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萌
【摘 要】 目的:探索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血液透析期患者90例進行研究,將其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5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使用心理干預,使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比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同時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的SAS(22.58±5.49)分、SDS(23.74±5.66)分,對照組患者的SAS(39.72±6.77)分、SDS(39.48±6.48)分,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84.44%,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開展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讓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 心理干預;尿毒癥;血液透析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nursing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uremia.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andom table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nursing.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nxiety state and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motional state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n the nursing service was compared.Results: SAS (22.58±5.49) and SDS (23.74±5.66) scores were obtained in the study group.SAS (39.72±6.77) and SDS (39.48±6.48)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servic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7.7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4.44%). The comparison was meaningful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uremic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motional state of patients, enable patients to actively face the disease, better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service.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ed in the clinic.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remia; Hemodialysis
尿毒癥是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是多種腎臟疾病發(fā)展至終末期的代謝紊亂綜合征[1]。尿毒癥造成的腎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病變會讓體內的大量有毒物質無法進行過濾,使得大分子代謝物堆積在身體中,加重了軀體上的不適感,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最佳的治療方式是血液透析,也可以稱為腎臟替代療法[2]。血液透析治療將會貫穿尿毒癥患者余下的所有生命,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會加重生理上的痛苦,讓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負面情緒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甚至是拒絕治療,如此惡性循環(huán)對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3]。本文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血液透析期患者90例進行研究,探討了心理干預的作用,現(xiàn)將結果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血液透析期患者90例進行研究,將其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5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3.46±10.22)歲,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15例、慢性腎盂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10例、高血壓腎病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4.11±10.08)歲,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16例、慢性腎盂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11例、高血壓腎病4例。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尿毒癥,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研究,兩組患者的常規(guī)資料無顯著對比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具體方法: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患者的病情進展、患者自身的性格特點、經濟狀況以及家庭背景,通過溝通技巧獲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傾訴,患者的心理變化通常是不愿相信自己是尿毒癥,逐漸采取被動和消極的辦法,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沒有希望,馬上就會離開人世。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通過引導的方式讓患者接受自己的疾病,適應患者的角色,讓患者改變“我馬上就要死了”的消極心理,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主動配合治療。另外,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團隊輔導,讓患者每3例為1組,互相講述自己的心理壓力,幫助患者釋放心中的痛苦,患者與患者之間相互鼓勵能夠提高對生活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使用焦慮(SAS)、抑郁自評量(SDS)表對比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負面情緒越嚴重;同時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建立Excel數(shù)據表格,將收集到的數(shù)據錄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及四位分數(shù)M(QR)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軟件結果顯示P<0.05則代表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對比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比情況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尿毒癥的治療周期非常長,發(fā)病期的患者需要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才能延長生命周期[4]。但是長時間的血液透析治療無疑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讓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隨著近些年來醫(yī)療模式的改變,患者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良好的心理體驗能夠幫助患者協(xié)調激素水平,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的依從性[5]。也正因如此,大量的醫(yī)院管理者開始大力推廣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護理模式,也更加重視心理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心理護理是優(yōu)質護理的體現(xiàn),它要求護理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幫助患者釋放負面情緒,通過科學的護理干預提高心理舒適程度[6]。心理干預能夠讓護理人員更加深入患者的內心世界,找到消極情緒的主要原因,對此開展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性,還可以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形成。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穩(wěn)定能夠保持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穩(wěn)定,從而控制血壓、心率水平,減少心理應激狀態(tài)[7]。盡管常規(guī)護理中包含心理干預,但是大部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繁重,多是對癥處理,重視臨床癥狀和并發(fā)癥的控制,對心理干預較為忽視。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多種心理學的技巧進行心理干預,效果更加理想。對于尿毒癥患者而言,多會有一種無奈感,不相信自己患病的事實,這種想法逐漸擴大會讓患者進入消極的困境中[8]。加上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會產生大量的費用,患者會逐漸喪失治療的信心。所以對于尿毒癥患者心理干預的關鍵就是讓患者接受自己的疾病,讓患者明白通過合理的治療護理,疾病是可以控制,讓患者像健康人一樣生活,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除了進行直接的心理干預以外,還可以進行團隊輔導,增加同類病患之間的交流,通過這種方式患者與患者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鼓勵,強化對疾病的認識,進一步加強患者積極治療的認知。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開展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讓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 劉梅.心理干預對改善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負面心理情緒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9,06(08):254-255.
[2] 孔云,馮憑.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臨床觀察及策略研究[J].健康大視野,2019,(03):123.
[3] 馬春玲.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美學美容,2019,28(05):138.
[4] 陳素麗.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作用分析[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19,(02):137.
[5] 范彥博.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08):246.
[6] 段曉薇.對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04(26):26.
[7] 蔡建,李儉敏,羅意女,等.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效果研究[J].母嬰世界,2018,(23):202.
[8] 孫繼娟.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的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