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輝,葉柳鳳,林小田
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第一醫(yī)院,廣東湛江524000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國常見的傳染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致病率高,病程長,預(yù)后差,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增高[1,2]。研究[3,4]顯示,抑制肝內(nèi)炎癥發(fā)生、減緩肝纖維化進程是乙肝臨床治療的關(guān)鍵。鐮形棘豆總黃酮是藏藥鐮形棘豆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的作用,并可降低纖維化基因的表達,抑制TGF-β1誘導(dǎo)的人腎小管上皮細胞纖維化,因而推測鐮形棘豆總黃酮可能通過抑制炎癥、緩解肝纖維化而對乙肝大鼠發(fā)揮保護作用[5,6]。TGF-β1是具有強致纖維化作用的轉(zhuǎn)化因子,可通過促進下游Smad3蛋白磷酸化,進而活化成纖維細胞,促使其合成膠原蛋白,增強纖維化,抑制TGF-β/Smad3信號,進而減輕CCl4誘導(dǎo)的肝纖維化[7,8]。在對骨肉瘤MG63細胞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的研究[9]中發(fā)現(xiàn),鐮形棘豆總黃酮可抑制TGF-β/Smad3通路,因此推測鐮形棘豆總黃酮可能通過下調(diào)TGF-β/Smad3通路對乙肝大鼠發(fā)揮保護作用。2018年10月9日~2019年9月30日,本研究通過建立乙肝大鼠模型,觀察鐮形棘豆總黃酮灌胃對乙肝大鼠肝損傷的改善作用,并探討其作用機制。
1.1 大鼠、試劑及儀器 SPF清潔級雄性SD大鼠(體質(zhì)量200~240 g)購自杭州子源實驗動物科技有限公司。乙型肝炎病毒抗原(XY-KY-1476)購自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鐮形棘豆(產(chǎn)自青海)購自青海優(yōu)潤堂商貿(mào)有限責(zé)任公司,其總黃酮成分(純度為26.58%)由上海友思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取分離;阿昔洛韋購自揚子江藥業(yè);乙肝表面抗原(HBsAg)ELISA試劑盒、乙型肝炎E抗原(HBeAg)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冠導(dǎo)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兔源GAPDH一抗、兔源纖維連接蛋白(FN)一抗、兔源四型膠原(Col IV)一抗(ab6586)、兔源TGF-β一抗、兔源Smad3一抗、兔源p-Smad3一抗、羊抗兔二抗購自美國Abcam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PUZS-300)購自上海帝博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標儀(XElx800)購自美國Perkin Elmer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IBright CL 1500)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1.2 乙肝大鼠模型制備、分組、鐮形棘豆總黃酮給予方法 參照文獻[10]以生理鹽水將乙肝病毒稀釋為1×106/mL,以10 mL/kg的劑量尾靜脈注射SD大鼠,每周注射1次,連續(xù)注射3周,然后檢測大鼠血清中ALT、AST、HBsAg及HBeAg水平,若均出現(xiàn)明顯上升,表明模型建立成功。本研究共建模63只,成功60只,隨機分為模型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低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中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阿昔洛韋組,每組12只;另取12只大鼠尾靜脈注射等劑量生理鹽水,記為對照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低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中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分別以70、140、280 mg/kg的鐮形棘豆總黃酮溶液[10]進行灌胃處理,阿昔洛韋組以0.2 mg/kg的阿昔洛韋溶液進行灌胃處理,對照組和模型組以等劑量生理鹽水灌胃處理。
