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煤電集團西曲礦,山西 古交 030200)
許多礦井由于受賦存條件、開采技術或者地面構筑物的影響,造成部分區(qū)域煤層遺留,未進行開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問題的解決,遺留煤柱的開采被重新評估和開采,此類煤層往往處于上下部煤層開采過后的采空區(qū)中間。因此,煤層受力比較復雜,巷道的布置更難以確定,因此需對開采煤柱的煤層巷道合理位置進行研究[1-3]。
西曲礦現(xiàn)計劃開采的14308工作面位于南三盤區(qū)北部,工作面上覆2#、3#煤12314采空區(qū),下伏8#煤18307采空區(qū)。工作面所采4#煤與2#、3#煤層間距約7~12m,平均為9.4 m與8#煤層間距約35~42m,平均37.5 m。14308工作面開采4#煤層,4#煤層厚度不穩(wěn)定,煤層厚度2.00~3.25m,平均2.80m,煤層結構復雜。4#煤上部普遍含有一層泥巖夾石,將4#煤層分為上下兩個分層,夾石厚度變化較大,最厚處可達0.65 m。煤層整體傾向南西,平均傾角3°。上部2#、3#煤層平均厚度為4.28m,下部8#煤層平均厚度為4 m。14308工作面頂?shù)装鍘r層巖性見表1。
圖1 14308工作面相對位置
表1 4#煤層頂?shù)装迩闆r
上部2#、3#煤層12314工作面開采后,工作面采空區(qū)頂板巖層垮落,勢必會對工作面底板巖層造成破壞,若破壞深度較小,則對下部4#煤層的開采影響較小;若破壞深度較大,則對下部4#煤層的開采造成一定的影響,4#煤層工作面需要避開嚴重影響區(qū)布置巷道。因此,首先對12314工作面開采后造成的底板破壞深度進行分析,建立如下力學模型[1]。
圖2 2#、3#煤層底板破壞力學模型
根據(jù)前人研究可以得到在上部12314工作面開采后的遺留煤柱應力傳遞影響下,對底板巖層的最大破壞深度見式(1)[4]:
實測西曲礦12314工作面開采后煤壁側塑性區(qū)寬度x0為5.5m,取煤層內(nèi)摩擦角φ=35°,代入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12314工作面開采后對底板巖層的最大破壞深度為13m,超過了2#、3#煤與4#煤層的層間距9.4m,上部煤層工作面的開采對其下部4#煤層產(chǎn)生了擾動破壞,4#煤層14308工作面巷道布置時需避開上部工作面遺留煤柱應力集中區(qū)。
在選取中部4#煤層巷道位置時,需避開上部2#、3#煤層工作面遺留煤柱集中應力的影響,建立煤柱應力傳遞模型見圖3。
圖3 遺留煤柱應力傳遞模型
分析可知,中部4#煤層14308工作面巷道需要內(nèi)錯距[1]為:
式中:θ為應力傳遞影響角,取40°;h1為2#、3#煤與4#煤層間距;h2為4#煤厚度。
代入計算可得l=10.3m,因此,僅考慮上部煤層工作面影響時,中部4#煤層14308工作面巷道僅需內(nèi)錯10.3 m布置即可避開上部4#煤層工作面遺留煤柱應力集中區(qū)。
下部8#煤層開采,導致上覆煤巖層發(fā)生移動變形破壞。若中部煤層位于下部煤層采空區(qū)形成的垮落帶內(nèi),則不可進行開采;若位于裂隙帶內(nèi),則可以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后進行開采。因此,需要對“兩帶”高度進行計算。采用兩帶經(jīng)驗計算見式(2)[5]。
式中:H1為垮落帶高度,H2為裂隙帶高度,m1為下部煤層工作面采高,取4.05 m。
代入可得:下部8#煤層18307工作面開采后,垮落帶高度為10.65±2.2m,裂隙帶高度為40.18±5.6 m。8#煤層與4#煤層層間距為37.5m,即4#煤層位于8#煤層開采形成的裂隙帶內(nèi),且在上部影響較小,但仍需考慮由下部煤層工作面開采引起的巖層下沉,盡量避開裂隙發(fā)育程度較高的區(qū)域。
圖4 采場上覆巖層移動特點
下部8#煤層18307工作面采空后,頂板巖層垮落充滿采空區(qū),上覆巖層發(fā)生下沉變形,在下沉變形過程中會形成一個采空區(qū)邊界影響區(qū)L見圖4,邊界影響區(qū)包含L1和L2,L1為下部8#煤層遺留煤柱影響區(qū)域,此區(qū)域內(nèi)受煤柱應力傳遞影響,應力較高,不適合布置巷道;L2為下部煤層開采下沉變形裂隙影響區(qū)域,受下沉變形影響,此范圍內(nèi)煤層水平位移較大,裂隙發(fā)育程度較高,圍巖較為破碎,此范圍內(nèi)若布置巷道則難以支護[6]。因此,中部4#煤層巷道需避開此范圍進行布置。采空區(qū)邊界影響區(qū)長度由下式進行計算[6]。
式中:α為煤層傾角,取3°;M1為中部煤層與下部煤層之間層間距,取37.5 m;μ為充分采動角,取74°;a為邊界角,取80°。
代入計算可得采空區(qū)邊界影響區(qū)L為17 m。其中L1遺留煤柱影響區(qū)域為9m,L2下沉變形裂隙影響區(qū)域為8 m。
綜上所述,中部4#煤14308工作面開采布置巷道時,需綜合考慮上下煤層工作面開采垮落的影響。需避開上部2#、3#煤層12314工作面開采遺留煤柱影響區(qū)域10.3m,還需避開下部8#煤層18307工作面開采引起的下沉變形區(qū)域,其遺留煤柱影響區(qū)域為9 m;下沉變形裂隙影響區(qū)域為8 m。因此,中部4#煤層14308工作面回采巷道需外錯9 m或者內(nèi)錯10.3 m進行布置。
根據(jù)西曲礦2#、3#煤層、4#煤層、8#煤層具體地質條件,通過UDEC建立數(shù)值模擬模型,開采上部2#、3#煤層12314工作面,待其垮落穩(wěn)定后,進一步開采下部8#煤層18307工作面,待其穩(wěn)定后,針對中部4#煤層14308工作面進行巷道位置設計研究,共布置6個巷道方案,分別為外錯10m、外錯5m、重疊式、內(nèi)錯5m、內(nèi)錯10m、內(nèi)錯15 m。分別記錄其巷道變形量,統(tǒng)計、分析得到圖5。
圖5 不同位置巷道變形量
由圖可知,外錯式布置巷道圍巖變形量遠大于內(nèi)錯式布置巷道,內(nèi)錯距離達到10 m左右,巷道變形最小,綜合考慮以上分析因素,中部4#煤層14308工作面采用內(nèi)錯式11 m布置巷道。
理論計算、模擬分析結果表明:2#、3#煤層12314工作面開采后對底板的最大破壞垂直深度為13 m;其遺留煤柱對中部4#煤層影響區(qū)域水平距離為10.3 m;8#煤層18307工作面開采垮落煤柱影響區(qū)域水平距離為9m,下沉變形裂隙區(qū)域水平距離為8 m;最后通過UDEC數(shù)值模擬分別研究了外錯、重疊、內(nèi)錯6個巷道布置方案,最終通過多因素分析確定西曲礦14308工作面巷道內(nèi)錯11 m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