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平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人們對語文閱讀能力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要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新生活,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因此,語文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重要。眾所周知,濃厚的閱讀興趣,不僅能拓寬視野,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我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育實際情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和提問
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質(zhì)疑。激發(fā)“樂于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我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聯(lián)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等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外,注重在語文教學時候充分啟發(fā)他們?nèi)ニ伎?,如:教學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這一課時候,你在學這一課你有什么疑問,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看看哪位同學學這課能深入的思考?學生踴躍質(zhì)疑。為什么是黃山奇石?有什么奇特的呢?激發(fā)起主動性,他們帶著疑問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欲望得到充分滿足。小學生有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學中教師采用富有新意、有樂趣的提問方式來激發(fā)學生“樂于提問”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所提的問題和要求,也要全面概括性,要使學生充滿興趣,帶著質(zhì)疑和好奇去瀏覽文本,但又要通過他自己的努力是能想出來的。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并讓學生經(jīng)歷思考,提問釋疑等心理過程,學生每提出一個問題就能感受到一種無窮的樂趣,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樂于提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的滿足,興趣就進入最佳狀態(tài)。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就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要從學生特點及實際出發(fā)
小學語文教學往往以為學生什么都不懂,課文的理解全靠教師的講解,甚至學生已弄懂了的,也是每一段每一句地講,就怕學生不會。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了,抑制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只是聽,被動地接受,閱讀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段、句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景色優(yōu)美體現(xiàn)在哪里:海水五光十色;海灘上美麗的貝殼和海龜?shù)取P稳莺KN種色彩的:“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異常美麗?!毙稳萆汉鞯模骸坝械南缶`開的花朵,有的象美麗的鹿角。海參……大龍蝦……”學生一讀就懂了而且讀得有聲有色,津津有味。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讀出景色之美。深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難點在哪里,只要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讀一讀課文,就能知道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只有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側(cè)重點不同的訓練,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有少數(shù)的學生提問,及時給予鼓勵,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學生自己閱讀,將適合孩子的讀物發(fā)下去,給他們安排時間,分組閱讀和討論,教師巡視全班閱讀情況,重點指導學習困難的學生。閱讀總結(jié)要及時有效。表揚有進步的學生,激勵大家多讀書,并且記錄好詞好句。逐漸養(yǎng)成愛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自己主動學習,查字典,思考問題,某個意思懂不懂。不懂的地方就一起交流,這樣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fā)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這樣也能互相學習,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求知欲強了,學習興趣也深了。例如我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話:“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灑脫”這個詞,通過查字典理解自然,不拘束。不能光停留在字面意思。有的學生和自己生活聯(lián)系起來,說自己在廣場上騎自行車的體會,全班同學對“灑脫”有了實際的感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騎馬、開車是怎樣無拘無束,從而體會出只有用“灑脫”這個詞才能準確、生動地寫出草原上開車的感覺,襯托出草原的遼闊。
四.培養(yǎng)能力注重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利用好課文,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實行精講多讀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主要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之中,使他們經(jīng)過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并且反復地練習運用,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課外讀物。小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閱讀,豐富了語文知識,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能力。
例如,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 教師要有教給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意識。在備課的時候,把指導閱讀方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的寫進教案,并且設計出實施的步驟和方法。其次,在上課的時候,要把閱讀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具體做法是讀前提出要求,讀中相機指導,讀后引導學生回憶剛剛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及時總結(jié)閱讀方法。最后到運用逐步掌握 一種閱讀方法,必須讓學生閱讀實踐中反復運用,最后細細體會這些詞、句、段,是如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逐漸提高他們閱讀的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關鍵在“獨立”閱讀過程中的思考、領悟、獲取等等都是學生自己去讀中悟,不能由別人代替。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學生要達到“獨立閱讀”的理想境界,只有在課內(nèi)注重方法,不斷滲透閱讀方法,課外加強訓練,讓學生有自由的閱讀空間,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就在訓練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得以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這是改進閱讀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