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婷 張戈 刁姝 施萍萍 董靖德
PD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遲緩、行走不穩(wěn)、靜止性震顫和肌張力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和運動障礙疾病。PD的病理特點是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變性、缺失和路易小體形成。在PD的治療方面,目前國內(nèi)、外均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主要有左旋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除了藥物治療,其他治療方法還包括手術治療、物理治療等。PD病人大多數(shù)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PD的藥物治療方法是滴定療法,通過逐漸提高藥物劑量,從而逐步提高藥物在病人體內(nèi)的濃度,達到應用最少劑量藥物取得最佳療效的目的。由于PD藥物在治療上存在“蜜月期”,所以PD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在治療中尤為關鍵[1-2]。健康促進行為是指個體為了維持和增進安寧、幸福及實現(xiàn)健康而實施的所有行為[3]。Pender認為,健康促進行為包括健康責任、運動和鍛煉、人際關系、壓力管理、自我實現(xiàn)、適當營養(yǎng)6個方面的行為。本研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PD病人的健康促進行為,以期明確該行為對PD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抽取2017~2018年在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就診的178例原發(fā)性PD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英國帕金森病學會腦庫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病人無其他精神或軀體疾病;目前接受藥物治療且用藥時間>3個月,知情同意后,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1)有頭部外傷史的病人;(2)腦實質(zhì)病變病人;(3)癲癇發(fā)作者;(4)有濫用藥物史者;(5)有酗酒史者;(6)妊娠或哺乳期婦女;(7)暈厥發(fā)作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資料的問卷調(diào)查:該問卷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有無配偶、家庭收入情況、取藥付費方式、PD的嚴重程度分級(H-Y分級)、PD病程、有無家族史、身高、體質(zhì)量等。
1.2.2 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該問卷由Morisky于1986年編制,其中文版在國內(nèi)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在我國運用時譯為以下4個條目[5]:(1)您是否有忘記服藥經(jīng)歷?(2)您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3)當您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4)當您服藥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回答“是”者計0分,回答“否”者計1分,得分越高,表明服藥依從性越好。根據(jù)Morisky評分標準,得分=4分者為服藥依從性“好”,得分≤3分者為服藥依從性“差”。
1.2.3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該量表由美國護理學家Walker于1996年修訂,作為健康促進行為的測量工具,用于評價人群的生活方式水平。量表由6個分量表組成,分別為:健康責任(9個條目)、運動和鍛煉(8個條目)、人際關系(9個條目)、壓力管理(8個條目)、自我實現(xiàn)(9個條目)、適當營養(yǎng)(9個條目)。量表的每個條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1=從不,2=有時,3=經(jīng)常,4=總是。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總分分為4個等級:52~90分為差,91~129分為一般,130~168分為良好,169~208分為優(yōu)。
1.3 質(zhì)量控制 當PD病人就診時,由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向其說明研究目的及意義,在取得PD病人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向PD病人講解問卷的填寫要求并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指導PD病人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仔細、認真、如實填寫,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予以收回,以提高問卷的回收率。問卷收回后進行審核,如問卷存在漏項、缺項、回答模糊項等情況均視為無效問卷。
2.1 一般資料 本組對象年齡60~85歲,平均(73.57±7.84)歲;男100例(56.2%),女78例(43.8%);漢族168例(94.4%),少數(shù)民族10例(5.6%);小學及以下文化76例(42.7%),初中或中專文化58例(32.6%),高中或大專28例(15.7%),本科及以上16例(9.0%);有配偶者166例(93.3%),無配偶者12例(6.7%);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者50例(28.1%),2000~5000元者100例(56.2%),>5000元者28例(15.7%);醫(yī)保病人140例(78.7%),自費病人28例(15.7%),完全公費病人10例(5.6%)。
