玩、看熱鬧,追求獵奇與消遣,喜歡故事書與卡通書,而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課外書籍的學生較少??梢?,這種看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很高、但無計劃、無目的的閱讀方式,導致學生所獲得的閱讀知識較少,浪費了大量的閱讀時間。
2.不同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方法與習慣差別明顯。小學生正處在個性的養(yǎng)成期,不同學生在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上存在明顯差異。比如,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會在書本上有計劃、有順序地閱讀;而有些學生只是簡單地瀏覽書籍,甚至厭倦讀書,等等,這一問題制約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進一步發(fā)展。
3.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不足。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觀的影響,過于重視課堂教學,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對于課外閱讀的指導不足,加上部分學生家長文化水平較為薄弱,錯誤地認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是課內知識,課外閱讀學習對學生沒有作用,純粹是浪費學習時間。這種錯誤的觀念不利于課外閱讀教學進一步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1.興趣的導引線——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研究表明,健康、積極的閱讀環(huán)境與閱讀氛圍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些學生經常向家長和教師反應自己的閱讀興趣不高,不愿意讀書,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先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閱讀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使閱讀環(huán)境變?yōu)橐环N無聲的語言,使學生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起自身的閱讀熱情。創(chuàng)設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才能,將班級的圖書角布置成一個形式多樣的小型圖書館,將自己喜愛的書籍放在圖書角上,實現資源的共享;也可以在教室的墻面上張貼一些與閱讀有關的名人名言,教師在每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向學生提問:“請他們猜一猜這些名言是哪位偉人留下的,他們與書籍之間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由此可見,學生閱讀興趣的產生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加以實現的,通過創(chuàng)設積極的閱讀環(huán)境,在班內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閱讀心態(tài),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2.豐富的素材內容——拓展學生閱讀思路的良好途徑。豐富的閱讀素材是拓展學生閱讀知識面以及閱讀思路的前提和保證,也可以作為輔助內容有效補充課堂知識的不足,使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以及文學素養(yǎng)水平步入一個新的階段。良好的課外閱讀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的心靈在閱讀中得到釋放、得到延伸。語言積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課本的深入學習之外,課外讀物中豐富的體裁以及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更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從而幫助他們積累了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可讀的課外書籍范圍越來越廣,無論是國外的優(yōu)秀作品還是國內的文學經典作品,都可以鼓勵他們多閱讀,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婭歷險記》、圣埃克蘇佩里著的《小王子》都是不錯的內容。學生在閱讀這些課外書籍時,書中生動豐富的情節(jié)內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他們更好地體會愛與友誼、關懷與成長,從而豐富學生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基礎上,升華了品德修養(yǎng),感受到了閱讀的巨大魅力。
3.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所學知識點強化閱讀內容的聯系。現階段,廣大教育工作者都在強調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性,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終身成長與深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因此,內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閱讀習慣、自主認識的培養(yǎng)與優(yōu)化。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是熱愛讀書、多讀書,還應在閱讀中掌握正確的閱讀習慣,學會分析與思考。對于小學生來說,接觸最多的文章體裁分別有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學會運用不同的策略與步驟進行分析,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說明文的過程中,應著重關注說明方法的運用,仔細尋找文章中的比較與舉例,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找到文章中隱藏的線索,了解說明對象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脈絡走向。學生在課內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并不是孤立存在于學生腦中的,教師應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內容與技巧應用于課外閱讀活動中。為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意識,教師可以主動引導,根據課本不同單元的重難點知識為學生推薦一些關聯性較強的課外文章,鼓勵學生多閱讀,并將自己的體會在班上進行交流與分享,使學生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達到良好的課外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我們要重點關注課外閱讀的教學工作。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從“要我讀”轉變?yōu)椤拔乙x”和“我愛讀”,讓學生可以體驗豐富的課外閱讀的樂趣和重要性。此外,教師還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將引導學生閱讀的教學工作提升到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位置,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語文教育的全面提升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春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析[J].新課程,2016,(6).
[2]李長芹.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探析[J].新課程,2017,(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