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倩楠 張晶濤 廉永峰
摘要:文章介紹了某型號動車組牽引電機現行檢修規(guī)程,對比各修程軸承檢修項點,對軸承潤滑脂加注量和周期進行理論分析,制定了軸承檢修專項修試行方案,并抽選一批動車組進行跟蹤驗證試驗,通過檢測補脂方案實施后軸承和潤滑脂的狀態(tài),分析了牽引電機軸承檢修專項修方案的可行性。
關鍵詞:軸承;潤滑油脂;檢修周期;狀態(tài)檢測
1 前言
某型動車組是250kM/h速度等級的動車組,檢修周期分為五個等級,一、二級檢修為運用修,主要是電機在不落車時進行的濾網清灰、狀態(tài)檢查、連接緊固螺栓檢查、傳動端與非傳動端滲油狀態(tài)檢查等;三、四、五級檢修為高級修,電機需與轉向架分離返廠進行拆解檢查,主要有軸承狀態(tài)檢查、潤滑油脂更新、電氣絕緣檢測等,檢修周期循環(huán)為:一級修(4000公里)—二級修(3萬公里)—三級修(60萬公里)—四級修(120萬公里)—次輪三級修(180萬公里)—五級修(240萬公里)—三輪三級修(300萬公里)。
可以看出,進入高級修后,牽引電機每運行60萬km即需要返廠拆解檢修,該過程在高級檢修修程中占用了大量時間,是制約檢修周期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內動車組開通運行線路增多,運行里程加長,為提高動車運行上線率,減少動車組檢修時間,考慮增設牽引電機專項修,減少其高級修頻次,縮短檢修時間。
2 驗證方案
對比高級修各修程檢修項點內容發(fā)現,三級修主要是對潤滑脂更新、軸承如有磨損則更新,而四、五級修則是對軸承和潤滑脂全部更新。因此,考慮通過檢測60萬km三級修時電機潤滑脂和軸承的狀態(tài),加注油脂后跟蹤檢測90萬km時的電機潤滑脂和軸承的狀態(tài),來驗證專項修方案可行性。
傳動端軸承為圓柱滾子軸承,非傳動端軸承為深溝球軸承,通過對兩端的注油孔補加油脂,可沿注油管道進入端蓋環(huán)狀儲油室,為軸承滾道、滾動體表面、軌道間隙補脂。軸承潤滑加脂的多少及周期主要和當量轉速、載荷比、平均直徑、負荷比等因素有關,其理論值計算公式如下:
G=0.005DB
其中,G為油脂補充量,D為軸承外徑,B為軸承寬度。根據軸承型號計算出潤滑脂補充量
由于軸承結構、補脂管道長度、軸承工作溫度、油脂潤滑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將補脂量定在22g~25g;再根據軸承在不同工作溫度下的潤滑周期關系曲線可知,當傳動端軸承工作在最高溫度70℃時,補脂間隔公里數為31萬km,當非傳動端軸承工作在最高溫度55℃時,補脂間隔公里數為70萬km。
3 跟蹤檢測
3.1 檢測項點
通過理論計算分析,抽選一列該型動車組在運行至60萬km時補脂22g~25g,之后當運行至90萬km時,對牽引電機落車拆解,跟蹤檢測軸承和油脂的狀態(tài)是否滿足運行要求。
為了判斷拆下的軸承能否重新使用,要著重檢查其尺寸精度、旋轉精度、內部游隙及配合面、滾道面、保持架和密封圈等各部分狀態(tài)是否達標;而潤滑脂在軸承旋轉時起減少軸承內部摩擦及磨損,防止氧化、腐蝕、燒粘、異物侵入軸承內部等作用,軸承旋轉時滾動接觸面潤滑度、潤滑脂粘度、油膜厚度等都會對軸承疲勞壽命產生影響。軸承和潤滑脂檢測項點如表1所示。
3.2 檢測結果
3.2.1 軸承外觀狀況
抽檢的軸承在清洗前后分別對軸承端面、內外徑、滾動體和保持架進行外觀檢測,軸承是支撐轉子,降低其運行過程中的摩擦系數的重要走行部件,使用中軌道面如果出現剝離將會產生熱切軸等行車安全故障。通過對抽檢的某套軸承的外觀檢查和放大100倍下的微觀檢查可知,傳動端軸承外觀無異常,軌道面無壓痕、碰痕或裂紋;非傳動端軸承外觀無異常,軸承外圈軌道面無碰痕或裂紋,存在少量輕微壓痕,但并不影響軸承性能。
