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雅,劉 冠 Yang Boya & Liu Guan
(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 100083)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居室文化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在人們逐漸適應居室轉型所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家具也在應人們的需求逐漸轉變。皮沙發(fā),曾經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財富的象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皮沙發(fā)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多。本文將詳細列出改革開放以來,主要代表年代的居室文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以及當時人們的心理需求,并加以例證,為大家呈現我們身邊的興衰史。
自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人們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對物質生活產生了極大的需求。而最直接反映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就是家具的變化。皮沙發(fā)帶來的奢華視覺感受以及舒適的親膚材質成為了新時代家居競相追逐的對象。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皮沙發(fā)一度成為了身份與地位的象征。本段將選取一具有代表性的沙發(fā)品牌,通過其各階段的沙發(fā)樣式,來分析皮沙發(fā)的不同發(fā)展階段。
其實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皮沙發(fā)已經在上海等大城市掀起了一番熱潮,但緊隨而來的六十、七十年代的特殊背景將皮沙發(fā)打上了揮之不去的烙印。當皮沙發(fā)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已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左右[1]。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國經濟大發(fā)展使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來,而富起來的人們開始追求身份與地位,20世紀90年代左右,皮沙發(fā)開始在我國集中出現,室內家具也不再滿足于樸素的布面沙發(fā),而是更多地傾向于視覺感受奢華亮麗的皮沙發(fā)。
左右沙發(fā)創(chuàng)始于1986年,是中國的本土品牌,而20世紀80年代,正是處于中國的大轉型時期,左右沙發(fā)一路發(fā)展至今,也算是見證了中國近40年沙發(fā)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康家庭的象征就是組合家具以及成套的皮質沙發(fā),在中央放置黑白電視(圖1)。八十代末,客廳的家具仍然是以滿足家庭基本需求為主,整體風格比較單一[2],人們對于椅子和沙發(fā)也沒有具體區(qū)分,那時的家具更加注重實用性(圖2)。到了20世紀90年代,設計開始在家具行業(yè)萌芽,這款沙發(fā)在當時因其體量大、用料足、元素繁復,以“驚世駭俗、美輪美奐”著稱,可以從外表看出滿滿的奢華感(圖3)。1990年亞運會的召開,讓人們感受到“賓館風”家居風格的特點。于是,如“賓館風格”般體量的皮質沙發(fā)成為了體現身份與地位的標志(圖4)。從此皮沙發(fā)被看作是一個家的門面,即使是狹窄的客廳也要想辦法放進一個碩大的皮沙發(fā),在當時,皮沙發(fā)儼然成為了一個展示家庭經濟實力的工具[3]。
左右沙發(fā)發(fā)展至今已有34年,作為中國本土沙發(fā)產業(yè)的帶領者,可以說是緊隨著時代的步伐,通過研究這個品牌在某一歷史階段的沙發(fā)品型,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需求所在。
21世紀可以說是中國“精神文化復興”的世紀,在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大轉型后,經濟水平迅速提高,在國民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人們開始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室內裝修風格,也不滿足于一成不變的生活體驗,個性化的室內風格逐漸被人們喜愛[4]。曾經流行的“賓館風”“炫富風”都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則是百花齊放般的各種客廳風格,近40年迅猛發(fā)展的經濟,近40年既平穩(wěn)又和諧的社會,讓新一代的中國人無論是審美還是文化底蘊都有了質的提升,不再隨波逐流,而是聽到了內心自己的聲音。客廳應該如何裝扮?不同家庭已經有了不同的想法,地中海風格、北歐風格、日式風格、工業(yè)風格、中式風格等,人們開始關注每種風格背后的藝術能量對于家庭理念的詮釋以及對于人生價值的彰顯[5]。隨著家庭空間與功能的不斷細化,沙發(fā)已經不再局限于客廳,皮沙發(fā)也不再是客廳的主角。而從皮沙發(fā)的興衰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居室文化的演變。
圖1 1988年左右沙發(fā)實拍老照片
圖2 左右沙發(fā)在1989年設計的一款沙發(fā)
圖3 烙印90年代印記的左右經典老沙發(fā)
