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愛蓮 周淋 霍海鵬
摘 要: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作為影響展覽活動效果的關鍵因素,其工作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但由于當前博物館專業(yè)講解員相對較少,很多博物館只能選擇非專業(yè)人員或兼職人員負責展覽講解工作,參觀者的參觀體驗很容易受到影響。基于此,本文對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的素質要求進行了分析,同時針對如何做好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博物館及展覽講解人員起到一定幫助。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
在博物館展覽活動中,由于不同參觀者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存在差異,展品的內在聯(lián)系又很難得到直觀展現,因此通常都需要講解員來對展品的相關信息、潛在文化內涵等進行直觀講解,以幫助觀眾了解展品,并將博物館展覽的社會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而要想做好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自然也就需要針對講解工作素質要求來提升講解員的專業(yè)素質。
1 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的素質要求
1.1 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
博物館展覽活動中得講解工作對講解員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要求較高,無論是文物基本信息、外形特征,還是其潛在的文化內涵與歷史背景,都涉及了很多的文化知識,雖然在展覽活動開始之前,講解員可以針對展出來撰寫講解稿,但為了流暢地完成講解工作,將文物背后的文化知識準確傳遞參觀者,并保證講解的權威性,講解員仍然需要對文物相關的各種專業(yè)知識、文化知識擁有深刻理解。另外在講解員講解過程中,很多參觀者還會向其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要想快速、準確的做出回答,講解員同樣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理解并掌握文物相關知識[1]。
1.2 語言表達能力
對于負責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的講解員來說,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在講解工作中,講解員需要面向眾多參觀者進行講解,其講解文物相關信息、知識的過程,同樣也是與參觀者交流的過程,如果講解員無法將通過口頭介紹將文物相關信息準確表達出來,那么即便其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較高,也同樣無法為參觀者了解文物提供太大的幫助。另外,博物館展覽通常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而其社會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則恰恰與講解員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講解過程講解員的語言表達能力越強,其感染力也會越強,如果能夠語言講解來激發(fā)參觀者的情感共鳴,那么參觀者就能夠在參觀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反之如講解員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參觀者無法感同身受,其教育功能自然也會被大大削弱。
1.3 臨場應變能力
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雖然可以提前進行準備,但卻很容易受到意外因素的影響,一旦在講解過程中發(fā)生了意外情況,講解員就必須要發(fā)揮自身的臨場應變能力,及時做出正確的應對,以免對參觀者的參觀體驗造成影響。例如在針對文物造型、年代等信息進行講解時,由于參觀者的興趣愛好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對這類信息缺乏了解興趣的部分參觀者就很可能會出現困倦、走神的情況,這時講解員就需要根據參觀者群體的特點來及時調整講解內容,為其講解文物相關歷史故事、文物價值等知識內容,以激發(fā)其對于文物的好奇心與了解興趣。
1.4 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博物館展覽活動中的講解工作主要是為了幫助參觀者了解文物、獲得知識,并實現參觀體驗的有效提升,因此對于負責講解工作的講解員來說,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意識到文物講解工作的服務性特點,認真、負責地為參觀者進行文物相關知識的講解,同時耐心回答參觀者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這樣才能夠贏得參觀者的認可。另外,作為博物館講解員,其講解內容通常都會被參觀者當做是權威信息,因此其在講解工作中也同樣需要嚴守職業(yè)道德,保證講解內容的正確性,而不可僅憑猜測或個人印象來隨意講解,以免對參觀者造成誤導[2]。
2 做好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重視專業(yè)素養(yǎng)考核
博物館展覽活動中展出的文物藏品非常之多,要想對這些文物藏品的相關信息、知識擁有足夠的了解,就必須要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對各種文物相關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進行積累,如果單純依靠短期內的集中學習,很難實現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對于博物館來說,在選擇展覽講解員時,必須要對講解員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進行全面考核與嚴格把關,保證其對于文物基礎知識及相關歷史知識擁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在短期培訓后勝任展覽講解工作。另外,博物館文物藏品及展覽活動中的展品都處于持續(xù)更新的狀態(tài),即便講解員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較強,也同樣需要定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更新與學習,因此在對展覽講解員的考核中,還需要關注講解員的自主學習能力,確保其能夠在工作中持續(xù)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
2.2 強化語言表達訓練
在博物館參觀群體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不同參觀群體對展覽講解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為了滿足參觀群體的多樣化要求,博物館自然也需要組織講解員進行專項化的語言表達訓練[3]。例如在傳統(tǒng)講解形式下,講解員通常都是以單向講解為主,整個過程比較枯燥,參觀者的體驗也比較差,對此博物館就需要轉變策略,組織講解員進行互動性語言表達訓練,要求其根據參觀者特點來適時提出問題,與參觀者進行積極互動,或是鼓勵參觀者之間進行互動,這樣不僅可以營造出活躍的分為,同時還可以拉近講解員與游客間的距離,對于參觀者參觀體驗的提升都很有幫助。而在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博物館展覽活動后,博物館則需要組織講解員配合文物仿制品、虛擬場景等進行講解,力求將現代科學技術的優(yōu)勢最大化發(fā)揮出來。
2.3 靈活運用講解技巧
博物館展覽講解工作雖然在流程、內容等方面都比較復雜,但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講解技巧,如果講解員能夠掌握這些講解技巧,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那么在面對各種突發(fā)情況時,其應變能力就會大大提升。例如在節(jié)奏處理方面,講解員需要考慮到所處展館環(huán)境、講解內容、參觀者類型等多方面因素,據此進行深淺不同、長短有別的講解,面對以老年人為主的參觀者群體,應盡量放緩語速,以便于其聽清并理解講解內容,而對于年輕人群體,則需要保證語速適中,并以輕松活潑的語氣進行講解,以激發(fā)起對于文物的興趣。
2.4 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
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與講解員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責任心等直接相關,對參觀者的參觀體驗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為提高講解員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博物館還需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講解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明確為參觀者服務的核心工作要求,以幫助講解員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同時,博物館還要并強調講解工作在社會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講解員能夠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較強的工作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在日常工作中自覺對工作行為加以約束。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博物館展覽講解管理工作對講解員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素質都有著較高要求,在舉辦展覽活動的同時,博物館必須要以展覽講解工作素質要求為依托,對講解員的綜合素質進行嚴格把關與強化培訓,這樣才能夠保證展覽講解工作的質量,為參觀者帶來更為良好的參觀體驗。
參考文獻
[1]賀德孝.新時代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思考[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9(03):43-47.
[2]秋穎.博物館講解員講解的技巧[J].收藏界,2019(02):82-83.
[3]張芳.構筑博物館與觀眾溝通的橋梁——如何做好博物館講解工作[J].藝術科技,2016,29(0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