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文
Q: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就是買公司存續(xù)期現(xiàn)金流的貼現(xiàn)。這個貼現(xiàn)的年份多少合適呢,10年,還是20年,或者更久?
A: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業(yè),經營的可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區(qū)別很大。只能結合自己對公司、業(yè)務的判斷,得到一個模糊的區(qū)間。總的來說,未來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是一種思維方式,很難有準確的量化。
Q:我想從投資公募基金換到私募,是不是應該等到行情穩(wěn)定點兒才是買入時點?
A:判斷“買點”是很困難的事情。可以做的大概就是不判斷。如果一個人確實有管理能力,那么任何時候都是買點,長遠來看回報差別不大。如果一定要判斷的話,可以在基金凈值“不好”的時候買。
Q:投顧產品有可能做成一種標準化的產品嗎,你覺得這個行業(yè)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
A:投顧有點像保健品,有廣泛真實的需求存在,但有沒有效果,取決于具體的情況,與提供方的資質沒有什么關系。
簡單來說,越簡單粗糙、預期收益越低的投資建議,比如資產配置、投資指數基金,越可能有模糊的效果;越復雜精致、預期收益越高的投資建議,比如跟莊絕技、把握市場趨勢與個股買賣點,越可能完全無效。
Q:一方面騰訊股價不斷創(chuàng)新高,另一方面馬化騰不斷套現(xiàn),這是什么操作?
A:在騰訊股價比現(xiàn)在低得多的時候,馬化騰減持了很多騰訊,其中有一些錢他用來買招商銀行。比爾·蓋茨一直減持微軟的股票,并且把資金委托給專業(yè)的資產管理機構,獲得了不錯的回報。如果他不減持的話,他持有的微軟股票現(xiàn)在市值才5000億美元。你說這是什么操作?
Q:你怎么看量化對沖這種投資模式?
A:量化對沖的策略通常都是不公開的,外人無從評估它的收益來源以及潛在風險,當然,其他策略你也很難評估它的收益來源與潛在風險。而一旦策略出問題,后果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業(yè)界典型例子是美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產品創(chuàng)立以后業(yè)績一直很好,高回報低回撤,但最后出了一個模型之外的狀況,之前賺的都虧回去了(把員工的錢都虧回去了,因為之前回報實在太好,員工的工資、業(yè)績提成都再投入了)。后來,基本是原班人馬,又創(chuàng)立了一個基金,把杠桿率降下來了,一直是高回報,低回撤,最后又是出了一個黑天鵝事件,把前面賺的都虧回去了。但也有長期屹立不倒的例子,比如文藝復興對沖基金。其實它也階段性地出現(xiàn)過讓投資者很吃驚的回撤或者風險,證明任何策略要做到長期高回報低回撤都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呢,買這類產品,要信就全信,不要指望靠事先分析能判斷風險,萬一出了問題,也自己認栽。
Q:你期望10年后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
A:最期望中國偏遠鄉(xiāng)村的基礎設施與大城市市中心基本一致,那生活就太美好了。我完全不是因為博愛,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念。我喜歡到各個地方去逛,很多邊遠地區(qū)的風光很好,但基礎設施往往構成困擾,如果能改善的話,樂趣就多多了。
另外,從投資角度來說,如果中國邊遠農村基礎設施都能達到一線大城市市中心的水平,那么中國國內市場的規(guī)模大概可以擴大6倍,我持有的股票都要賺大錢了。
Q:有人以一線城市房地產租售比過高為由,認為房價存在泡沫,但也有人認為一線城市結構性供給不足,所以不存在泡沫。你認同哪種觀點?
A:那得看怎么定義“泡沫”。 如果用現(xiàn)金流回報的辦法“估值”的話,那么當然存在泡沫,甚至泡沫很大。如果說價格會跌才叫泡沫的話,我不知道。泡沫只有破滅了才是泡沫,這不是我說的,是格林斯潘說的。
Q:很多人說股市“一賺二平七虧”,這個規(guī)律也適用于那些基金嗎?
A:這個說法應該是按賬戶來講的,當然也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至于你說基金,中國主動管理型的基金長期跑贏指數,指數又長期跑贏散戶整體,所以主動管理型的基金是遠遠跑贏散戶整體的。
至于原因,主要是兩個:相對而言,基金投資更加專業(yè),肯定有一些專業(yè)收益;基金永遠在市場,而大部分散戶只在牛市中后期進場,在熊市退出市場。這一進一出,收益差別大了去了。
Q:騰訊和老干媽的事件,騰訊是受害方,為什么大眾都在老干媽一方,沒人同情騰訊?
A:一個是看誰占理。這個事情按現(xiàn)在的版本,老干媽是無辜的,而騰訊是鬧了烏龍。二多是看強弱,大家天生會同情弱者,質疑強者。作為公司來說,騰訊當然比老干媽強大很多。
Q:你怎么看這次Facebook遇到的少數廠商的廣告從社交媒體下架的事件?
A:市場情報公司Pathmatics匯編的數據顯示,2019年廣告支出最高的100個品牌為Facebook貢獻了42億美元,約占該平臺廣告收入的6%。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加入抵制活動的公司中,只有3家(聯(lián)合利華、Verizon和戶外設備零售商REI)是在Facebook上廣告支出排名前100的客戶。
理解這個事情,就要了解現(xiàn)在Google、Facebook,以及中國的百度、今日頭條、微信朋友圈的廣告,與人們傳統(tǒng)印象中的媒體廣告有很大的區(qū)別。最主要是兩條:效果可衡量,投放主體是眾多的中小企業(yè)。前者導致廣告投放不再是錦上添花的市場行為,而是企業(yè)經營、銷售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后者導致對于大的廣告平臺而言,任何單一廣告主占的市場份額都很低,或者說,平臺對任何單一廣告主的依賴程度都是很低的。
我們身邊特別好的案例是騰訊。騰訊同時經營融媒體廣告(比如騰訊視頻上的貼片廣告)和社交廣告。在過去兩年以上的時間里面,騰訊的媒體廣告業(yè)務持續(xù)下滑,而社交廣告持續(xù)上升。如果Facebook的廣告大多是前者(品牌廣告,大企業(yè)是投放主體),那么后果就太嚴重了。幸好,F(xiàn)acebook的廣告是以后者(效果廣告,中小企業(yè)是投放主體)為主。
Q:你怎么看黃光裕出獄和國美未來的發(fā)展?
A:黃光裕亂拳打死老師傅,現(xiàn)在他自己是老師傅了
Q:現(xiàn)在的陌陌和3年前相比有何變化?
A:主要的變化是:盈利比3年前多了,公司賬上的現(xiàn)金更多了,估值更低了。3年前用戶還在增長,現(xiàn)在用戶基本不增長了。重要的收入業(yè)務受到了政策影響。賞主的支付能力可能受到了大環(huán)境影響。通過內容、社交獲取用戶的大平臺參與了直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