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譜,李響明*,楊 琴,孫勝斌,2,姜國志,劉 鑫
(1.神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1430;2.中藥注射劑新藥技術開發(fā)國家地方聯(lián)合 工程實驗室,河北 石家莊 051430;3.河北省中藥注射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1430)
紅花注射液由紅花水提,再經(jīng)2次醇沉、水沉、熱處理等精制工藝制得的滅菌水溶液?,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紅花注射液有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與黏附、改善血液流變學、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1]。臨床上用于治療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冠心病、脈管炎[2-3]。
紅花注射液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聚乙炔類化合物、5-羥色胺類化合物、甾體類化合物、木質素類化合物、烷基二醇類化合物、有機酸類化合物和色素成分,其中總黃酮類化合物是該產(chǎn)品中最主要的化學成分,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應用廣泛,而關于紅花注射液臨床應用的配伍研究報道較少[4-5]。因此,本研究參照紅花注射液現(xiàn)行質量標準[6]中【用法與用量】在室溫環(huán)境中模擬配伍考察其穩(wěn)定性,以期為指導紅花注射液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紅花注射液(神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5%、10%葡萄糖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照品(111637-201810,93.1%);山奈酚對照品(1110861-201812,93.8%),以上對照品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乙腈,色譜純;三乙胺、冰醋酸、甲醇、三氯化鋁均為分析純。
U3000高效液相色譜儀(戴安公司);CPA225D 電子天平(Sartorius);FE20酸度計(梅特勒-托利多);不溶性微粒測定儀(天津市天大天發(fā)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滲透壓摩爾濃度測定儀(天津天河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紅花注射液現(xiàn)行質量標準【用法與用量】中已明確“治療閉塞性腦血管疾病,靜脈滴注,一次15 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使用,每日1次,15~20次為1個療程。治療冠心病,靜脈滴注,每次5~20 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應用,每日1次,10~14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為7~10日。治療脈管炎,肌內(nèi)注射,每次2.5~5 mL,每日1~2次[6]?!睘榱颂岣叩巫⒌捻槕?,降低疼痛反應的發(fā)生率,我公司在產(chǎn)品說明書中“建議滴速小于40滴/min,一般控制在15~30滴/min”。
因此本研究確定紅花注射液的稀釋液為5%、10%葡萄糖注射液,分別考察最小濃度、最大濃度時的配伍穩(wěn)定性。結合滴速,可計算出最長滴注時間為11.2 h。綜上,本研究分別取5 mL紅花注射液與500 mL的5%、10%葡萄糖注射液在超凈臺下配伍;取20 mL紅花注射液與250 mL的5%、10%葡萄糖注射液在超凈臺下配伍,配伍后在室溫下靜置12 h,分別在0 h、1 h、2 h、4 h、6 h、12 h觀察配伍液的性狀,測定配伍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摩爾滲透壓比、吸光度。有文獻[7]指出羥基紅花黃色素A、總黃酮是紅花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在配伍后0、12 h時測定配伍液的有效成分含量,確認臨床用藥中有效成分的穩(wěn)定性。
2.2.1 性狀 目視,觀察配伍液的顏色,是否有氣體產(chǎn)生,有無渾濁或沉淀。
2.2.2 pH值 取配伍液,按中國藥典2015版四部通則0631測定pH值。
2.2.3 不溶性微粒 取配伍液,按中國藥典2015版四部通則0903測定不溶性微粒。
2.2.4 滲透壓摩爾濃度 取配伍液,按中國藥典2015版四部通則0631測定滲透壓摩爾濃度比。
2.2.5 吸光度 精密量取低濃度配伍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高濃度配伍液2.5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401),取相應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后為空白,在250~350 nm波長范圍內(nèi)掃描。
2.2.6 羥基紅花黃色素A 參照紅花注射液現(xiàn)行質量標準(WS3-B-3825-98-2012)中【含量測定】羥基紅花黃色素A的方法測定。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紅花注射液按“2.1”項下方法配伍后,即得。
測定法:精密吸取低濃度配伍方式的供試品溶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精密吸取高濃度配伍方式的供試品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
2.2.7 總黃酮 參照紅花注射液現(xiàn)行質量標準(WS3-B-3825-98-2012)中【含量測定】總黃酮的方法測定。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紅花注射液,按低濃度配伍方式配伍,精密量取10 mL配伍液,水浴蒸至近干,用甲醇轉移定容至10 mL量瓶中,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紅花注射液,按高濃度配伍方式配伍,精密量取15 mL配伍液置100 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分別精密吸取2 mL供試品溶液置10 mL具塞試管中,照標準曲線制備項下的方法,自“加0.1 mol/L三氯化鋁溶液1.0 mL”起,依法測定吸光度。同時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 mL,置10 mL具塞試管中,加甲醇3.0 mL,置40 ℃水浴中,其余同上操作,作為空白溶液。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相當于山奈酚的量,計算,即得。
根據(jù)“2.1”項下方法配伍后,分別再放置0 h、1 h、2 h、4 h、6 h、12 h按“2.2”項下方法檢測,得出試驗結果,見表1-表3。
表1 配伍液的性狀及pH值變化
表2 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及滲透壓摩爾濃度的變化
表3 配伍液的吸光度、羥基紅花黃色素A及總黃酮的變化
續(xù)表3
從以上3個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將紅花注射液分別與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成兩種濃度后,在超凈臺下室溫連續(xù)放置12 h,配伍液未發(fā)生變色、產(chǎn)氣、渾濁或沉淀的現(xiàn)象,配伍液始終呈黃色的澄明液體;pH值、摩爾滲透壓比穩(wěn)定,幾乎無變化。與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的pH值、摩爾滲透壓比有差異,這與所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濃度有關。不溶性微粒數(shù)目主要取決于葡萄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水平,放置過程中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數(shù)目無顯著變化。配伍液在250~350 nm波長范圍內(nèi)掃描,發(fā)現(xiàn)在(266±2)nm處有最大吸收,在12 h內(nèi)吸收度值穩(wěn)定。本研究還測定了配伍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放置12 h后羥基紅花黃色素A、總黃酮含量相對穩(wěn)定。本次研究表明紅花注射液與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穩(wěn)定。
隨著紅花注射液的臨床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時有報道,目前已知的不良反應涉及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胃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皮膚及附件、全身性損害等,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瘙癢、皮疹、惡心、嘔吐、頭暈頭痛、氣短氣促、呼吸困難、心悸、心律失常、血尿、排尿困難、發(fā)熱、寒戰(zhàn)等,嚴重者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8-10]。
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主要與兩方面有關,其一是患者自身的年齡[11]、基礎疾病、聯(lián)合用藥[12],其二是中藥制劑藥效成分復雜,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大分子蛋白類成分[13]、脂溶性成分[14-15]的殘留可能增加患者使用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述這些物質在使用后進入人體,均有可能參與人體的免疫反應,直接或間接吸附于血管壁上,降低小動脈、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血管脆性,最終誘發(fā)各種疾病[16]。
中藥制劑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很多,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①加強基礎研究,明確與之配伍有禁忌的、不適宜配伍的制劑,從理論指導臨床聯(lián)合用藥;②提高臨床醫(yī)患、醫(yī)護的防范意識,根據(jù)患者的自身疾病、生理、心理的差異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使用前仔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必要時做皮膚過敏試驗等降低風險,使用后密切觀察用藥反應[17];③制劑生產(chǎn)企業(yè)在說明書中增加警示語、用藥注意事項等安全性信息,持續(xù)優(yōu)化生產(chǎn)工藝,降低致敏風險,提高產(chǎn)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