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生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契機,結合內地城市對外開放的步伐。建設銀川大都市區(qū)的發(fā)展,城市建設面臨著許多新技術的應用和挑戰(zhàn)。在舊城改造中,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解決城市環(huán)保降音降噪問題,以及商業(yè)項目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新建項目對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地下多層停車場,配套功能設施的布置,不占地上有效面積,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豎向設計多層地下室已成為必然的方向。但在周邊原有新舊建筑物的制約下,對深基坑的施工安全與支護,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逆作法設計施工技術的應用,也成為銀川地區(qū)發(fā)展的新趨勢。
關鍵詞:逆作法施工技術;建設工程
逆作法設計施工技術,已經應用于建筑工程有2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國內一些施工企業(yè)也有較為成熟的施工經驗。對西北地區(qū)欠發(fā)達的城市來說,逆作法設計施工技術還是一個空白。結合當地的水文、地質情況,施工技術和施工條件,逆作法也是一種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推廣應用。逆作法施工技術對周邊原建筑和基坑穩(wěn)定的安全性、合理性、經濟性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
1 逆作法施工工藝的特點
針對多層地下室深基礎工程,利用地下室自身梁、板、柱結構,逐層施工做為地下圍護結構的剛性支撐體系,提高對周邊建筑物不同基礎埋深形式的安全性,不受影響并加以保障。減少其他方式支撐使用后的廢棄物,降低資源浪費,體現了低碳經濟和綠色建筑施工的要求。逆作法施工技術是在地下結構和基礎施工的同時,地上結構也同步進行施工。在總工期的關鍵線路中,地下、地上施工時間是并列關系,并且地下室施工可以與地上主體、安裝、裝飾裝修工程一起完成,互不干擾。所以,逆作法大大縮短了總工期?;又ёo與地下室外圍護墻做兩墻合一的連續(xù)墻,也可做基坑臨時支護的排樁和止水帷幕等。利用地下室各層結構的柱、梁、板做為外圍護墻的支撐體系,代替其它方式的錨索或內支撐安全防護措施。同時,降水只需要坑內降水,縮小降水范圍,縮短降水周期,降低工程投資成本。采用逆作法設計施工技術,減少深基坑露天作業(yè)時間,對施工環(huán)保減噪降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和投訴降到最小,并且能有效地增加下室的使用空間和建筑面積,提高地下室的最大利用率。
2 逆作法深基坑支護的類型與選擇
針對基坑周邊環(huán)境、工程水文地質情況和邊坡條件,結合地域特點。深基坑支護在沒有土釘噴錨、鋼管樁拉錨或鋼筋混凝土灌注樁錨索施工條件下,為了確保深基坑施工對周邊原建筑物基礎和城市環(huán)境不受影響,采取逆作法施工是確保周邊環(huán)境安全的一種施工方法。逆作法深基坑防護有地下連續(xù)墻兩墻合一、排樁、止水帷幕、咬合樁等多種方式。
2.1 地下連續(xù)墻
地下連續(xù)墻是深基坑圍護墻和地下室外墻二合為一,承擔上部結構豎向荷載和止水抗?jié)B,并形成完整桶體的剪力墻。墻厚一般在800mm-1000mm之間,抗?jié)B混凝土等級為P8,強度不小于C35,墻底坐落在滿足建筑承載力的天然土層,利用結構梁板作為水平支撐構件的施工技術。地下連續(xù)墻要有專項專業(yè)的施工圖設計,且進行專家論證和相關的技術檢測,作為施工技術的安全和質量保障。地下連續(xù)墻廣泛適用于基坑范圍內降水,基坑外自然水位不受影響的工程。
2.2排樁-灌注樁
鉆孔灌注樁工藝流程:埋設護筒→注入護壁泥漿→樁機就位(鋼筋籠制作)→鉆孔→排渣→清孔→吊放鋼筋籠→射水清底→插入砼導管→澆注砼。
排樁是延地下室外墻的外側設置安全圍護樁。是針對建筑外邊體形復雜,地下障礙物較多及周邊原建筑物影響較大的項目,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樁施工。樁的直徑600mm~1200mm,樁長根據土層地質力學計算確定,混凝土強度一般不低于C35。樁與樁的凈間距200mm~400mm。護坡樁成孔直徑小于等于800mm的樁,選用長螺旋鉆機為宜。對于黏聚力較低的土質,可采用膨潤土配制比例為1:1.05~1.15泥漿進行成孔護壁。排樁適用于開放式降水地區(qū),地質條件不受水位沉降影響。
2.3 止水帷幕
