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燕
針對學生在浙江新高考英語試卷中的完型性閱讀(即七選五)題型得分困難的現(xiàn)狀,本文探討了將小句關系理論引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嘗試在完型性閱讀上進行閱讀技巧的教學,帶領學生分析文本體裁,文本結構,語言邏輯,顯性和隱形的銜接和連貫,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語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完型性閱讀的解題能力。
1. 研究背景
從2016年10月開始,浙江省英語高考出現(xiàn)完型性閱讀。面對新的題型,日常教學中,筆者了解到學生在面對完型性閱讀題時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心理上的畏難。在看到完型性閱讀時,學生心里會發(fā)怵。這個題型雖然只有5個空白處,但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往往會幾個空白處相互牽連,這導致學生在做選擇的時候畏首畏尾。其次是解題上的困難。完型性閱讀題的閱讀文本看似不難,話題性很明確,但學生經常會抓不住解題的關鍵點,理解上下文之間的銜接與連貫關系也存在問題。
為幫助學生提高這個題型的解題能力,筆者研究了完型性閱讀的題型特點:(1)具有完型性。有完型題挖空與選項的存在,學生只要從選項中選擇合適的答案即可;(2)具有閱讀性。不是單純的只需填一個詞或詞組的完型填空題,而是要根據(jù)上下文來選擇合適的句子填空。句子要比單詞或詞組具有閱讀性。針對這兩個特性,筆者認為幫助學生掌握銜接與連貫的閱讀特征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閱讀策略。
近幾年浙江英語高考試卷中完型性閱讀題的命題趨勢規(guī)律:
2. 完型性閱讀測試的理念與原則
2.1理念依據(jù)
小句關系是指小句間的語義關系和邏輯關系。小句可以是獨立的簡單句,也可以是復合句中的分句。小句關系理論最早由學者Winter(1974,1977)提出,后來還有其他學者(如Hoey,1983)對小句理論進行了發(fā)展(程曉堂等,2004)。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和分析,程曉堂等(2004)歸納出九種常見的小句關系:次序關系、范圍關系、一般到具體關系、層次關系、對照關系、問題與解決方法關系、依靠關系、假設與真實關系和擴展關系。根據(jù)小句關系理論,語篇中所有小句都應建立在上文所描述的小句關系基礎之上。任何一個小句都必須與相鄰的小句建立至少一種小句關系。
2.2解題原則
掌握解題步驟后,為了能正確又有效地完成解題任務,學生還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主旨一致。分散的5個空白處所需的答案必定與短文中心主旨相一致。2.邏輯通順。選項與短文之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3.銜接連貫。從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邏輯關系中延伸出的是語言,小句,語篇之間的銜接與連貫性。
2.3解題過程
完型性閱讀題的解題是一項復雜的思維任務,它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因此,解題過程看似簡單,其實是較復雜的思維過程。學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通讀選項,尋找線索。從選項中發(fā)現(xiàn)文章可能的主題或與主題詞。
(2)閱讀全文,理解大意。在讀全文的過程中,理解短文,把握短文的篇章邏輯,結構和主旨,為細挖空白與選項之間的關系作鋪墊。
(3)初選答案,理解全文。篩選選項,理解文章邏輯,判斷語言的連貫與銜接,選出合理的答案。
(4)復讀全文,檢驗語篇。選定選項后,檢查有否與短文的主題相吻合;檢查語言的邏輯性是否有誤;檢查選項與短文的銜接是否完整。
3. 完型性閱讀教學策略探索
3.1利用教材文本,激發(fā)學生語篇理解能力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方法指導和語言運用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有效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語篇分析的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3.1.1雙維度解讀閱讀文本,提升語篇理解能力
(1)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體,構建思維導圖
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分析文本特征,引導學生識別不同的文本,發(fā)現(xiàn)不同文本的基本框架結構,并且能在解題實踐中不斷總結針對不同閱讀文本的技巧和方法。比如:議論文一般都有論點,論據(jù)和結論;說明文一般是說明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定義,基本特征、原因等,對此提出相應的結論或解決方法等。
