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
[摘要]當前,很多學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情況,他們內在的責任意識在不斷弱化。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班主任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否則就會導致班集體的渙散。班主任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氛圍;要巧借良好的教育契機;要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要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要關注小事,因勢利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初中生;責任意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21-0079-02
責任意識既是一種自覺意識,又是一種傳統美德。責任意識是每一個社會公民必須擁有的意識。功利主義對學生人格的影響日趨明顯,很多學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情況,他們內在的責任意識在不斷弱化。班主任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用愛灌溉,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班主任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就要主動去愛每一個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在管理學校時會在學校中懸掛這樣的標語:“熱愛你的媽媽吧r‘熱愛你的同學吧!”“熱愛你的老師吧!”可見,學生要懂得什么是愛以及如何去愛。不要以為初中生已經十分成熟了,其實他們的內心仍十分地敏感、脆弱,一旦缺乏了基本的愛,他們就會陷入干涸生硬的情感泥潭之中,這樣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班主任要在積極落實班級管理制度的同時,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關注和愛,讓他們在充滿愛的氛圍中孕育基本的意識。班主任要用愛去感化、用愛去激勵每一個學生大膽拼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被愛”的狀態(tài)中懂得什么是愛以及如何去愛。
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會受學生內在意識的影響。在愛的滋潤中,學生能夠形成積極良好的行為認知,并進一步激活自身的責任意識。
二、積極點撥,巧借良好的教育契機
初中生的自主意識已經有了較為鮮明的生長,他們常常會對故意設置的教育內容持有防范情緒,尤其是班主任煞有介事的教育與批評,有時不但不能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反而會引發(fā)他們的逆反心理。這就意味著班主任要能夠巧妙利用自然形成的契機積極點撥和引導學生,實現對學生責任意識的“無痕”培養(yǎng)。
比如部分班主任在發(fā)現班級中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及時整理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之后,簡單粗暴地直接點出問題所在,甚至將學生姓名公之于眾,進行所謂的教育與引領。他們這樣做往往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可以不動聲色,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然后抓住契機及時進行引導。比如在學生外出上體育課時,班主任故意將桌面上亂七八糟的學生的文具盒拿走,當這些學生找不到文具盒時,再將文具盒還給他們并對他們進行點撥與教育,告訴他們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給班級營造一個整潔的環(huán)境,這是作為班級一員的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學生,學生更樂于接受,從而有利于他們責任意識的形成。
三、樹立榜樣,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隨著初中生自主意識的不斷形成,他們對于生活、學習有了自己的思考與認識,但學生的這種思考與認識有時候容易受到各種價值思潮的影響。初中生喜歡崇拜偶像,如果不加以引導,他們就會陷入過度追星的泥潭之中。班主任要為初中生樹立典型的、正能量的榜樣,讓他們“趕有榜樣、追有目標”。
比如,班主任可以整理出班級中一些典型的良性事件和現象,向學生積極展示榜樣學生的具體言行,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認知體驗。
班主任要積極發(fā)揮班級中榜樣學生的示范作用,引導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向榜樣學生學習,這樣有利于煥發(fā)全班學生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四、角色體驗,豐富實踐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責任感由責任情感、責任意識、責任行為和責任認知構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擔任不同的角色,這樣學生便可以了解到不同角色應該承擔的任務和責任,從而培養(yǎng)責任意識。
如筆者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實行班干部輪換制。輪換的職務包括班長、副班長、生活委員、紀律委員、衛(wèi)生委員、各組組長、科任代表、學科領讀員等。班干部每個月輪換一次。這樣,每個學生便都有擔任班干部的機會。當某一學生擔任班干部時,他會意識到其他學生都盯著他,這會促使他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一旦做不好,其他學生就會說:“你是班干部,你應該做好。你都做不好,那便沒有資格來說我們。”這樣,擔任班干部的學生就會認識到自己應該對工作負責,應該起表率作用。其實,現在的青少年不是沒有責任意識,而是在優(yōu)渥的條件下沒有得到應有的激活責任意識的機會。在家里,他們都是小祖宗,除了父母以外,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伺候著,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就像溫室里的花朵。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們的責任意識不可能產生。在學校,學生參加的實踐活動越多,他們擔任過的角色也就越來越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他們的責任意識。同時,在活動中,他們承擔的責任越大,經歷的困難越多,他們的責任意識就越強。
五、關注小事,因勢利導
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來說,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班主任不僅要開展大型的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關注點點滴滴的言行細節(jié)以及微不足道的小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無小事”理念。對小事負責任是對大事負責任的基礎,每一個人強烈的責任感都是從小的責任意識中逐步累積起來的,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優(yōu)良的言行,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
比如,一張椅子倒了,一張廢紙屑落地了,很多學生可能會視若無睹,班主任就可以利用這一現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如果有學生主動扶起了椅子、撿起了地上的廢紙,班主任就可以通過表揚這位學生引導其他學生反思自身的言行,從而讓班級中涌現出更多的關心同學、關心集體的學生。
初中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班主任要著力引導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進行體悟與思考,讓他們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并在不斷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周進.芻議家庭德育環(huán)境的構建[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7( 12):19-21.
2]朱卉斌.家庭德育環(huán)境對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影響研究[J].文教資料,2017(18):173-174.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