止水帷幕是水泥土的攪拌樁,樁與樁互相咬合形成的抵抗水頭壓力的抗水墻體。水泥土攪拌樁直徑為600mm,互相咬合150mm~200mm,深度低于基坑底面4m,水泥土配比為15%~20%之間,宜選用反螺旋雙鉆頭鉆機施工,止水帷幕是控制地下夾層水和不明水源滲透的有效措施。
2.4 三軸深層攪拌樁
三軸深層攪拌樁是為了深基坑施工,防止影響周邊原建筑基礎安全的一種土體加固措施,同時,也有效的起到止水作用。三軸攪拌樁是一臺鉆機有三根長螺旋鉆桿,同步成孔,并把配置好的水泥漿通過鉆桿噴壓到鉆頭位置,與土壤均勻攪拌形成的樁體。樁徑有650mm、800mm、1000mm三種,施工時,三根長螺旋鉆桿中,兩側的鉆頭為逆向旋轉,中間的鉆頭順向旋轉,水泥漿由兩側鉆頭注漿,中間的鉆桿排氣,形成均勻的注漿攪拌排氣系統,保證三軸攪拌樁的施工質量。三軸攪拌樁主要適用于加固較厚的松散土體或淤泥質土,通過加固硬化基坑邊的土體后,進行連續(xù)墻施工或做噴錨護壁的無肥槽施工技術。
深基坑安全風險性評估
根據周邊建筑和基坑變形的限制要求,場地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基坑重要系數應取1.1。地下三層基坑開挖深度一般為15.00m-16.00m左右,逆作法必須經過深基坑安全性分析和驗算,基坑支護結構對土體的安全性,最大位移不得大于20mm,水平位移速率不得超過2mm/d,且連續(xù)三日不得大于1.4mm/d,周邊累計沉降值不得超過20mm。若處理不當,邊坡的局部失穩(wěn)會造成邊坡的整體失穩(wěn),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安全事故。
3 逆作法設計
逆作法工程結構一般采用框架結構,地下部分豎向承載結構為一柱一樁,周邊外圍護墻為連續(xù)墻或后澆筑的抗?jié)B剪力墻。連續(xù)墻為邊坡支護墻和外圍抗?jié)B剪力墻合二為一,內做防水空腔保護墻,一旦出現滲水,通過空腔進行有組織的強排措施。
本工程為老商業(yè)街舊城改造項目,周邊建筑基礎具有多樣性和環(huán)境復雜。地下室外墻距相鄰建筑2.1m-8.0m不等,原建筑物舊樁拆除擾動土深度在8m-10m。因此,采用了排樁護壁的逆作法設計施工技術。
根據深基坑排樁護壁的相關計算,護坡樁直徑在負三層部位為Φ800mm@1200mm,在負二層部位Φ600mm@1000mm兩種。每個樁設置定位坐標控制,按編號分組分段控制灌注樁施工。在室外標高處,澆筑樁頂冠梁,冠梁截面尺寸為800mm×500mm和600mm×400mm,混凝土強度為C25。完成冠梁澆筑后,因外墻工程樁的一柱一樁與地下室剪力墻為整體結構,所以,外墻柱為格構柱構件,先施工外墻工程樁柱。工程樁與排樁必須保持200mm的凈間距,滿足灌注樁安放護筒施工。此間距為地下護坡樁100mm噴錨及防水層,100mm厚格構柱外包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層。
一樁一柱的格構柱和箱型柱與單樁的承載力在4700KN-13600KN之間,抗浮力為4400KN-7400KN左右,樁柱要同步施工,格構柱植入樁頂即基礎筏板標高下3m,在格構柱加工時,地下部分為一根通長柱,且考慮加長至少大于3.50m,做為調直架校正控制施工段。為了控制成本,中部土方開挖止-3.0m處,再進行中間箱型柱施工,避免截取調直架控制段的長度。
逆作法工程的設計施工技術是協同施工工況的重要依據。所以,施工工況設計也是編制施工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4 設計施工工況
4.1 本工程設計負三層,基礎筏板底埋深為-15.5m。
4.1.1 設計工況一:完成基坑邊坡支護樁及冠梁施工,混凝土強度達到85%時,開始將土方開挖至-3.00m,澆筑打樁機和調垂架施工的鋼筋混凝土墊層,鋼筋為Φ12@200的單層網片,混凝土強度為C25,厚度為150mm,滿足打樁機和吊車施工作業(yè),完成中部工程樁柱施工。
4.1.2 設計工況二:完成一柱一樁施工后,進行±0.00處梁板(即:B0板)的結構施工,使±0.00梁板對基坑支護樁形成完整可靠的內支撐體系,并且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做為地下逆作法的施工作業(yè)面使用。
4.1.3 設計工況三:將土方開挖至負二層的-8.50m位置,澆筑模板腳手架的素混凝土墊層,根據土質承載力和模板荷載,確定混凝土墊層的厚度和強度。進行負二層結構的梁、板、柱及剛性防水抗?jié)B混凝土剪力墻、樓梯、電梯井和坡道施工。
4.1.4 設計工況四:當負二層梁板拆模的同條件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值的100%方可拆模,并清理模板腳手架。繼續(xù)開始負三層土方開挖止-12.50m處。澆筑模板腳手架的素混凝土墊層,進行負三層結構的梁、板、柱及剛性防水抗?jié)B混凝土剪力墻和坡道等施工。
4.1.5 設計工況五:地下室負二層和負三層結構梁、板、柱、墻施工完成后,對深基坑支護排樁形成可靠的箱型內支撐結構體系。一次性將土方挖止基礎墊層的設計標高,進行筏板基礎的施工作業(yè)。
