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枕星子
《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著者:【美】杰米里·布朗譯者:王晨瑜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時間:2020年3月
流感為什么難以治愈?病毒如何變異、傳播和致?。吭趯沽鞲械倪^程中,藥物是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還是僅僅給了人們一種安全感?我們距離找到一種有效的流感疫苗還有多遠?從文明出現(xiàn)曙光至今,流感一直伴隨著我們,作為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困擾著地球上所有的文明和社會。杰米里·布朗博士在本書中,探究了人類發(fā)現(xiàn)流感病毒并與之抗爭的歷史,審視了與流感相關(guān)的若干重要問題,旨在提供全面綜合的歷史的同時,探索一條治愈流感的未來路線圖。
“我們從1918年的流行病中學到了足夠的知識嗎?已知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預防另一場災難發(fā)生嗎?我們現(xiàn)在知道遇到了什么病毒,但我們能否更好地對抗這種病毒?”
在回顧1918年大流感時,身為美國資深軍醫(yī)和急診科醫(yī)生的杰米里·布朗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但緊接著,他以1957年4月香港的H2N2流感、1976年美國新澤西州迪克斯堡暴發(fā)的豬流感、2009年3月在墨西哥被發(fā)現(xiàn)的H1N1流感等例子表達了一個觀點:流感不是“眾病之王”,但它卻可以發(fā)生在所有國家。盡管我們反擊流感的能力越來越強,但反擊措施并非一直都很完善,而且更令人關(guān)注的是,為消除公眾的擔憂情緒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
《致命流感》一書,寫于1918年大流感近百年之后,作者杰米里·布朗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做好了迎接下一場類似1918年大流行性疾病的準備了嗎?頗為諷刺的是,似乎并沒有。過去的疫情在現(xiàn)在、未來依然會重演,不管如何變換形式,流感一直伴隨著人類,困擾著人類。
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在審視流感持續(xù)帶給人類的痛苦后,我們無奈地發(fā)現(xiàn),他說的可能是對的。
1918年大流感暴發(fā)后,當時最好的治療藥物是阿司匹林。但1918年距離這種新藥首次研發(fā)上市才剛剛20年,人們甚至連劑量都掌握不好,因過量致死的不在少數(shù)。絕望之下,人們把眼光投向了各種充滿危險的偏方。
杰米里·布朗花了一些篇幅描寫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的去世。人們對于喬治·華盛頓的認識,主要還是其作為美國開國元勛在政治上、軍事上的成就,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臨死前經(jīng)歷了4次放血。
這是一種看起來就十分野蠻,卻持續(xù)了兩千多年,甚至稱得上是主流的治療方法。正如它的字面意思,人們試圖通過切開病人的靜脈,把病人的血液、毒素和病原體排出體外,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更令人心驚的是,在喬治·華盛頓停止呼吸后,他的朋友、家庭醫(yī)生威廉·桑頓還建議通過輸羊血讓他復活。
除了放血,還有其他各種令當代人覺得荒誕的療法。比如,吸入有毒氣體以緩解流感癥狀,反復灌腸達到治愈效果,甚至內(nèi)服外敷水銀……
在疫情面前做出有效反應,是抗擊“致命流感”應有的舉動。盡管杰米里·布朗略感慶幸地認為,現(xiàn)在你去醫(yī)院,不會有人再建議你使用這些治療方法,但他可能沒有預料到,完成這本《致命流感》后的不久,又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暴發(fā)。而在美國,有人在總統(tǒng)語焉不詳?shù)乇硎尽耙苍S可以通過注射消毒劑殺死新冠病毒”后,因喝下消毒劑而失去生命。還有更多的人在“群體免疫”下,再一次被迫面對致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