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
每一位追求書法藝術的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書法藝術應深深根植于廣博的藝術修養(yǎng)之上,基礎越牢固越好,這樣藝術的大廈才會高高屹立,方可有所獲有所得。書法藝術發(fā)展到今天,在電腦普及的情況之下,毛筆早已退出當代文人的日?;瘯鴮?。對當代從事毛筆書寫的人而言,書法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就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行為和藝術表達了。這就決定了當代書法學習者永遠不可能回到古人的那種境遇、方式和指向。當代書法的學習和表達以藝術性、現(xiàn)代性為凸顯的特色,烙上了時代的印記,同時又必須對傳統(tǒng)書法經(jīng)典及其書法藝術精神加以繼承和弘揚,這是新時代書法藝術發(fā)展創(chuàng)造建構的重組和期待。
一位有追求的書法家必須扎根傳統(tǒng),深究其理,這是毫無疑問的。據(jù)我所知,梁華平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深厚傳統(tǒng)功底的書法家。他涉略諸體,遍臨古帖古碑,浸淫其中,勤勤懇懇下足苦功夫。他在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從整個作品來看,他講究下筆有由,無一懈筆,用筆老辣厚重而又輕松率意,左右逢源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作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度的把握可以說恰到好處,既有傳統(tǒng)的東西,又有時代精神的個性要求。
梁華平先生執(zhí)教多年,歷經(jīng)鄉(xiāng)鎮(zhèn)小學、初中,一直到縣城中學,立足本職,教書育人。他為人師表,注重言傳身教,以德為先,有較為扎實的學養(yǎng)和深厚的國學思想,這無疑是他對書法的真知灼見,是他眼光獨到、高出別人一籌的地方。書法藝術是高雅藝術,講究情感的表達和宣泄,他對書法藝術有近乎天性的親近和愛好,對那些村野之氣、俗氣、匠氣、火氣、江湖氣的東西斷不接受,拋之于腦后,統(tǒng)統(tǒng)不去理它,在心理上的排斥與日俱增。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必須講一個“古”字,不是古板,而是古意。宋代大文豪、大書法家黃山谷說過這樣的話:“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醫(yī)也?!?/p>
梁華平先生的書法力求一個“變”字。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彼麑ψ兣c不變執(zhí)一個謹慎態(tài)度。他不是那種隨心所欲的變、為變化而變,而是在充分學習、研究古人的碑帖或吸收了某個當代名家的藝術元素的基礎之上,經(jīng)過深思熟慮、反復實踐所形成的變化。他充分把握用筆的粗細、濃淡、潤燥、大小、提按、頓挫、疾澀、快慢、曲直、長短、開合等對比和統(tǒng)一,來求得變化的最終效果。細節(jié)是一件書法作品的生命以及靈魂所在。這些細節(jié)的東西需要反復琢磨。另外,在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中,到底是中鋒好還是側鋒好,書寫速度快好還是慢好,是碑好還是帖好呢?應該說在這幾組關系中沒有好和不好之分,關鍵是你的需要、書寫的表達需要,看能否服務于一件作品的整體構建,符合整體需要的就是好的。
他不僅注重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細微之處的變化,小處的情趣,這叫“小處不可隨便”,更加著眼于整體章法的實現(xiàn)。書法創(chuàng)作應當特別注意作品的章法安排,在點畫和結構都過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的就是章法,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甚至整個空間的黑白分布之間構成的關系。一件書法作品不是文本式的,而是圖畫式 ;書法作品也不是閱讀式,而是觀看式,通過觀賞者的眼睛來觀看,達到判斷審美的效果。書法的審美是從宏觀到微觀的敘述表達,首先是筆墨與空白的空間分布與構成,然后是行與行之間的構成,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構成,再然后才是結體的構成和點畫的構成?!拔ㄓ^神采,不見字形”,這一句話就直截了當?shù)氐莱隽藭ㄗ髌方o人的第一印象是整個大的幅式的神采風韻,而不是那些點畫的東西。這是章法的重要性。
梁華平先生先后系統(tǒng)學習了顏真卿、米芾等帖學大師的作品,這些大家都有大量墨跡留世,便于后人學習和體悟帖中的用筆、用墨那些體現(xiàn)精神的東西。為了讓自己的筆下更有力,豐富作品的內涵,近來又在學習趙之謙等碑學大家的東西,近日作品風格為之一變。他的作品遠看跌宕起伏,近看趣味盎然,再加上寫得靈動飄逸,用筆內涵豐富,因此十分耐看耐品。尤其令人稱道的是他的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質的飛躍,藝術水平從此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融會貫通,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兼收并蓄、為我所用的精神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梁華平先生的書法立馬能吸引你停住腳步,細細品味,如同咀嚼橄欖,越咀嚼越有味道,已經(jīng)將那些“繡花枕頭”式的作品甩得老遠老遠。依我看來,這是他不斷探索、對中國書法藝術時代精神實質內涵的體悟與實踐的結果。正是他這樣的書法家將具有時代特色的書法藝術作為傳統(tǒng)書法的延伸和發(fā)展,使當下書法呈現(xiàn)出藝術純粹、觀念多元的氣象,充分發(fā)揮書法藝術特有的表現(xiàn)力,從而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藝術的自由。
華平先生對傳統(tǒng)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力?!耙怨湃酥?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就是要保持自己特有的風格和腔調,有自家面目??v觀古人之書作,亦能看出各人之風貌的鮮明特色。學習和研究書法,不光要繼承古人師法古人的精髓,還要自出機杼,這是有所成就的書法家共同走過的道路。不管這條路有多遠有多長有多艱難,任何一個書法家都會竭力向前,努力奮斗。
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包世臣在他的《答熙載九問》中說:“真書以平和為上,而駿宕次之;草書以簡凈為上,而雄肆次之。”梁華平先生的書法,就是站在對古人先賢的立場上來詮釋,用古人的技術來支撐起他對書法外在形態(tài)的表述。這種表述顯現(xiàn)出古樸、凝練、簡靜、清新而淡雅,韻味無窮。他的行草書節(jié)律鮮明,干凈、散淡、清澈而透亮。他在對空間的把握上,顯得形式自由、得心應手,充分展示出一位書家的胸懷和現(xiàn)代的審美追求。
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需要每一個書法追求者默默付出一生的辛勞和智慧,我期望華平先生在書法之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梁華平 ?男, 四川中江人,出生于1978年10月。自幼喜好書畫。少拜張守澤先生和常曦文先生習顏楷,后窺二王,沉醉于米王二家。追王之飄逸,服米之筆味。現(xiàn)為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德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2008年12月書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第六屆書法篆刻新人新作展
2012年8月書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七屆書法篆刻新人新作展
2013年9月書法作品榮獲四川省教師書法作品展評一等獎
2015年9月書法作品入展“芙蓉綻放全國城市書法展”
2016年12月書法作品入展“翰墨成都”書法作品年展
2018年11月書法作品被中國綠色產業(yè)博覽會書畫展評為“三等獎”
2018年12月被評為德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先進個人”
2019年9月書法作品榮獲德陽市第四屆人民教師藝術節(jié)書畫作品展“一等獎”
2019年11月書法作品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德陽市美術書法攝影展獲優(yōu)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