4.1.6 設計工況六:為地上地下協同施工工況。當完成B0板施工,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強度時,根據結構設計的荷載計算,地上工程框架結構可以施工到二層;當地下完成負二層梁板結構施工,負一層形成箱型內支撐體系后,地上框架結構可以施工到四層;當地下完成負三層梁板結構施工,地下各層已經形成可靠的內支撐體系,地上框架結構可以施工到主體封頂,并且地上施工不受限制。
逆作法工程設計施工技術
4.2 框架結構一樁一柱的樁,在施工階段為承載力抗壓樁,最終與基礎筏板協同受力,降水停止后為抗浮抗拔樁。為了提高灌注樁的摩擦力,采用后壓注漿技術。根據樁長沿樁身鋼筋籠外側,布一圈半硬質多孔橡塑DN50的注漿管,每根樁注漿管自下而上設三處,間距為5米。注漿壓力控制在1.2MPa-2.5MPa之間,注漿量控制在0.7m3-1.0m3,注漿水灰比為0.50-0.55。同時在鋼筋籠內側安裝三根豎向聲測管,做樁身完整性檢測。
4.3 地下室外墻邊柱為格構柱,中柱為箱型鋼管混凝土柱,柱內加強環(huán)板預留?400mm的貫通穿管孔,做為混凝土輸送管施工孔,澆灌混凝土時,先從柱內穿入?220mm混凝土導管,導管伸止樁底后,開始澆灌C30樁身混凝土。使混凝土將孔內泥漿反推到樁頂以上,混凝土澆筑至柱底標高時,及時更換為C40自密實混凝土澆筑,在鋼管內混凝土澆筑的同時,柱外側回填沙石,控制樁頂混凝土上升,保證混凝土高出設計樁頂標高不小于600mm。在地下室筏板施工時,將高出樁頂虛混凝土鑿除。
4.4 地下室中部混凝土箱型柱,外墻四周為格構式柱,柱底部埋入樁內3.0m。要求框架柱軸線偏差控制在±10mm內,豎向偏差應控制在1/500以內,框架柱水平位移應小于50mm.水平方向轉角應小于2度,絕對位移應小于30mm。
4.5 地下逆作法自上而下施工,剪力墻在每層結構梁板處設KZL暗梁或SL深梁。為了有效控制地下工程投資成本,減少基坑深度,地下車庫負二層和負三層采用300mm后無梁樓板和板內暗梁,鋼筋在柱帽處通過鋼牛腿與鋼柱焊接受力。
4.6 逆作法工程一般施工場地狹窄,利用部分B0板作為施工場地,所以B0板要劃分荷載分區(qū)。本工程在B0板上進行土方作業(yè)和材料進出的區(qū)域,采用型鋼梁和200mm厚的雙向雙層C40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設計施工,其區(qū)域荷載設計值為50KN。
4.7 根據逆作法施工方案,分別按施工流水段預留出土口,地下用三臺75型挖機和兩臺30型裝載機向出土口轉運土方,地上選用一臺215型挖土機在出土口提土,白天用一臺50型裝載機轉存土方,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向外拉土。每天存土700m3左右,晚上繼續(xù)挖運,出土量可達到70-100車,約1000m3。將土方開挖至負二層的-8.50m位置,進行護坡噴錨施工。噴錨前先清理平整基坑樁側的垂直面,在排樁上種植噴錨鋼筋網片的錨固鋼筋,錨固筋為Φ14@300沿樁豎向設置,網片鋼筋為Φ8@200,噴錨干灰配合比為水泥:砂:豆石(1:2.5:2)用專業(yè)設備噴錨。在噴錨砂灰達到一定強度時,進行防水找平層抹灰,選用3mm厚自粘防水卷材兩層,做為柔性二級防水層和保護層施工。
土方開挖隨著深度的增加,難度也隨著增大,經過逆作法施工經驗,應充分利用工程建筑設計的天井空間,在負二層(-8.50m處)放置挖土機,將地下土方提到B0板面,用裝載機裝車外運,此方法挖土效率最高。本工程采用75°的坡式自制提土機三臺,每臺平均提土3m3/4nim,日出土量50車約600m3。
5 逆作法施工環(huán)境及社會效益
5.1 降低施工噪音
由于逆作法施工先B0板整體澆筑,再向下挖土進行地下室施工,因此在施工中,能有效地起到降低噪音作用。
5.2 施工揚塵小
通常采取開敞式基礎開挖手段,易產生了大量的建筑粉塵,影響了周邊環(huán)境污染;采用逆作法施工,由于地下施工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下作業(yè),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揚塵
5.3 交通影響小
逆作法工程一般位于城市繁華商業(yè)區(qū),施工車輛管制嚴格,逆作法采取地上地下立體交叉作業(yè),白天內部施工晚上出土運輸,減小城市交通壓力。
6 結語
本文主要以實際施工采用的排樁支護,以柔性外防水加后澆剪力墻剛性防水相結合,框架結構一柱一樁的逆作法工程,設計施工技術進行經驗交流。
參考文獻:
[1] 逆作法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 董波.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4(14).
[2] 逆作法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研究[J]. 曾水珍. ?中華民居(下旬刊).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