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峻碑(一)"/>
□
《魯峻碑》碑額(拓片)
《魯峻碑》,東漢靈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四月立。碑石原在山東省金鄉(xiāng)縣魯君墓前,現(xiàn)存濟(jì)寧市博物館。
碑高283厘米,寬115厘米,厚25厘米。碑額圭形,有穿,穿上隸書兩行,陰刻此碑全稱《漢故司隸校尉忠惠父魯君碑》。碑陽隸書17行,每行32字,共544字。碑陰兩列,每列隸書21行,為門生故吏捐資題名,文字多模糊殘缺。
《魯峻碑》記述了魯峻的家世、生平、品行、官職、政績。魯峻退職后居家,62歲去世。門生干商、丁直、馬萌等私謚為“忠惠父”。其子睿,感念父親恩德,特立此碑致哀。
《魯峻碑》書法水平極高,筆畫精到,線條剛健,結(jié)體嚴(yán)密,書風(fēng)嚴(yán)正遒勁,是東漢碑刻隸書中的精品。
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中稱其“分法勁拔古雅,漢石之佳者”;萬經(jīng)評(píng)道:“字體方整勻凈,凡勒筆、磔筆、筆、挑起處極豐肥,開元諸家似效其體?!睏钍鼐丛凇镀奖洝分姓f:“豐腴雄偉,唐明皇(李隆基)、徐季海(徐浩)亦從此出,而肥濃太甚,無此氣韻矣?!笨梢?,好碑還需善學(xué)。
《天下名碑錄》斷其為蔡邕書,但尚無定論。
說明:□,表示殘缺字;( ),表示殘缺字據(jù)文意補(bǔ)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xiàn)代規(guī)范寫法改之。
君諱峻,字仲嚴(yán),山陽昌邑人〔1〕。其先周文公之碩胄〔2〕,□□伯禽之懿緒〔3〕,以載于祖考之銘也。君則監(jiān)營謁者之孫〔4〕,修武令之子〔5〕。體純(和)之德,秉仁義之操,治《魯詩》〔6〕,兼通《顏氏春秋》〔7〕,博覽群書,無物不〔刊〕〔8〕。學(xué)為〔儒〕宗,行為〔士〕表。漢□始仕,佐職牧守。敬〔恪〕恭儉,州里歸稱。舉孝廉,除郎中,謁者,河內(nèi)太守丞。喪父,如禮〔9〕。辟司徒府,舉高第〔10〕,侍御史,東郡頓丘令〔11〕。視事四年,比縱豹、產(chǎn)〔12〕,化行如流,遷九江大守〔13〕。(除)殘酷之刑,行循吏之道〔14〕。統(tǒng)政(五)載,穆若清風(fēng)〔15〕。有黃霸、召信臣在穎南之歌〔16〕。以公事去官,休神家〔巷〕。未能一〔期〕,為司空王暢所舉〔17〕,征拜議郎〔18〕,大尉長史,御史中丞。延熹七年二月丁卯〔19〕,拜司隸校尉,董督京輦〔20〕,掌察群僚〔21〕,〔蠲〕細(xì)舉大〔22〕,榷然疏發(fā)〔23〕。不為小威,以濟(jì)其仁。中獨(dú)斷〔24〕,以效其節(jié)。案奏□公〔25〕,彈絀五卿〔26〕。華夏祗肅〔27〕,佞穢者遠(yuǎn)。遭母憂,自氣〔28〕,拜議郎〔29〕。服竟,還拜屯騎校尉〔30〕。以病遜位,守疏廣止足之計(jì)〔31〕,樂於陵灌園之潔〔32〕。閉門靜居,琴書自娛。年六十二,熹平元年(五)月癸酉卒〔33〕。明年四月庚子葬〔34〕。于是門生汝南干(商)、沛國丁直、魏郡馬萌、勃海呂圖、任城吳盛、陳留誠屯、東郡夏侯弘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游夏之徒〔35〕,作謚宣尼。君事帝則忠,臨民則惠,乃昭告神明,謚君曰“忠惠父”〔36〕。息〔?!巢徊拧?7〕,弱冠而孤。承堂弗構(gòu)〔38〕,〔析〕薪弗何〔39〕。悲《蓼莪》之不報(bào)〔40〕,痛昊天之靡嘉。企有紀(jì)〔41〕,能不號(hào)〔嗟〕?刊石敘哀。
