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秀頎,耿秀蘋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 康復科,北京 101300)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和致殘率高等特征,大多數(shù)患者在救治后,均會由于腦神經(jīng)功能損傷而導致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肩手綜合征(SHS)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療,極易造成患者上肢功能喪失,因此嚴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1]。而針對SHS患者在處于I期時若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治療干預,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避免發(fā)展成II期或III期,從而降低患者的致殘率[2]。為此,本文詳細研究評價了改良中藥溻漬法聯(lián)合紅外線照射護理腦卒中后肩手綜合癥I期的效果,詳情見下文。
本文中84例研究對象選取我院康復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SHS)I期患者,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各42例,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中位年齡(57.5±3.3)歲;對照組為23例男、19例女,中位年齡(58.0±3.5)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訓練和紅外線照射,早期康復訓練:將患者的患肢腕關節(jié)保持背屈位,定期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在按摩的同時采取被動及主動運動,每日訓練一次,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紅外線照射:將紅外線照射儀對準患者的患側肢體進行照射,距離控制在10-20 cm,治療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每日一次,共連續(xù)治療兩周;觀察組添加中藥溻漬法治療,采用我院自制的筋骨皮湯洗劑。中藥組方:伸筋草、冬瓜皮、細辛、透骨草、海桐皮、路路通、雞血藤及紅花各10g,使用自動煎藥機濃煎中藥。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適臥位,暴露濕敷部位,將濕敷墊浸入藥液中,充分浸潤后,將濕敷墊擰至不滴水后,貼敷于患肢肩、肘、腕及手背等部位,用保鮮膜進行固定。并用紅外線照射溻漬部位,照射時間為20分鐘,共治療兩周。
兩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VAS)疼痛評分法進行,10分為滿分,疼痛越嚴重分數(shù)越高。采用我院自制調查表評分對比兩組患者腫脹程度,總分值為3分,得分越高腫脹越嚴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評分,滿分為100分,指標改善越好分數(shù)越高。上肢運動功能采用FMA量表評分比較,總分值為100分,指標越好分數(shù)越高。
護理治療前兩組各項評分指標對比存在差異較?。≒>0.05);護理治療后兩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及腫脹程度得到顯著改善,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良好,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較大(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各評分指標對比情況()
表1 兩組各評分指標對比情況()
表2 兩組各評分指標對比情況()
表2 兩組各評分指標對比情況()
腦卒中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發(fā)病后會對腦神經(jīng)功能造成嚴重損傷,因此導致患者救治后的致殘率極高[3]。肩手綜合征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jīng)營養(yǎng)不良,是腦卒中后常見并發(fā)癥,肩部疼痛和手部水腫及疼痛是該并發(fā)癥的常見臨床癥狀,同時患者還會存在嚴重的上肢活動受限,因此嚴重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4-5]。為此,本文中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癥I期患者康復治療中采用了改良中藥溻漬法聯(lián)合紅外線照射護理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紅外線照射主要是通過遠波段紅外線照射人體產生熱效應及生物反應,因此能夠達到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的作用,并能夠有效減輕炎性反應,達到舒筋通絡及消腫止痛的功效[6]。而中藥塌漬所采用的“筋骨皮湯”是由伸筋草、透骨草、細辛、雞血藤以及紅花等多種中藥組成[7-8]。通過將用筋骨皮湯藥液浸泡后的濕敷墊貼敷于患肢肩、肘、腕及手背等部位,同時配合紅外線的加熱效應,使藥物能夠快速通過皮膚毛孔滲入,從而能夠達到疏通筋脈、活血化瘀及消腫止痛的作用,因此有效改善患者肢體疼痛腫脹癥狀以及肢體功能障礙,從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9-10]。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癥I期患者實施改良中藥溻漬法聯(lián)合紅外線照射護理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患側肢體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