1.3 各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檢測 各組大鼠灌胃24 h后,經(jīng)尾靜脈取血3 mL,靜置15 min后離心收集上清,采用ELISA試劑盒檢測血清HBsAg、HBeAg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具體操作參照說明書進行。
1.4 各組大鼠肝組織病理形態(tài)觀察 尾靜脈取血后處死大鼠,解剖獲得肝組織,剪取約0.5 g儲存在-80 ℃冰箱中備用,剩余組織經(jīng)生理鹽水漂洗干凈,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后以石蠟包埋,切片機常規(guī)病理切片,脫蠟后置于梯度乙醇中浸泡處理,使用HE試劑盒進行染色,生理鹽水漂洗1次,再次經(jīng)脫水、透明后封片,使用光學(xué)顯微鏡觀察肝組織病理形態(tài)。
1.5 各組大鼠肝組織纖維化相關(guān)蛋白及TGF-β/Smad3通路相關(guān)蛋白檢測 取大鼠肝組織,剪碎后置于含有蛋白酶抑制劑的蛋白裂解液中,在冰浴中勻漿制備為勻漿液,4℃離心后取上清液,獲得總蛋白樣品液,BCA試劑盒測定各組樣品總蛋白濃度,取含相同質(zhì)量總蛋白的樣品液上樣,進行電泳,分離蛋白,然后濕轉(zhuǎn)至PVDF膜,5%脫脂奶粉溶液室溫封閉2 h,根據(jù)目的蛋白分子量截取條帶,置于1∶1 000的兔源GAPDH、FN、Col IV、TGF-β、Smad3、p-Smad3一抗溶液中4℃孵育過夜,經(jīng)TBST漂洗3次后,以1:2 000的羊抗兔二抗溶液室溫孵育2 h,再次經(jīng)TBST漂洗3次后,使用增強化學(xué)發(fā)光法顯色,最后以凝膠成像系統(tǒng)觀察蛋白條帶并拍照,以Quantity One軟件分析圖片,得到各目的蛋白相對表達量。
2.1 各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水平比較 ①模型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水平分別為(4 127.26±210.81)IU/mL、(53.72±10.12)IU/mL、(95.21±12.01)U/L、(83.79±11.13)U/L,對照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水平分別為(2 976.32±130.62)IU/mL、(21.16±5.11)IU/mL、(46.17±8.63)U/L、(48.96±7.01)U/L,兩組相比,P均<0.05。②各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水平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與模型組相比,鐮形棘豆總黃酮低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中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阿昔洛韋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鐮形棘豆總黃酮各劑量之間有劑量依賴性(P均<0.05),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與阿昔洛韋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均>0.05)。
表1 各組大鼠血清HBsAg、HBeAg、ALT、AST水平比較
2.2 各組大鼠肝組織病理形態(tài)比較 對照組大鼠肝組織結(jié)構(gòu)完整清晰,無病理損傷;模型組大鼠肝組織出現(xiàn)肝小葉結(jié)構(gòu)紊亂,肝細胞變性壞死,數(shù)量減少,肝組織局部壞死,有炎性細胞浸潤及纖維結(jié)締組織增生等病理損傷;與模型組相比,鐮形棘豆總黃酮低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中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阿昔洛韋組大鼠肝組織上述病理損傷減輕,且鐮形棘豆總黃酮各組隨劑量升高而減輕程度增強,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與阿昔洛韋組相比,肝組織上述病理損傷減輕程度無明顯差異。