(2)分析小句關系,理解句群,切中文章要點
根據(jù)小句關系理論,指導學生分析小句間的意義關系和邏輯關系。理清小句關系能幫助學生分清觀點與事實,主要和次要,原因和結果等邏輯關系,從而理清閱讀材料的條理,以及內在的銜接和連貫性。
3.1.2多任務調動思維活動,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文本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比如,讓學生概括段落大意(以選修6 unit3 Advice From Grandad為例,如圖1),歸納文章主旨,分析觀點態(tài)度,判斷作者的寫作意圖,分辨行文的邏輯關系等。
3.1.3多方法積累語言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1)詞匯上,善于發(fā)現(xiàn)關鍵詞
閱讀理解的前提是能讀懂閱讀文本,讀懂閱讀文本的基礎是詞匯學習。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詞匯教學。尤其是側重同義詞替換和詞性轉換。同時關注連詞和代詞的作用。
(2)句式上,精于解讀關聯(lián)句
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去理解不同句式的特點。利用詞匯和語義在閱讀文本中的銜接手段,讓學生去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內在連貫性,發(fā)現(xiàn)文本材料的內在發(fā)展邏輯。
(3)語段上,敏于分析連貫性
閱讀文本在篇章結構上的布局是具有整體邏輯性的,段落在篇章中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知段落的銜接方式,體會段落間的顯性銜接和隱性連貫。
3.1.4多形式鍛煉語篇素材,提升自主分析能力
充分發(fā)揮課本教材資源的首要作用之外,經常從網絡上,英語報刊上,及一些符合高中學生學習的雜志上挖掘緊跟時代的閱讀材料,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練習機會,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讓學生能在愉快的閱讀過程中觀察,體驗,探究語篇的銜接與連貫,然后逐漸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并形成學生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
3.2通過考試題型,提升學生閱讀解題能力
為使學生不斷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和解題技能,教師應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語篇閱讀、分析的能力,也要幫助學生在各個題型上能盡可能多得分。日常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完型性閱讀的課堂教學操作流程主要可分以下四步:
3.2.1辨七大選項
在閱讀文本之前,讓學生先對七個選項進行辨別,這將有利于學生對文本有一個預測。七個選項一般具有一些鮮明的特征:
(1)主旨類句,往往能從中發(fā)現(xiàn)閱讀文本的整體內容線索;
(2)過渡型句,這類句子對閱讀文本的結構起到框架的作用;
(3)解釋類句,這類句子在閱讀文本中有上下文邏輯意義;
(4)標題型句,這類句子一般都短小精悍,多為名稱型短語或祈使句;
(5)總結型句,這類句子可能是閱讀文本首段的內容,也可能是文中段首或段尾的句子。
以高考卷中的完型性閱讀題進行舉例,在2016年10月的浙江高考卷(圖2)的完型性閱讀題的七個選項中,發(fā)現(xiàn)選項F就是典型的主旨概括句,再結合大標題,我們的學生就能了解到這篇文本將要給青少年如何過上成功的生活提幾個建議。
閱讀文本時對文本的大致框架有個總體的瀏覽。以2016年10月英語高考浙江卷為例(圖2):
在這篇完型性閱讀中,有大標題(How to Have a Successful Teenage Life)。大標題的作用是直接點出這個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根據(jù)這個線索,學生可以在選項中剔除一兩個與主旨無關的選項。其次,這篇文本有段落小標題(即段落的首句)。從Do well in school.和Do good in your community.兩個已有的小標題可以發(fā)現(xiàn)小標題是祈使句,學生就可以判定空白處34必定在A.C.D.G這幾個祈使句中選擇。另外根據(jù)小標題的結構,基本可以排除D和G,再根據(jù)本段的主要內容,學生能確定C選項符合要求。然后,學生能發(fā)現(xiàn)空白處32是在段尾,段尾句往往是總結本段或呈上啟下的作用。從這個段落主要內容來看,選項B非常符合語義及總結的作用??瞻滋?3和空白處35都在段中,段中的空白處往往是承上啟下或進行解釋,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找關聯(lián)信息。這就需要我們去找銜接與連貫當中的關鍵詞匯和邏輯關系。
