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梅克文 徐伈 周加玲
老年神經系統(tǒng)疾病病人常多病共存,導致肌力下降,肌張力升高,手部關節(jié)功能性下降,易出現手持普通飯勺進食困難。從而傷害病人自尊心,引起焦慮、情緒低落,甚至抑郁,同時也增加了照護者喂飯負擔和心理負擔,影響照護質量。進食困難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脫水,甚至引起誤吸等不良后果,加重病情。通過訓練手部功能和協(xié)調性,僅能部分改善老年病人進食困難情況。我科根據申請的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纏繞式輔助勺”和“一種穿套式輔助勺”制作出成品,改進了普通飯勺的構造,給予不能自行手持飯勺進食的老年病人使用,并結合手部功能鍛煉,顯著提高了病人自主進食能力,增強病人自信心,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功能鍛煉,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6月老年神經科收治的因AD、PD、腦卒中、偏癱等病因導致的不能自行手持普通飯勺進食的48例老年病人作為干預對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62~95歲,中位年齡72歲。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微型營養(yǎng)評估量表(MNA)評分<23.5分,有營養(yǎng)不良風險且不具備自主手持飯勺能力;(3)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7分,可能有焦慮;(4)簡體中文版進食行為量表(EBS)>1分。
1.2.1 收集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民族、教育程度、主要照護人員、病人喜好食物。
1.2.2 MNA量表評估: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采用MNA對病人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總分最高30分,>23.5分無營養(yǎng)不良,17~23.5分有營養(yǎng)不良的危險,<17分為營養(yǎng)不良。
1.2.3 焦慮狀態(tài)評估: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由老年神經科醫(yī)師運用HAMA對老年病人進行評估。7分以下沒有焦慮,≥7分可能有焦慮,≥14分肯定有焦慮,≥21分明顯有焦慮,≥29分嚴重焦慮。
1.2.4 進食功能評定: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采用EBS評定病人進食能力。該量表總分18 分,分數越高,代表病人獨立進食的能力越強,所需要的幫助水平越低[1]。
1.2.5 纏繞式輔助勺結構特點及使用方法:包括勺頭和勺柄,纏繞件呈螺旋形纏繞在勺柄外,其中一端固定在勺頭,纏繞件由柔軟可塑性材料制成。使用時,根據病人的手掌大小,解開纏繞帶將勺柄緊貼住病人手心。病人手掌拇指靠近勺尾部,拇指位于勺柄下方,將纏繞件從病人拇指和食指間穿出。沿病人食指、無名指背面繞一圈后穿進無名指和小指之間。纏繞件一部分壓在小指下方后,從小指下穿出從而完成輔助勺在病人掌中的固定。見圖1。
圖1 纏繞式輔助勺結構特點及使用方法
1.2.6 穿套式輔助勺結構特點及使用方法:連接段和勺頭均具有彎曲弧度,勺柄包裹件包裹在勺柄外,并在側面設有可供人手穿過的通孔。勺頭可以彎曲、轉換方向,方便左右手不同使用習慣的病人。使用時,將病人手掌穿套進勺柄包裹件的通孔內,手指彎曲握住通孔下方勺柄包裹件部分,從而完成勺子在手中的固定。見圖2。
圖2 穿套式輔助勺結構特點及使用方法
1.2.7 護士、護理員及照護者共同參與
1.2.7.1 培訓:培訓護士護理干預的流程及評價標準。培訓護士、護理員及照護者使用兩款輔助勺的目的、方法及手部功能鍛煉,指導病人配合。了解病人對食物的喜好和飲食習慣[2],照護者參與制定進餐時可能需要的協(xié)助[3]。
本次演出的配樂多化自梨園戲傳統(tǒng),卻給劇情的推演助力了不少當下梨園戲舞臺上不多的荒誕感和喜劇感,一定程度上消解特立獨行的劇中人給觀者帶來的疏離感,豐富了人物的形象塑造。
1.2.7.2 評估溝通:護士在病人進食前評估其需要協(xié)助的程度,使病人能夠安全且有尊嚴地完成進食任務。鼓勵老年病人經常與護理人員、家人及朋友交流溝通和社會接觸。對情緒激動、拒絕照護者喂飯的病人給予鼓勵和適當表揚。
1.2.7.3 改善進餐環(huán)境:護士和照護者共同為病人提供干凈整潔、溫馨的進餐環(huán)境。播放病人喜好的輕松舒緩音樂,使用整潔干凈、顏色鮮亮的餐具[4],加強食物與餐具的顏色對比度[5]。
