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星宿文化不僅博大精深,還流傳著很多美麗的傳說,同時也充分顯示了古人的智慧。我們在中國古代的星官中,既能看到集市,也能看到戰(zhàn)場,還有天帝的宮殿和官員辦公的場所,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最為形象的體現(xiàn)。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星空的看法十分獨特,把星座稱作“星官”,可以說星官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xué)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對天空中一些重要的星星進(jìn)行命名,并對星空進(jìn)行分區(qū),這也為中國特色的星官體系奠定了基礎(chǔ)。
星宿博大精深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于占星的目的,有非常多的占星家對恒星進(jìn)行了大量的觀測。為了觀測時記錄和記憶的方便,中國天文學(xué)家在這一時期命名了許多的星官。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甘德、石申和巫咸三家所命名的星官。三國時期的陳卓將他們?nèi)烁髯悦男枪俸喜⒊?83個星官,共包含1465顆星,這樣的星官系統(tǒng)一直為后代所沿用。
古人又將黃道、赤道附近的星空,環(huán)天一周分成大小不一的28個部分,每個部分叫做一宿?!八蕖庇型A簟⑦^夜的意思,這個命名來源于月亮。月亮在天空中運行一周大約要28天,每天晚上都會停留在一片天區(qū)里,就像是這個夜晚要在這一宿中留宿。在這二十八星宿中,每片天區(qū)都包含著眾多星官,人們選擇其中一個星官為代表來命名這一個星宿。
后來,古代的天文學(xué)家進(jìn)一步將二十八星宿合并為四個大區(qū),分別表示星空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而且也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相結(jié)合,并非常有想象力地以四種傳奇的動物來命名,稱之為“四象”,每象七宿。
在春季和初夏交接的夜空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連起來,像一條飛舞的青龍,即東方蒼龍;斗、牛、女、虛、危、室、壁在夏季和初秋的夜空中形成相纏的龜蛇,這是北方玄武;到了深秋,夜空中的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又像一只兇猛的白虎,即西方白虎;最后井、鬼、柳、星、張、翼、軫會出現(xiàn)在寒冬春夜時期,如同一只振翅高飛的鳥兒,因此叫做南方朱雀。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了天上四個方向星座的坐標(biāo)標(biāo)記,也成為地上四個方位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人間的神獸。而古人對這些神獸充滿了敬畏與崇拜之心。
傳說美麗動人
博大精深的星宿文化在文人墨客筆下,產(chǎn)生了一些傳奇與膾炙人口的歌謠,代代相傳后,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文曲星:主管文運興衰的星官 文人墨客筆下的北極星和北斗七星中的四顆星又叫魁星??蔷褪俏那牵步形牟?,簡稱文星,因名帶“文”字,古人附會為主管文運興衰的星官。
民間信仰、預(yù)言書及文學(xué)作品中,認(rèn)為商相伊尹、文財神比干、宋朝開封府尹龍圖閣直學(xué)士包拯、宋相范仲淹、文天祥和《白蛇傳》男主角許仙的兒子許仕林等皆為文曲星轉(zhuǎn)世。但最廣為人知的文曲星的化身,是梓潼神(文昌帝君),原是晉朝人,姓張名亞子,居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東晉寧康二年起兵反抗前秦苻堅時陣亡,被奉為梓潼神。
牛郎織女:七夕節(jié)的鵲橋相聚 位于銀河兩邊的牛宿和女宿衍化出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牛宿又叫牽牛星、牛郎星、扁擔(dān)星,在銀河?xùn)|,共有六顆星,其中三顆星好像一個人挑著擔(dān)子走路。女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三宿,又叫織女星、天孫星,在銀河西,共有三顆星,成等邊三角形,好像織布梭子。
到了漢代,牛郎織女二星完全人格化。《古詩十九首》有云:“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詩歌寫了織女隔著銀河遙望牽牛的愁苦心情。
昴日星官:《西游記》捉妖 《西游記》第五十五回寫了唐僧師徒在毒敵山琵琶洞被蝎子精圍困,多虧昴日星官下界捉妖的故事。
昴日星官住在天上的光明宮,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雞”。其長叫一聲,蝎子精現(xiàn)了原形,再叫一聲,蝎子精渾身酥軟,死在面前。昴日星官也就是昴宿,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四宿,中國民間稱冬瓜子星。
“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
二十八星宿之分不僅有美麗的傳說,也充分顯示了古人的智慧。
古人覺得天上的世界就是地上社會的反映,因此在星官的命名上,從天皇大帝至太子,從戰(zhàn)場到市場,從武器到農(nóng)具,應(yīng)有盡有,全被搬上了天,幾乎按照人間的樣子在天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比如,天鉤、天廚、天船、天倉、軍市、弧矢、天槍、器府、太子、尚書、女史……可以說,中國古代的星官體系,讓我們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社會的模樣。這是為什么呢?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哲學(xué)思想中,對世間萬物的認(rèn)識,就體現(xiàn)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疤烊撕弦弧钡乃枷胝J(rèn)為,宇宙是一個大的天地,宇宙萬物和自然界與人應(yīng)該是和諧統(tǒng)一的。人與天地相合一,所以人們看到的天象是感應(yīng)到上天的啟示,而天上的世界也和人間一樣,如同池中的倒影。因此,我們在中國古代的星官中,既能看到集市,也能看到戰(zhàn)場,還有天帝的宮殿和官員辦公的場所,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最為形象的體現(xiàn)。
(《投資與理財》2020年第6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