3.2.3尋關鍵詞匯
瀏覽文本后,結合選項,能發(fā)現(xiàn)一些詞匯在文本和選項中會重復出現(xiàn),有些是原詞,有些是同義詞或反義詞,還有一些是同構詞或同籌詞。
圖3的33空白處的前后句子都出現(xiàn)了volunteer這個詞,同時后面的句中有If you love...,它要傳達的信息就是你喜歡什么或者什么吸引你。恰好在選項D中有出現(xiàn)volunteer以及what attracts you,既有原詞復現(xiàn)還有近義詞。
對于同構詞就是讓學生注意同根詞之間的詞性變化,例如:vary (v.)—various (adj.)—variety (n.)。同籌詞一般是從總體類別詞到具體分類詞,例如:服裝(clothes)是個總稱詞,它的分類詞有褲子(trousers)、短褲(shorts)、襯衫(shirt),等等。學生能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關注這類詞也是解題的一大秘訣。
關注文章中的關鍵詞應當包括關注代詞(it, this, that等)。以2017年6月英語高考浙江卷(圖4)為例:
在這個閱讀文本中,空白處31的選項為D,因為this這個詞在結構上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同樣空白處32的選項為G,亦是有this,在承接上文,指上文中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是非常實用的解題技巧,關鍵詞透露出文本內部的銜接與連貫性。
3.2.4探邏輯關系
英語的篇章是具有內在邏輯性。因此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筆者經常就文本本身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其內在的邏輯性。要發(fā)現(xiàn)內在的邏輯性我們可以借助一些顯性的表達手段。英文中的邏輯關系有轉折、因果、解釋、并列、列舉、總結、對照、讓步等等。常見常用的邏輯關系詞有:轉折詞(however, nevertheless, though, yet, ...);因果關系詞(for, because, since, as, therefore, so...);解釋詞(in fact, actually, for example,...);并列關系詞(and, also, too, as well, ...);遞進關系詞(furthermore, moreover, besides, in addition, ...)等等。
從圖4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空白處31之后的句子是以But開始,根據(jù)邏輯關系,學生就不難發(fā)現(xiàn)空白處與后面句子之間的內在邏輯是轉折關系,因此在辨別選項的時候就不僅要從語義上考慮,還要留意轉折關系。
如圖5,2018年6月英語高考北京卷的完型性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了選項A中有as well,根據(jù)他們所掌握的邏輯關系詞及其意義得出結論:as well 意味著它有并列項,且在并列項在其前面已出現(xiàn),于是學生們就比較順利地將A項與第四個空白處進行匹配。
4. 教學反思
根據(jù)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的語篇分析理論和2017修訂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完型性閱讀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分析閱讀文本,并且根據(jù)此題型的特點,因特點,因材料施教,并從中總結了一些解題技巧,讓學生在這個題型上盡量少失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原來只會找相同、相近詞,現(xiàn)在會主動分析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提高了學生理解文本的效率,同時也讓他們在這個題型上的得分率大大提高。
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還是存在很多困惑。首先是完型性閱讀文本的局限性導致在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具有片面性。其次是更多的偏向于解題技巧而對于篇章閱讀的解讀能力培養(yǎng)還欠缺。當然要培養(yǎng)篇章閱讀能力不能僅憑完型性閱讀這個題型的閱讀文本,而是要依托于教材,及教材之外的與學生水平相當?shù)钠渌牧?,逐步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的技巧和策略,幫助學生成為有能力的,獨立的閱讀者。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