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是歷史上第一部探討詩歌的著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悲劇觀。亞里士多德之后的許多作家或作家的作品都體現(xiàn)了這個觀點,其中之一就是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斯科特(F. Scott)。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主題。本文試圖探討《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體現(xiàn)的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尤其是情節(jié)。
關(guān)鍵詞:悲劇觀;情節(jié);《了不起的蓋茨比》
1 引言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Poetics)一書中對詩歌的本質(zhì)和意義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創(chuàng)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劇理論,給出了第一個關(guān)于悲劇的定義。它為西方文藝理論的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經(jīng)典悲劇,是對20世紀20年代社會風氣和人物的模仿,英雄的命運由好變壞,從這個角度看,它與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頗相符合。此外,小說中情節(jié)的安排遵循了可能性法則和必然性法則。同時,主人公蓋茨比是一個不善良也不邪惡的人,這正是亞里士多德悲劇觀對人物的要求。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第六章中指出:“每一出悲劇必須有六個部分,而這六個部分決定了悲劇的性質(zhì)——即情節(jié)、人物、措辭、思想、場面和歌曲……因此,情節(jié)是首要原則,可以說是悲劇的靈魂。”所以本文討論的重點是情節(jié)。
2 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
在第六章中,亞里士多德將情節(jié)作為行為的安排來介紹:“情節(jié)是對行為的模仿,因為這里的情節(jié)指的是對事件的安排……最重要的是事件的結(jié)構(gòu)。因此,悲劇是對一種完整的、完整的、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行為的模仿”(Aristotle,VI)。
在完整性和整體性的問題上,亞里士多德指出“一個整體是有開始、中間和結(jié)尾的。開始是一種本身不遵循任何因果必然性的東西,但在此之后,某物自然地存在或產(chǎn)生?!保ˋristotle,VII)
2.1 開端
年輕的蓋茨比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但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而且為之十分努力——他制定了一個時間表,一個仿本杰明·富蘭克林的“秩序計劃”,并決心遵循。他博覽群書、每天鍛煉、提醒自己要對父母更好,等等。他父親說蓋茨比一定會出人頭地。所有這些都成為了一個引子。然后,當蓋茨比作為一名年輕的士兵在軍隊服役時,他遇到了來自上層階級的年輕女子黛西。他們彼此相愛,但他們的愛情注定是悲劇的。階級的差異以及貧富的差距,在這個故事情節(jié)里扮演者必不可少的角色。這樣的開端注定了故事情節(jié)的悲劇走向。
2.2 中間部分
接下來是中間部分。“中間部分是跟隨某物又被其他事物跟隨的東西”。(Aristotle,VII)蓋茨比的悲劇開始于他的夢想——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并與黛西重新和好。他是美國夢的化身,并且在小說的中間情節(jié)部分,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xiàn)了美國夢,其中包括他所進行的一些非法交易。幸運的是,他白手起家成為了百萬富翁,這為黛西再次被他吸引并愛上他提供了可能性。從表面上看,如果作者想要傳播這樣一個主題,那么蓋茨比的美國夢已經(jīng)實現(xiàn)。相反,這樣的夢想并不是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和正當?shù)哪康闹希虼诉@中間的部分預示著美國夢的破滅和蓋茨比的悲劇性結(jié)局。
2.3 結(jié)尾
當談到結(jié)尾時,亞里士多德認為:“相反地,結(jié)尾本身自然地順承另一事物,或出于必然性,或作為一種規(guī)則,但沒有任何東西順承于它”(Aristotle,VII)蓋茨比物質(zhì)上很富有,但精神上卻很空虛,因為他的財富無法填補他精神上的空虛。因此,他渴望重獲黛西的愛,盡管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不幸的是,他們的戀情被黛西的丈夫湯姆知道了,因此蓋茨比成了湯姆的眼中釘。當黛西和蓋茨比從紐約開車回家時,黛西遇到了交通事故,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喪生。出于仇恨,湯姆嫁禍到蓋茨比身上,并告訴威爾遜先生,肇事者是蓋茨比。最后,威爾遜先生以悲劇的方式射殺了蓋茨比和他自己。
黛西卻滿不在乎,甚至在接到蓋茨比的葬禮邀請時,她也沒有給蓋茨比送信或送花。她選擇和湯姆一起私奔,留下蓋茨比去收拾他們的爛攤子。黛西的拜金主義行為使悲劇結(jié)局的味道和意義都增加了一倍,這說明黛西愛上的是蓋茨比的錢,而不是他這個人。
蓋茨比在這樣一個不可靠的女人身上寄托著遠大的夢想,這是一種諷刺。最終蓋茨比的夢想破滅了,他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悲劇結(jié)局是他的選擇和他之前所做的事情的自然結(jié)果。除了他的父親,沒有人參加他的葬禮。這便是小說的結(jié)尾。
“一個結(jié)構(gòu)良好的情節(jié),無論開始還是結(jié)束都不能是隨意的,而是要符合這些原則”。(Aristotle,VII) 因此,小說到這里,作者不得不停止,但它的悲劇意義將永遠延續(xù)。
3 結(jié)語
本文透過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對《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情節(jié)的完整性”進行了重點討論,得出明確的結(jié)論——雖然《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現(xiàn)代作品,但卻是一部典型的悲劇,這與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將為讀者欣賞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Aristotle.Poetics.Translated by Hutton James. W.W. Norton & Co. Press, 1st edition,1982.
[2]F.Scott.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Wordsworth Editions, 2001.
作者簡介
靳永莎(1988-),女,河北邢臺人,邵陽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英語語言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