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璐
(山西省東山供水工程建設管理局 山西太原 030002)
東山供水工程是“十二五規(guī)劃”中山西大水網(wǎng)建設中的一項重要骨干工程,具有施工線路長、地質條件復雜、沿線地下水位線高等特點,尤其是有1.5 km的PCCP(DN1400)壓力管線安裝位于關河水庫庫尾,穿過濁漳河河漫灘,施工難度較大。
根據(jù)地質資料顯示,此段管線管底位于庫水位之下,管基埋深5~9 m,砂土層以下為黑色積淤含少量砂,地下水較為豐富,土料已達飽和狀態(tài)有滲水,流變性較大,地基承載力差。且2016年7—9月份,汛期降雨量較大,連續(xù)的降雨導致關河水庫水位上漲,地下水位升高。7月19日榆社范圍內(nèi)突降特大暴雨,導致濁漳河內(nèi)渾水流量增大,將濁漳河右岸縱向圍堰沖垮,河內(nèi)渾水流徑改變,庫尾原設計線路土體處于飽和狀態(tài),洪水平均深約1 m 左右,給管線安裝帶來了新的難度。
為關河庫尾淹沒區(qū)PCCP 管道開挖提供最優(yōu)的施工參數(shù)和方法,首先在樁號GH4+400、GH4+900、GH5+400、GH5+900 段進行試開挖,該段設計開挖坡比為1∶1,挖深5~9 m。在管槽挖深至2 m 左右底部開始涌水,邊坡臨界面開始塌陷,繼續(xù)向下開挖涌水逐漸增大,邊坡繼續(xù)向下滑塌,管槽開挖不能按設計邊坡成型,將開挖邊坡放大至1∶2 仍存在上述情況。根據(jù)對管槽試開挖情況分析,該段管槽土料含水高、邊坡的穩(wěn)定性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保證管槽施工安全,增加邊坡穩(wěn)定性,保證施工機械運行安全,擬采用鋼板樁進行邊坡防護。具體施工順序:鋼板樁支護→管槽開挖(含開挖前施工排水)→基礎換基→PCCP 安裝→管溝回填。
本文選用SKSP-IVA 型鋼板樁,U 型熱軋鎖扣鋼板,單根長度12 m,具體參數(shù)詳見表1。
1)鋼板樁的準備及支護
考慮管線上排水井、排氣井、鎮(zhèn)墩混凝土施工周期較長,鋼板樁周轉周期也相應加長,施工過程中鋼板樁循環(huán)使用,按300 m 一段考慮,再留100 m 備用。鋼板樁支護前應先進行管槽開挖,挖除1 m 后再打鋼板樁,確保邊坡穩(wěn)定性。
表1 鋼板樁特性參數(shù)表
要打的鋼板樁設置在原設計軸線倆側,兩側鋼板樁間距為4 m。依據(jù)施工經(jīng)驗,結合該段管線設計開挖深度,鋼板樁支護分為:開挖深度為5 m 以內(nèi)和開挖深度為5~9 m 的支護。
管溝開挖深度在5 m 以內(nèi),鋼板支護前挖除1 m,選用SKSPIVA 型U 型熱軋鎖扣鋼板樁,單根長度12 m,嵌入管槽底8 m,詳見圖1。
圖1 開挖5 m 以內(nèi)管溝鋼板樁設置斷面圖
管溝開挖深度在5~9 m,鋼板支護前挖除地表淤泥厚1 m,打入鋼板樁單根長度12 m,嵌入管槽底不小于4 m。并在距樁頂端50 cm 和距PCCP 管頂1 m處增加兩道橫向DN200 的鋼管進行內(nèi)撐,內(nèi)支撐水平間距為4.0 m,詳見圖2。
2)拔鋼板樁
管槽回填后,拔除鋼板樁,重復循環(huán)使用。拔樁采用振動錘拔樁,該段PCCP 需開挖、安裝、回填按序同步進行,當連續(xù)回填五根回填至鋪設警示帶位置時,再從己回填的第一根管開始拔樁,防止拔樁后邊坡滑動導致已安裝的PCCP 管被擠壓移位。每拔2~3根樁后開始對拔樁后留下的樁孔進行回填處理,并用砂進行回填。
圖2 開挖5~9 m 以內(nèi)管溝鋼板樁設置斷面圖
土石方開挖基本施工程序為:測量放線→土石方開挖→基礎面處理→質量檢查與驗收。該段開挖采用分層分段施工。鋼板樁完成后先進行初次開挖,采用2 m3反鏟挖機分段分層開挖,每層開挖深度不大于4 m,最后一層直接開挖至管溝保護層。根據(jù)開挖深度不同,要及時根據(jù)開挖深度進行內(nèi)撐支護。在挖機開挖第一層時,開挖料分別堆放至溝槽兩側以備回填,由于管道一側需修筑施工道路,所以施工道路一側少堆放土料,而另一側采用裝載機推運,將開挖土料采用2 m3反鏟挖掘機分兩到三次倒運至距離管溝最少10 m 以外的場地內(nèi)堆放,以減少管溝邊的側壓力。