2.2 PD病人疾病相關資料 本研究所調(diào)查PD病人中,根據(jù)H-Y分級對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類,Ⅰ~Ⅱ級者82例(46.1%),Ⅲ~Ⅳ級者85例(47.7%),Ⅴ級者11例(6.2%);病程<1年38例(21.4%),病程1~5年52例(29.2%),病程6~10年60例(33.7%),病程>10年28例(15.7%);有家族史者12例(6.7%),無家族史者166例(93.3%);BMI<18者62例(34.8%),18~23者112例(62.9%),BMI>23者4例(2.3%)。
2.3 PD病人服藥依從性現(xiàn)狀 178例病人中,服藥依從性“好”者26例,占14.6%;“差”者152例,占85.4%。對服藥依從性的回答情況顯示:忘記服藥138例(77.5%),不注意服藥158例(88.8%),癥狀改善停藥150例(84.3%),癥狀加重停藥154例(86.5%)。
2.4 PD病人健康促進行為現(xiàn)況 PD病人健康促進行為總評分為(129.20±11.90)分。其中自我實現(xiàn)、人際關系、營養(yǎng)、壓力管理、健康責任、運動和鍛煉得分分別為(22.10±4.72)分、(21.74±5.27)分、(22.54±4.86)分、(20.08±4.30)分、(20.47±4.02)分、(22.82±4.81)分。經(jīng)標化后,各維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為自我實現(xiàn)、人際關系、營養(yǎng)、`壓力管理、健康責任、運動和鍛煉。對病人各維度得分按照等級進行分組,結果見表1。
表1 PD病人健康促進行為各維度得分分組(n,%,n=178)
2.5 PD病人健康促進行為與服藥依從性的關系 健康促進行為優(yōu)秀者服藥依從性好的6例,占85.7%;良好者服藥依從性好的共15例,占17.4%;一般者服藥依從性好的7例,占8.5%;差者服藥依從性好的為0例。提示病人健康促進行為越好,病人的服藥依從性越高(P<0.001)。
3.1 PD病人服藥依從性現(xiàn)狀 服藥依從性是治療依從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遵守醫(yī)療約定和采納健康促進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按照醫(yī)生的要求定時服藥、服藥次數(shù)正確、服藥劑量準確、堅持長期不間斷服藥4個方面。研究表明,PD病人的服藥依從性越好,其運動癥狀就越輕,非運動并發(fā)癥就越少[1],因此提高PD病人服藥依從性對延緩病程、提高生活質(zhì)量至關重要。本研究顯示,參與調(diào)查的PD病人服藥依從性“好”者僅占14%,“差”者占86%。提示老年PD病人服藥依從性總體處于較低水平。服藥依從性的四個條目中,“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的病人最多,為158例(88.8%)。排除記憶力明顯減退以及經(jīng)濟水平影響,分析原因大部分可能與其服藥觀念有關。服藥觀念正確的PD病人其依從性狀況要遠好于那些不正確的,該結論已得到證實[6]。服藥觀念是內(nèi)在動機的一部分,保證病人從自我要求角度出發(fā),做到行為上的依從,正確觀念促使病人嚴格按照服藥方案進行治療。同時,病人對疾病的認知可能會影響其服藥依從性。病人對PD的疾病特點認識不清,缺乏相關知識,對其危害程度認識不夠,特別是H-Y分級Ⅰ~Ⅱ級的病人,由于臨床癥狀較輕,從而不重視藥物治療,導致服藥依從性下降,影響體內(nèi)藥物水平。另外,部分病人害怕病情,急于求成,出現(xiàn)私自服藥、過量服藥等情況,導致依從性下降。因此,醫(yī)務人員需重視對PD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教育,幫助其建立正確的服藥觀念和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提高病人對服藥依從性的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服藥行為和意識是我們臨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3.2 PD病人健康促進行為及與服藥依從性的關系 健康促進行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們是否執(zhí)行健康促進行為不僅在于自我的意愿,更與個體的認知、經(jīng)驗、現(xiàn)行健康狀況及需求有關[7]。在本研究中,PD病人健康促進行為總分為(129.20±11.90)分,條目均分為(2.54±0.63)分,經(jīng)標化后,各維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為自我實現(xiàn)、人際關系、營養(yǎng)、壓力管理、健康責任、運動和鍛煉,其中較高的自我實現(xiàn)得分說明內(nèi)在健康管理可以增強個人自信心,成為堅持做事的始動力,而運動和鍛煉改變體內(nèi)生產(chǎn)代謝,是一個長期過程,病人的堅持度影響評價效果。將健康促進行為總分按照等級進行分組,其中優(yōu)秀7例,占3.9%,良好86例,占48.3%,一般82例,占46.1%,差3例,占1.7%。表明大部分PD病人健康促進方式處于良好和一般水平,且健康促進行為方式越好,PD病人的服藥依從性越高。提示醫(yī)務人員應采取相應的健康促進措施,提高病人對健康及健康促進行為的感知、認知,充分利用病人內(nèi)在、外在因素及周圍人際關系的影響作用,協(xié)助病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從而加強病人的服藥依從性。
綜上所述,PD病人的服藥依從性總體處于較低水平。健康促進行為方式可以改善PD病人的服藥依從性。臨床工作中,醫(yī)務人員除了客觀監(jiān)測病人用藥數(shù)量及用藥濃度外,更應重視對PD病人服藥依從性的教育,通過宣傳、心理疏導、加強護理及運動鍛煉等相應措施提高PD病人的健康促進行為,最終達到提高PD病人服藥依從性的目的,進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