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檔電視調(diào)解節(jié)目,一位大爺求助電視臺幫忙要回自己去年贈送給裝修師傅的家具。大爺說,去年他新家裝修時認識了裝修師傅,當時把自己的舊家具送給了裝修師傅,雖說是舊家具,但都是名貴家具,有些還是進口的,買時價值30 多萬。裝修師傅說,當時是大爺更換新家具,舊的不要了,讓他拉走的,他搬運這些家具包括后期維修安裝共花了3000 多元,大爺要回的話需要補償他因搬家具所花銷的3000 多元費用。但大爺堅決不出一分錢,說自己的家具讓他白用了一年就夠吃虧的了,哪有再花錢的道理。
事情的矛盾在于,當初贈送時因為雙方是朋友關(guān)系,現(xiàn)在反悔要回是因為不是朋友了。大爺話說到這里,我聽明白了,裝修師傅拉走大爺名貴的舊家具,這個人情他后期沒有償還,或是償還不到位,所以大爺心理不平衡,一怒之下要回自己的家具。
母親看到這里說,看到?jīng)],不能白收人家東西,錢和情拎不清了吧?
母親一輩子太較真,親朋送她東西,她總是要付給人家錢,對方不收錢她堅決不要,她的口頭禪就是“人情太貴,不如錢便宜”“親兄弟,明算賬”。一次,母親同學家里有臺舊冰柜不用了,正好母親開超市,便要送給母親,夏天用來盛冰糕。母親說,我們家有冰柜,不需要了,但可以和她一同去舊貨市場賣了。那天,母親和同學拉著冰柜去舊貨市場,問了幾家都只出200 元,母親問同學賣不賣,同學說,反正沒地方擱,200 就200。母親當場掏出200 元遞給同學,說冰柜她買了。
其實我們家是真需要一臺冰柜,買臺新的太貴,買二手的又怕被坑,母親同學這臺舊冰柜知根知底,質(zhì)量沒問題,價格還不貴。我戲謔母親,最關(guān)鍵還不欠人情。母親說,咋不欠人情呀,至少人家價值200 元的東西本打算免費贈送的,這份情義得記著。母親就是這樣的人,錢是錢,情是情,一手交錢,一手人情,這個人情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有能力多還,沒能力少還,哪怕只有一句感激的話,對方也知足滿意。
母親這種處世法則也影響了我。我剛參加工作時,供銷科老張的父母開了家油坊,同事們都找他買花生油,買十斤他會免費送一斤香油,他們都樂呵呵笑納。但我每次都不要香油,說我們家人不愛吃。后來我聽同事說,這老張貪得無厭,老讓同事給他開“綠燈”,幫他辦一些違反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事兒。但老張從未“難為”過我,因為他知道我這人太過認真了,問也白問。
后來,老張東窗事發(fā),被領(lǐng)導炒了魷魚,不久他自己開出租出了車禍。我聽說后去醫(yī)院看望他,因為我還記得他免費送我的那瓶香油,雖然我沒要,但他這份情義我收下了。出院后的老張,每次開車在路上遇到我了,都要按一下喇叭,從車窗里探出頭來,問用不用捎我一程。
人世間的情義就這樣簡單,錢歸錢,情歸情,才能在交往中占主動,看似淡如水,實則暖情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