作為深基坑工程,應注重施工監(jiān)測工作,并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進行反饋,及時調(diào)整施工方案。該段主要監(jiān)測內(nèi)容包括:基坑內(nèi)外的觀察、邊坡土體頂部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圍地表沉降,確?;邮┕ぐ踩M行。在基坑開挖期間,每開挖一層觀察2 次
管溝開挖過程中,應做好溝槽基礎面排水工作,順延管底一側開挖臨時排水溝和集水井,并采用4 吋桿式污水泵將積水抽排至開挖施工區(qū)外圍河灘。
該段管線地基為飽和狀低液限黏土,管基承載力不能滿足管線安全運行要求,需對管基進行換填。開挖至基礎面后換填1.5 m 厚的塊石再鋪30 cm 的碎石;如換填塊石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換基直接采用填筑1.5 m 厚素混凝土。
具體管道安裝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管道安裝前應保持管道內(nèi)部清潔,進行雜物清理,并對橡膠圈進行外觀質量檢查。同時應進行碎石墊層填筑,填筑應一次鋪設完成,鋪攤均勻并整平。
管溝開挖深度在5 m 以內(nèi),PCCP 安裝采用50 t履帶吊安裝;管溝開挖深度在5~9 m 時,因該段底層土料含水已達飽和狀態(tài),地基承載力弱,履帶吊作業(yè)時盡量停放在距離管溝較遠的位置,以減少側壓力,PCCP 安裝采用75 t 履帶吊安裝。
圖3 管道安裝工藝流程流程圖
接口打壓試驗分三次進行,第一次打壓在管道安裝后隨即進行,第二次打壓在每安裝3 節(jié)管件后對先前安裝的第一節(jié)接頭進行打壓,第三次打壓在管道回填完成后對每一個接頭進行打壓。
接頭處理主要是對管道外部接縫和內(nèi)部接縫進行灌漿封堵。接頭外側裹一層針刺膜帶布作為外模(寬度為250 mm),將外模兩邊折回縫制成孔道,用鐵條穿入后裹好、扎緊,在最上面留出灌漿口,然后灌入1∶3 的水泥砂漿(水灰比為0.65),待砂漿灌滿后,灌漿口上用干硬砂漿填滿抹光。內(nèi)部接縫內(nèi)進行聚硫密封膠塞填,并人工搗實抹平。
該段管道安裝過程中采用分段分區(qū)施工,需進行現(xiàn)場合攏,實施時采用對接雙面焊合攏。
該段PCCP 輸水管線地層為飽和狀低液限黏土。根據(jù)施工技施藍圖回鎮(zhèn)標準,該段開挖料不能滿足回填要求,需從距離管線4 km 處外購土進行管側回填和初步回填,外購土回填至管頂50 cm 后再利用開挖料進行回填。
1)回填前應進行溝槽內(nèi)雜物清除與積水排除。
2)管側回填、管基腋角120°(136°)內(nèi),采用外購料填筑,填筑后黏性土壓實度不小于95%,非黏性土的最小相對密度Dr為0.75。
3)初步回填:采用外購料填料,填至管頂50 cm回填材料粒徑≤50 mm,填筑后黏性土的壓實度不小于92%,非黏性土最小相對密度Dr為0.7。
4)回填時先將敏角部分采用專用工具搗實后再分層對稱回填,夯實從管槽壁兩側同時同步填筑,嚴禁單側回填、單側夯實。
1)因該段管線位于水庫水位之下,土料含水量較大,加上施工機械施工擾動,邊坡不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滑坡塌方擠管事件,所以管線施工過程中保證邊坡穩(wěn)定性是本方案的重點,應加強管溝安全監(jiān)測。
2)通過采用鋼板樁進行邊坡防護的施工方案,順利完成關河庫尾段PCCP 安裝鋪設,且通過2017年東山供水工程兩次試通水效果表明,該段管線及沿線建筑運行正常,說明此方案適用于PCCP 庫尾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