2.3 各組大鼠肝組織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①模型組大鼠肝組織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為1.35±0.23、1.03±0.17、2.12±0.48、0.83±0.12,對照組大鼠肝組織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為0.13±0.04、0.07±0.02、0.12±0.02、0.06±0.01,兩組相比,P均<0.05。②各組大鼠肝組織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見表2。由表2可知,與模型組相比,鐮形棘豆總黃酮低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中劑量組、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阿昔洛韋組大鼠肝組織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對表達量均降低(P均<0.05),且鐮形棘豆總黃酮各劑量之間有劑量依賴性(P均<0.05),鐮形棘豆總黃酮高劑量組與阿昔洛韋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均>0.05)。
表2 各組大鼠肝組織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乙肝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一直高于其他類型肝炎,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13]?;颊吒腥疽倚透窝撞《竞?,病毒在體內(nèi)的復(fù)制可引發(fā)機體免疫炎癥反應(yīng),損傷肝細胞,使反映肝功能損傷的指標血清ALT、AST水平升高,并誘導(dǎo)促纖維化因子TGF-β1表達,進而促使成纖維細胞活化、增殖,使肝組織中FN和Col IV蛋白大量合成,造成細胞外基質(zhì)的沉積,最終導(dǎo)致肝組織炎癥損傷及肝纖維化[14]。本研究以乙肝病毒抗原對大鼠進行尾靜脈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結(jié)果顯示,建模大鼠肝組織出現(xiàn)肝小葉結(jié)構(gòu)紊亂、肝細胞變性壞死、數(shù)量減少、肝組織局部壞死、有炎性細胞浸潤及纖維結(jié)締組織增生等病理損傷,血清ALT、AST、HBsAg、HBeAg水平及肝組織FN、Col IV蛋白相對表達量明顯升高,表明乙肝病毒抗原可引起大鼠免疫應(yīng)答,造成肝組織炎癥損傷,誘導(dǎo)肝纖維化,損害肝功能,提示模型建立成功。
乙型肝炎病毒引發(fā)的肝臟炎癥及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是導(dǎo)致肝組織損傷及纖維化的主要病理基礎(chǔ),因而,抗炎、抗氧化是乙肝的有效治療手段。研究[14]顯示,鐮形棘豆總黃酮可降低胰島素抵抗細胞炎癥因子表達,減輕炎癥,抑制D-半乳糖誘導(dǎo)的急性衰老小鼠肝內(nèi)氧化應(yīng)激,延緩TGF-β1引發(fā)的人腎小管上皮細胞纖維化[6],表明鐮形棘豆總黃酮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纖維化作用。但其對乙肝大鼠是否具有保護作用,目前還未見研究。本研究以鐮形棘豆總黃酮處理乙肝大鼠,結(jié)果顯示,大鼠肝組織病理損傷減輕,血清ALT、AST、HBsAg、HBeAg水平及肝組織FN、Col IV蛋白表達降低,且鐮形棘豆總黃酮各劑量之間呈劑量依賴性,表明鐮形棘豆總黃酮可減輕乙肝病毒感染,緩解炎癥損傷,降低纖維化相關(guān)蛋白表達,抑制肝纖維化,修復(fù)肝功能。
TGF-β/Smad3是調(diào)控細胞及組織纖維化的關(guān)鍵信號,上調(diào)其表達,可活化成纖維細胞,促進其增殖,導(dǎo)致細胞外基質(zhì)的沉積,進而增強纖維化,抑制TGF-β/Smad3信號激活,降低Smad3的磷酸化水平,可減弱肝星狀細胞的活化,緩解TGF-β1誘導(dǎo)的肝纖維化,因而TGF-β/Smad3信號是乙肝的潛在治療靶點。本研究研究結(jié)果顯示,TGF-β/Smad3通路在乙肝大鼠體內(nèi)處于激活狀態(tài),而乙肝大鼠經(jīng)鐮形棘豆總黃酮治療后,其肝組織TGF-β表達增強,Smad3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表明鐮形棘豆總黃酮可能通過下調(diào)TGF-β/Smad3通路表達,進而減輕乙肝病毒感染,緩解肝內(nèi)炎癥損傷及纖維化,增強肝功能。
綜上所述,鐮形棘豆總黃酮可能通過下調(diào)TGF-β/Smad3通路蛋白表達,緩解大鼠乙肝病毒的感染,減輕肝內(nèi)炎癥及肝組織損傷,延緩肝纖維化,促進肝功能恢復(fù),對乙肝大鼠具有一定保護作用。但本研究未以該通路抑制劑和激動劑進行對照驗證,且對其上下游信號分子也未進行充分探討,后期將深入進行相關(guān)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