1.2.8 進食功能訓練:選擇適合病人的輔助勺,正確佩戴拿取食物,轉移食物,鍛煉老年病人對精細運動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訓練物品為黃豆、小饅頭、餅干等固體,指導病人用輔助勺從一只碗中舀取物品,倒入指定的碗里,每次舀取一定數量的物品。指導病人用輔助勺將水等液體舀入指定的餐具內,以中間不灑落、舀入餐具為成功。訓練時間為每周一、三、五的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 min。
1.2.9 出院宣教及隨訪:針對病人需求,告知兩款輔助勺的制作方法,指導照護者回家自行制作簡易款輔助勺給病人居家使用。護士定期電話回訪病人自主手持飯勺進食情況、手部功能鍛煉改善狀態(tài),使用輔助勺的感受、情緒、存在問題等,并針對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確保病人堅持使用輔助勺達1個月以上。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調查對護理的滿意度。
2.1 回訪結果 符合納入標準的48例老年病人,其中12例病人住院時間>1個月,36例病人住院時間未滿1個月,出院后由回訪護士定期電話回訪病人及照護者,針對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確保病人堅持使用輔助勺達1個月以上。
2.2 輔助勺使用前后病人MNA及HAMA評分比較 使用輔助勺前病人MNA為(17.7±2.78)分,使用輔助勺后為(25.33±1.72)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使用輔助勺前病人HAMA為(10.96±2.66)分,使用輔助勺后為(6.33±2.00)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 輔助勺使用前后病人EBS及自主進食時間比較 使用輔助勺前病人EBS為(12.66±1.68)分,使用輔助勺后為(15.33±1.74)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使用輔助勺前病人自主進食時間為(12.29±2.47) min,使用輔助勺后延長到(20.18±3.61) mi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4 輔助勺使用前后病人及照護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使用前相比,使用輔助勺后病人及照護者對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見表1。
表1 輔助勺使用前后病人及照護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n,%,n=48)
3.1 老年病人進食困難的現狀 老年病人常因AD、PD、腦卒中等疾病導致不能自行手持普通飯勺進食,而單純功能訓練作用有限。本科室根據臨床需求,發(fā)明了纏繞式和穿套式輔助勺進行輔助進食并結合手部功能鍛煉,通過干預前后量表評估和護理滿意度調查來分析此類干預對老年病人自主進食能力的影響。
3.2 纏繞式和穿戴式輔助勺的優(yōu)點 纏繞式輔助勺
可通過纏繞件非常方便地將勺子固定在病人手上,使用過程中不易掉落,同時可以達到給予生活輔助和手部功能鍛煉的效果。當勺子不使用的時候,可將纏繞件呈螺旋狀纏繞在勺柄外,方便收納。穿戴式輔助勺柄弧度優(yōu)選與手掌彎曲狀態(tài)下手指背部形狀相適應,使用舒適。勺頭可以彎曲方向,方便左右手不同使用習慣的病人。輔助勺使用過程中不易掉落,可達到給予進食幫助和功能鍛煉的效果,提高病人手部持握力、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此外,兩種輔助勺頭均采用感溫材料,當溫度過高的時候,勺頭會發(fā)生變色,防止病人進食過燙的食物。
3.3 輔助勺進食提高病人自主進食能力 一定的進食時間內,自主進食時間越長,說明病人獨立進食的行為越多,自主進食能力越高。本研究根據老年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病人的一款輔助勺使用,幫助他們自己手持輔助勺自主進食。改善了病人因肌力下降,肌張力增高,手部握持功能下降,不能持握飯勺自主進食的問題。鍛煉了病人手部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促進疾病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增強康復信心。減少病人對照護者的依賴,減輕照護者喂食負擔和照護壓力。
綜上所述,采用輔助勺進食可有效減少老年病人營養(yǎng)不良風險,減輕病人的焦慮程度,改善病人自主進食能力,提高病人及照護者的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