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妻子后的7年中,約翰·杜立德醫(yī)生把自己關在莊園里與動物相伴。當時年輕的女王身患重病,杜立德醫(yī)生不情愿地出門冒險,前往神秘的島嶼尋找治療方法,但這次出行讓他重獲勇氣和智慧,因為他擊敗了老對手,還發(fā)現(xiàn)了奇妙的新生物。
點評:磕磕絆絆的制作過程能有這樣一個還算及格的成片效果已經讓人意外,“退休”后的唐尼表演中規(guī)中矩,他的心并不在這兒,走出漫威,身份似乎并未有什么改變,無論是片方還是觀眾,早已將他困住,甚至包括他自己。唐尼的口音學得不咋地,有些臺詞口齒含糊不清,辛老師和班德拉斯大叔作為反派在男主戲份如此之多的情況下還如此出彩,實力不可小覷,劇本整體是兒童劇結構。
永田從高中開始和朋友建立了一個劇團,他兼任編劇和導演,但劇作由于太過前衛(wèi)收到了很多差評,劇團面臨著即將解散的狀態(tài)。直到一天,永田在路上和穿著同樣鞋子的沙希搭話,夢想成為演員的沙希和永田就這么談起了戀愛。身無分文的永田搬進了沙希的家里,兩人開始了同居生活,沙希無條件地支持著永田追逐夢想,永田也漸漸重新拾起對戲劇的熱愛。
點評:1分給女主演技、1分給劇本、1分給配樂、1分給導演、1分給對賢賢的愛。墻倒下那一刻,山崎賢人和以前的他做了道別。電影前半部分依舊能看到他以往的影子,以往同樣的表情、同樣的說話方式。說實話,茉優(yōu)姐姐演的每一次情緒轉折都特別自然,能看到動機、原因和她自己的理解,賢賢的表情控制吧??梢愿惺艿皆谂臄z期間隨著和女主的相處演技是跨越式進步的,百分百的真情實感投入一直是山崎賢人的殺手锏,所以有時我不知是為角色感動,還是為他本人感動。這年頭真的不缺乏有演技的演員,缺的就是敢于把內心的痛苦與感同身受掏出來的演員。
1986年發(fā)生的切爾諾貝利事件是震驚世界的核泄漏事故,成為意義復雜的全球性文化符號。然而無數虛構、非虛構作品對這一災難的哀悼和演繹——即便是2019年的HBO歷史神劇,都未能還原這一事件的復雜真相。哈佛大學烏克蘭史講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一書中,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目擊者的訪談素材,詳盡而富有條理地敘述了切爾諾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后續(xù),及其對人類與自然、對國際社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點評:見字如面,幾十萬字的交道打下來,我已深諳浦洛基教授的表達風格。敘述平實、文風清冷是他一貫的作風。相比文學家而言,歷史學家通常是隱藏情感的高手,大廈將傾也好,烈火烹油也罷,在歷史學家的筆下不過是時間長河中偶然或必然激起的幾朵浪花。然而,即使在波瀾不驚的描述下,在細枝末節(jié)的堆疊下,在時空交錯的羈絆中,每一位用心的讀者依然能感受到冰山下炙熱的情感。
小說用干凈樸素的南方方言,以南貨店為背景,勾勒出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極具煙火氣的江南城鎮(zhèn)生活圖景:美食器物與俗世日常、世風升降與人性明暗……是鄉(xiāng)愁般的“古典中國敘事”在當代的回響。作品以中心人物南貨店店員秋林的生活展開,串聯(lián)起供銷社系統(tǒng)中的人物故事。老師傅的生意經,賣豆腐老倌的人情溫暖,男女間的荒唐情事,父子之間的冷漠關系……
點評:本書給人一種迷惘感,這種迷惘不是傷感,也不是懷舊,而是一種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突然迷失坐標的局促與為難。就像鮑師傅說的,“我們這一代,都是從計劃經濟時代一腳邁進商業(yè)社會,但什么是計劃,什么是商業(yè)?到現(xiàn)在許多人還是搞不清楚。”這句話太到位了,今天的讀者看來,這仍是一個綿延的歷史難題。作為渺小的個體,能在時代的轉折中溫和而體面地活著,就是莫大的幸運了。
1982年,平行世界的英國倫敦,彼時人工智能研究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當前的發(fā)展水平。英國在馬島戰(zhàn)爭中落敗后,托尼·本恩當選為英國首相,“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也沒有自殺;與此同時,32歲的倫敦人查理開始了兩段新的關系:一、他愛上了樓上的鄰居米蘭達;二、他用繼承的遺產購買了一款新型人形機器人“亞當”。
點評:近年來,除了文學領域,麥克尤恩越發(fā)熱衷于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和討論,例如在英國“脫歐”、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等方面,2019年9月還發(fā)表了一部諷刺英國“脫歐”困境的政治寓言小說《蟑螂》。經過長期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和研究,麥克尤恩以小說《我這樣的機器》交出了一份特殊的答卷——“一部真正思考人類未來困境”的作品,看到這樣的機器人,人會產生奇異的恐懼感。森政弘用機器人仿真度做橫軸,以人對機器人的“親和感”為縱軸,畫了一條函數曲線。機器人越像真人,人們就越喜歡它們,跟它們越親近??梢坏┤藗兂晒υO計出仿真度很高的機器人,那條單調遞增的曲線就會突然跌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