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
“我和小海的爸爸早就過不下去了。我們天天冷戰(zhàn),哪有心情照顧孩子……”
小海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男生,因為性格孤僻,難以融入班集體,整天悶悶不樂。小海的班主任郭老師通過朋友介紹找到我,請求我對小海進行心理輔導(dǎo)。
“小海的學習成績雖然不佳,但我看得出來,他很聰明,只是缺乏學習動力?!鳖A(yù)約電話里,郭老師向我簡單介紹情況,“我猜,小??赡苡行睦韱栴}。我和同學們幾乎沒見他笑過,我在班里講笑話他也不開心,始終繃著臉。他在班里沒有朋友,上學、放學都是一個人走,沒有父母接送。對了,他的作文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活著沒意思‘不如去死之類的詞句。一個11歲的孩子,有這樣的念頭不正常?!?/p>
郭老師告訴我,小海的父母好像很忙,從來沒有參加過家長會,來開家長會的總是小海的奶奶?!袄先思叶浔常液退涣饔欣щy?!惫蠋熣f,“不過我今天已經(jīng)打通了小海媽媽的電話,我們明天會陪小海去找您咨詢?!?/p>
第二天,小海在媽媽劉女士和郭老師的陪同下來到我的咨詢室。我讓小海在休息室看動畫片,我先同劉女士和郭老師聊一聊。
溝通中我得知,劉女士和丈夫武先生都是縣民政局的職工,工作并不繁忙,之所以不去學校參加家長會,是因為小海的學習成績不佳,去了嫌丟人。
郭老師生氣地說:“成績好的孩子和成績不好的孩子,我從來都是一視同仁,什么時候讓您難堪過?”
劉女士自嘲地笑了笑:“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哪來的面子?其他家長鄙夷的目光我看得懂,不想受那份罪。”
“豈有此理!”郭老師更生氣了,“那也不想想辦法,幫小海提升成績?”
劉女士臉紅了,小聲回懟:“教育孩子,不是老師的工作嗎?我和小海的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在行?!?/p>
郭老師不知道說什么好,用眼神向我求助。
我問劉女士:“小海的性格有孤僻傾向,您在家經(jīng)常與他交流嗎?”
劉女士無奈地搖頭:“他作業(yè)中的題我都不會做,真的幫不了他什么?!?/p>
我笑道:“不是輔導(dǎo)功課,而是與他聊天,比如問他今天開心不開心,交到哪些朋友,喜歡哪個明星,等等?!?/p>
劉女士不安地左顧右盼,斟酌半晌才回答:“他一個小孩子懂什么!”
我又問:“小海有沒有主動找您交流,問一些他感興趣的問題?”
劉女士的眼中突然流出了眼淚:“我和小海的爸爸早就過不下去了。我們天天冷戰(zhàn),哪有心情照顧孩子。這孩子要是毀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將近兩個小時的交流,情況基本搞清楚了。小海性格孤僻,主要原因是家庭環(huán)境不佳。小海雖然父母雙全,其心理狀態(tài)卻與孤兒無異。
甩鍋型家長,要么把教育責任甩給配偶,要么甩給祖輩或保姆。最要命的是父母一起甩鍋給老師
“父母雙全的孤兒?”郭老師說,“這簡直太諷刺了!”
“沒錯,我們把這樣的孩子稱為‘心理孤兒?!蔽腋嬖V郭老師和劉女士,心理孤兒指的是自我封閉,游離于集體,怯于交際的兒童和青少年,“孤兒,通常是指喪失了父母的孩子,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孩子雖然父母雙全,但與父母缺乏情感的聯(lián)系,長期處于孤單、寂寞、失望的心理狀態(tài),慢慢就會形成孤獨心理,體驗到類似孤兒的痛苦,有時甚至比失去雙親的孤兒更痛苦?!?/p>
郭老師看了一眼劉女士,轉(zhuǎn)頭問我:“父母為什么不愿意與孩子親親熱熱地在一起呢?”
我告訴她們,“心理孤兒”大多出自以下三類家庭:
第一類,甩鍋型家庭。有些父母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家庭教育上做甩手掌柜,要么把責任甩給配偶,要么甩給祖輩或保姆。最要命的是父母一起做甩手掌柜,把教育責任甩給老師。因為長期與父母缺乏交流,孩子就會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心理學研究顯示,如果家長對孩子冷淡、拒絕,孩子將會出現(xiàn)自卑、焦慮、退縮等心理問題,成為“心理孤兒”。
第二類,粗暴型家庭。有些家長不尊重孩子,不注意傾聽孩子說話,與孩子發(fā)生分歧時總是粗暴地逼孩子就范,造成親子關(guān)系緊張,交流日漸枯竭。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雖然父母就在身邊,但經(jīng)常感覺自己處于被遺忘的角落。
第三類,分裂型家庭。如果父母關(guān)系不睦,孩子往往處于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成出氣筒。如果父母離異,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和自尊感都會大打折扣,容易產(chǎn)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恨等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種情況,我家占全了!”劉女士苦笑,“我家是兩年半前從安徽搬來定居的,陌生環(huán)境是否對小海也有不好的影響?”
我說:“沒錯,同齡人的交往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非常重要。心理學實驗證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當孩子與大人在一起的時候,多少會拘謹,不能達到暢所欲言的自由境界,而與同齡人在一起,孩子的那股高興勁兒是成人難以理解的。如果與父母難以交流,與同齡人的交流也有困難,可想而知,孩子有多可憐?!?/p>
劉女士與郭老師對視一眼,迅速達成了默契。郭老師說:“我們都不再甩鍋,聯(lián)手幫幫小海吧!”劉女士使勁兒點頭。
一家人在一起,
這是所有孩子心中最大的快樂
隨后,我與小海進行了交流,確定他不需要心理干預(yù),只要環(huán)境改善,就能逐漸改變孤僻個性。但是,改善小海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不容易,至少需要做到以下4點:
1. 父母要增強責任感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父母不能因個人的事業(yè)進步和情感糾紛而置子女于不顧。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天然的,而天然的依戀關(guān)系需要在交往中發(fā)展,特別是在生命的早期,孩子難以理解很多道理,感受和體驗便是他們的全部。一家人在一起,是所有孩子心中最大的快樂。
2. 重視精神溝通
父母不僅要關(guān)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guān)心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和精神世界。要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3. 父母要扮演多種角色,既做孩子的長輩,也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要了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并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guī)律來實施教育。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給孩子更多的發(fā)言權(quán)。父母不僅是孩子的長輩、循循善誘的導(dǎo)師,更應(yīng)是心心相印的朋友。
4. 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往
家長要想方設(shè)法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孩子與小伙伴交往。比如上學、放學少接送,讓孩子與同學結(jié)伴而行;周末和節(jié)假日讓孩子邀請小伙伴來家里玩;鼓勵孩子課余時間與同學電話交流;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性格;等等。只有學會與人溝通,孩子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孤獨。
劉女士和郭老師認真記下上述要領(lǐng),決定雙管齊下,盡快讓小海開朗起來。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