圖4 賓館風格皮沙發(fā)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三種物品是“收音機、手表、自行車”,而在八十年代中,新的三大件變?yōu)椤昂诎纂娨暀C、單缸洗衣機和單門電冰箱”??梢钥闯觯紦藗冃闹兄饕匚坏募矣秒娖髡谟尚≈饾u變大,直至八十年代末三大件成為了“彩色電視機、雙缸洗衣機和雙門電冰箱”。改革開放后,隨著住宅所使用的家用電器逐漸增多,我們的住宅也隨之擴大了使用面積,輔助面積變得更多,也成為必然的趨勢。同時,由于每種電器的使用需求不同,對住宅的設計要求也隨之增高,居室也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空間劃分[6]。
進入21世紀后,電視可以說是家中必備的電器,并且難以被取代,我們也見證了電視從最初笨重的外形一點點變成了液晶、超薄款??措娨曇仓饾u成為了家庭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沙發(fā)也隨之得到廣泛應用。但今天,隨著手機、ipad等眾多電子設備的興起,電視也已經不再是必不可少的電器,尤其是現在的八零、九零后,在家的生活早已不再是以電視為中心,隨之取代其位置的反而是書架等,于是奢華又占地方的皮沙發(fā)也不再是今天人們的第一選擇。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決定一個住宅房屋尺度大小的是床,而不是現在占據我們起居室主要位置的沙發(fā),由于當時住宅面積有限,“廳”還沒有大面積出現,沙發(fā)也自然不會大范圍使用。對于住宅類型的區(qū)別也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三室一廳一衛(wèi),而是單純的一室戶、二室戶,而所謂的兩室戶也只是兩個房間加上一條連接房間的過道,并沒有太多的公共空間,僅僅靠的是“生理分室”,并不能滿足一個家庭生活的過多需求[7]。
1985年至1986年,曾經展開了全國范圍內的房屋普查,城鎮(zhèn)住房中成套的住宅,即由起居室、臥室、廚房、廁所和客廳組成而供一戶使用的房屋占總數的24.29%,這說明人們已經出現了一戶一套的意識,但還沒有普及。1987年,我國出臺了住宅設計規(guī)范,其中規(guī)定: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必須是獨門獨戶[8]。進入1992年,中國開始實行小康住宅,對住宅按套型進行設計進一步明確,每套住宅至少包括臥室、起居廳、廚房、衛(wèi)生間等基本空間??蛷d的大范圍出現再加上電視的使用,讓每個家庭形成了客廳文化,飯后家人圍坐在電視前成為了家家戶戶必有的活動,隨之人們對于沙發(fā)的舒適性與外觀的要求就越來越高。
以上海城市住宅為例,1985年“滬住-5型”多層住宅,該戶型為一梯四戶,單元北廊式住宅,北面設橫向單跑樓梯以及內廊,連接四戶。四個戶型均為小過廳的形式,并沒有直接采光且占地面積較小。戶內功能空間面積僅達到居住標準的最低要求,僅能滿足一般生活需求[9]。1994年上海三林苑多層住宅,該住宅為一梯兩戶單元式住宅,其以廳為主要組織功能的公共空間。2002年的上海綠城高層住宅,該住宅為一梯三戶塔式住宅,客廳和餐廳南北通透,相較于之前的戶型這個戶型將廳的功能更加細化,分為起居會客以及餐廳功能。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可以看出從1985到2002年之間,短短17年時間,就上海城市住宅空間形態(tài)而言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由1985年的“過道廳”到2002年的起居室再到今天家家戶戶必有的客廳,廳在居室空間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人們對于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一開始的連接作用到今天的會客、休息作用,都說明了客廳不可動搖的地位??梢哉f客廳文化的出現是皮沙發(fā)興起的主要原因。今天隨著家庭結構逐漸小型化,很多家庭都已經不再局限于客廳活動,反而更加注重個人空間的營造,奢華、體積大的皮沙發(fā)也隨之衰落。
在改革開放初期,“廳”在城市住宅中還只是起著連接各個房間的過道作用,當時人們對于住宅的要求僅僅是“住得下”,還并不能考慮其他功能。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家庭活動的內容也逐漸變得多樣化,不再僅僅局限于吃飯、睡覺。居民的生活模式逐漸豐富,曾經功能性單一的住宅也開始迎來了聚會、娛樂、學習或者工作等新的功能。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在住宅面積大小不變的情況下,設計師只能通過豐富和完善其房間功能來滿足居民對于住宅的需求[10]。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于客廳的需求大都是聚會,會客,每當過年時,親朋好友圍坐在沙發(fā)上,這樣的畫面應該在我們身邊非常常見。但對于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沙發(fā)對于他們來說更重要的功能是休息、放松,人們希望回到家可以第一時間體會到身心放松的感覺,所以現在人們對于沙發(fā)的材質與款式也有著不同的需求[11]。
本論文筆者從我們身邊常見的家具皮沙發(fā)入手,討論與研究其與居室文化之間的關系,皮沙發(fā)在中國市場的興起與衰落,看似是正常現象,實則與我國居室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文所指的居室文化不僅包括空間意義上的變化,還包括當時的時代背景與人們的需求變化,時代政策的調整與人們心理的變化,都會為我們身邊的事物帶來巨大的影響。家具作為居室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直接反映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同時也是各時期居室文化發(fā)展變化的隱喻。皮沙發(fā)可以說是一個時代家具的代表,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出人們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反應出中國居室文化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