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
青春是條洶涌的河。如何讓它不決堤,且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的建議——
生理變化帶來心理變化——孩子對家長、老師的態(tài)度從仰視到平視
筆者:撫養(yǎng)孩子,一路都很辛苦。為什么說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就需要格外注意呢?
李玫瑾(以下簡稱李):因為青春期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這時期,巨大的生理變化帶來巨大的心理變化——孩子對老師、家長的態(tài)度從仰視到平視。
孩子身高不足、只能仰視成人時,心理上會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進入青春期后,他的身高年均增長6~11厘米,可以說,一年一個樣。很多男孩長到十三四歲,就已經能夠平視甚至俯視媽媽和女老師了。這時,他們心理上不得不服從的感覺就沒了。有的爸爸生氣時還想像過去那樣打孩子,孩子就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你看,他敢跟爸爸叫板了。
身高的增長帶來心理的三個顯著變化:獨立性更強、更在乎自尊、性意識覺醒。其中,第三個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
有研究表明,人初次出現不良行為的高峰期在12~15歲,也就是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性心理迅猛發(fā)展,會有一些異常表現。很多家長對此回避,要求男孩跟男孩玩,女孩跟女孩玩。結果,性知識你不說,孩子會自己上網了解,并有隱性接觸,然后滿腦子都是這事,迫切想實踐一把,反而危害更大。
家長要改變早期習慣使用的命令式教育模式,注意八大要點
筆者:很多家長反映,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難以管教——你讓往東他往西,你讓攆狗他抓雞。請問,面對個子已經和自己一樣高的孩子,家長該如何管教?
李:這時,家長就不能再用以前的教育模式管孩子了。
第一,要改變早期習慣使用的命令式口吻。孩子年幼時,你可以說:寫作業(yè)去!上學去!但孩子到了青春期,這種命令式的話家長就不要說了,而要告訴孩子:你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如果需要我?guī)椭?,你說話;如果你不說,我就不管。暗地里,要睜大眼睛觀察孩子,可表面上要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同事一樣尊重。有個單親媽媽偷看孩子日記,導致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向媒體求助。在節(jié)目錄制現場,我和這位媽媽連線,她問怎么辦。我問:如果你同事的日記放在辦公桌上,你會看嗎?她說:不會。我又問:那你為什么要看孩子的日記呢?她說:我想了解他的內心想法。出發(fā)點雖然是好的,但孩子已經長大,家長不能用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方法去了解其內心,而要尊重他,贏得他的信任,讓他主動對你敞開心扉。
第三,讓他參與家庭管理。孩子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后,往往先從底層做起,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而動手能力要在走上社會前就培養(yǎng)好。如,家里的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由家長照顧,周六、周日可以由孩子照顧。這樣,等你老了,孩子就知道怎么照顧你了。
第四,善于從孩子的態(tài)度中發(fā)現自己的問題。當孩子對你不夠尊重時,一定要自我反省,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然后和孩子談,你做得不好的地方會改,但他一定要尊重你。有的父母愛孩子,愛到孩子不尊重他,他也不以為然。殊不知,孩子對你不尊重,對其他長輩也不會尊重,以后走上社會會吃苦頭、栽跟頭。
第五,關注孩子的朋友及其家庭背景。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壞朋友來往過密,以免受到不良影響?!敖煺叱?,近墨者黑”這話是有道理的。
第六,關注孩子的興趣,并盡量與他保持共同興趣。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點,這很可能是他未來的職業(yè)方向,而你對他感興趣的東西也感興趣,那你們就會有共同語言。
第七,信任孩子,減少不必要的嘮叨。對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不要嘮叨,嘮叨只會讓他遠離你。有話要說,兩遍就夠了。
第八,為他的善良、負責點贊。不要把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要看他是否懂事、熱心助人。記得,我孩子上小學時對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個同學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他很難過,以后我要跟他做朋友。我夸獎孩子:你真懂事,知道他心情不好,愿意去了解這是為什么,并伸手幫助他。
除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外,家長最重要的是陪他運動
筆者:青春期的孩子正上中學,學習壓力大,因為大家都在為幾年以后交出滿意的高考答卷而努力。家長們也想為孩子做點什么。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李:此時,家長能做的不是幫孩子做作業(yè),也不是替老師給孩子講課。家長做什么好呢?我覺得,除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外,最重要的就是陪他運動——周末,拿半天出來帶他慢跑、打球、游泳……他心情好,學習起來就輕松;他煩躁,學習效果也不會好。
我知道家長們都很看重孩子的學業(yè),但是,如果孩子非常努力也學不好,或許是老天在告訴你他不擅長這方面,要你幫他打開另外的門。
問題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習失敗者。如果父母選擇相信而不是打擊他們,允許他們找一條更適合自己走的路,也許他們就不會出問題。
讓孩子早點明白異性、感情是怎么回事,明白未來組建家庭需要的是什么
筆者:青春期有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如果孩子戀愛了,怎么辦?
李:不要回避。家長可以和孩子談一談:
一、肯定愛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你長大了,能夠愛別人也能夠被別人愛,說明你很優(yōu)秀。
二、愛會讓人激動、興奮,也會讓人身處險境。危險在哪兒,要告訴他。性行為和愛有關,但是在沒有能力負責的時候,不要發(fā)生性行為。可以跟孩子討論異性,他喜歡什么樣的,誰可以做朋友,但不能做戀人、伴侶。這些從孩子上初中起,就可以跟孩子討論,讓他早點明白異性、感情是怎么回事,明白未來組建家庭需要的是什么。
在青少年犯罪中,有些孩子就為了一個荒唐的念頭,做了一件荒唐的事情,結果被判了十年。等他出獄,什么都耽誤了。
總之,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一是健康,二是守法,三是有情有義。前兩個我不多說,第三個也很好理解。媽媽對你有情,你會感到幸福;媽媽對你無情,你會感到悲慘。推己及人,你對別人無情,世界就冷酷;你對別人有情,世界就溫暖。
青春是條洶涌的河。要讓它不決堤,家長必須意識到: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做人比學習更重要。不在青春期出嚴重錯誤,是保障孩子一生幸福的前提。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