3.2.2 軸承形狀和圓度檢查
傳動端圓柱滾子軸承內部采用滾子平行排列,滾子之間裝有間隔保持器或隔離塊的結構,軸承內、外圈可分離,軸承外圈兩側有擋邊,內圈無擋邊,安裝與拆卸非常方便,允許轉軸相對軸承座之間在軸向兩個方向上的移位,適用于作為游動端軸承使用。由其形狀和圓度檢查結果可知,軸承圓度無異常,軸承形狀存在深約1μm~2μm的壓痕,在標準要求2μm~3μm范圍內,且該壓痕在個別點上出現,可以繼續(xù)使用。
非傳動端深溝球軸承由一個外圈,一個內圈,一組鋼球和一組保持架構成,屬于單列開式,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主要承受徑向載荷,也可承受徑向、軸向聯合載荷,摩擦系數小,極限轉速高,但不耐沖擊,不適宜承受重載荷。由其形狀和圓度檢查結果可知,軸承圓度、形狀均無異常,可以繼續(xù)使用。
3.2.3 內外徑尺寸、游隙、絕緣阻抗檢測
軸承游隙時軸承滾動體與軸承內外圈殼體之間的間隙,根據移動方向,可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一般來說,徑向游隙越大,軸向游隙也越大,反之亦然。
一般軸承安裝后,軸承與軸和外殼孔配合的松緊會導致軸承游隙值變化,在運轉時由于軸與外殼的材料膨脹系數不同、散熱條件不同等,內外圈之間產生溫度差,也會導致游隙變化。
軸承工作游隙的大小對軸承的滾動疲勞壽命、溫升、噪聲、振動等性能均有影響,因此有必要檢測軸承尺寸、游隙等,保證軸承的最佳工作狀態(tài)。
由軸承尺寸、游隙、絕緣阻抗值檢測結果可知,圓柱滾子軸承和深溝球軸承的各項檢測項點值均在規(guī)格值范圍內,可以繼續(xù)使用。
3.2.4 潤滑脂檢測
潤滑脂變質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受熱發(fā)生氧化變質的化學變化,導致潤滑脂軟化、水油分離、有效添加劑成分減少等;另一方面是因機械運動發(fā)生的物理變化,導致潤滑脂稠度變化、滴點下降、水油分離等。
水分可使?jié)櫥榛冑|,影響軸承的抗銹蝕性能;某些酸性或堿性氣體腐蝕軸承,并且能加速潤滑脂變質和軸承銹蝕;同時軸承使用過程中進入的雜質(主要是磨損的金屬微粒、混入的塵埃等)不僅容易加速潤滑脂變質,還會加速軸承磨損;潤滑脂是否變質,學通過化驗分析來判斷。
從理化分析結果可知,兩種型號軸承的潤滑脂均未發(fā)生氧化劣化,鐵粉含量、銅粉含量、水分含量、油分離率均在要求值范圍內,可以繼續(xù)使用。
4 結論
通過對該型動車組牽引電機跟蹤抽檢結果可以看出,牽引電機軸承和潤滑脂的狀態(tài)良好,軸承拆卸后運送過程中防護得當,軸承狀態(tài)良好,滿足運行要求,大部分軸承仍然可繼續(xù)使用,說明牽引電機運行60萬km時補脂22g~25g的方法能對軸承起到較好的潤滑保護作用,專項修試行方案理論上可行。但此次試行方案驗證只在小批量電機上試驗、檢測,后期應選取大批量牽引電機進行跟蹤檢測驗證,以提高專項修試行方案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高興, 曹君慈, 張奕黃, 等. 和諧與先鋒號動車組牽引電機潤滑脂對軸承運行的影響分析[J]. 軸承, 2013 (10): 25-29.
【2】楊振中, 梅榮海, 阮鴻芳. 機車牽引電動機油潤滑軸承失效分析與對策[J]. 軸承, 2014 (1): 45-47.
【3】張秀珍. 機車牽引電機電樞軸承壽命研究[J]. 國外機車車輛工藝, 2001 (4):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