其銘曰:
巖巖山岳〔42〕,〔磊〕落彰〔較〕〔43〕。棠棠忠惠〔44〕,令德孔〔45〕。命□時(shí)生,雅度宏綽〔46〕。允文允武〔47〕,厥姿烈〔48〕。內(nèi)懷〔溫〕潤,外撮強(qiáng)虐,督司京師,穆然清邈。當(dāng)(遷)緄職〔49〕,為國之榷〔50〕。匪究南山〔50〕,遐邇忉(悼)。凡百君子〔52〕,欽謚嘉樂,永傳啻齡〔53〕,〔煥〕矣〔灼〕〔灼〕〔54〕。
〔1〕山陽昌邑:山陽郡昌邑縣。故地在今山東省巨野縣城南昌邑村,隸山陽郡,為兗州刺史部及山陽郡治所。
〔2〕周文公:即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名旦,采邑在周,故稱周公,卒謚號(hào)“文”。
〔3〕伯禽之懿緒:伯禽美善的后代。伯禽:周公旦的兒子。西周初年,周公旦受封魯國,由于周成王年幼繼位,周公旦便留京輔佐成王,由長子伯禽代替他赴魯受封。伯禽為魯開國君王,在位46年。懿緒:美善的后代。
〔4〕監(jiān)營謁者:督察軍務(wù)的謁者。漢有河堤謁者,掌防河事。光武帝在黎陽立營,以謁者監(jiān)屯兵。魯峻的祖父曾為監(jiān)營謁者。
〔5〕修武令之子:修武縣縣令的兒子。
〔6〕《魯詩》:漢初,傳《詩》者(為《詩》作傳的)有魯、齊、韓、毛四家,《魯詩》為魯人申培公所傳(此處讀zhuàn)。
〔7〕《顏氏春秋》:漢東海下邳嚴(yán)彭祖與顏安樂,從眭孟受《春秋公羊傳》,各成名家。眭孟死,嚴(yán)彭祖與顏安樂教授《春秋公羊傳》,于是《春秋公羊傳》有顏、嚴(yán)之學(xué)。
〔8〕(刊):刊正,刊訂。
〔9〕如禮:按照禮制丁憂守喪。
〔10〕高第:凡選士、舉官、考績,成績優(yōu)秀者為高第,泛指高才生。
〔11〕東郡頓丘:東郡郡名,秦取魏地而置,因在秦東,故名東郡,治所在濮陽縣南。頓丘:古縣名,在今河南省??h。《詩·衛(wèi)風(fēng)·氓》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句。
〔12〕比縱豹、產(chǎn):追蹤西門豹、子產(chǎn)的足跡??v:借用作“蹤”。西門豹,戰(zhàn)國時(shí)魏國人,魏文侯時(shí)任鄴令。曾破除河伯娶妻迷信,引漳河水灌溉,民得饒足。子產(chǎn)(公元前?—前522年),春秋時(shí)鄭國人,名僑,字子產(chǎn)。因居?xùn)|里,又稱東里子產(chǎn)。當(dāng)時(shí)晉與楚爭(zhēng)霸,鄭國弱小,處于兩強(qiáng)之間,子產(chǎn)周旋其間,卑亢得宜,保持無事。
〔13〕九江:郡名,秦設(shè),今江西省九江市。
〔14〕循吏:奉職守法的官吏。
〔15〕穆若清風(fēng):和美如清風(fēng)化養(yǎng)萬物。《詩·大雅·烝民》有“吉甫作誦,穆如清風(fēng)”句。
〔16〕有黃霸、召信臣在穎南之歌:有黃霸在潁川任太守、召信臣在南陽任太守被歌頌的那樣的美譽(yù)。黃霸(公元前?-前51年),漢代淮陽陽夏人,字次公,官至丞相,封建成侯。為官以寬和聞名,甚得民吏之心,有“治民吏黃霸第一”之譽(yù),入《漢書·循吏傳》。召信臣,西漢壽春人,字翁卿,官至少府。元帝時(shí)曾任南陽太守,修渠筑壩數(shù)十處,灌田三萬頃,戶口增加一倍,人尊稱他“召父”。后遷河南太守。在郡守中,治行常為第一,入《漢書·循吏傳》。
〔17〕王暢:字叔茂,山陽高平人。曾任司隸校尉,南陽太守、司空等職。
〔18〕議郎:秦置,漢制秩比六百石。征召賢良、方正、敦樸有道之士擔(dān)任,負(fù)責(zé)顧問應(yīng)對(du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