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強
這里是東南勝地。
如果你久居都市,心情浮躁,想去田園阡陌放飛心靈,我推薦您去一個地方,在南陽城郊東南的“清茶一庵”——宛城區(qū)茶庵鄉(xiāng)。也許過去有美妙的傳說和生動的故事吧,至少有茶可品、有庵可居。五月的茶庵,藍天白云,鳥聲啾啾,沃野萬里,小麥豐收在即,路橋溝渠相映成趣,希望的田野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物,都是那么清新可人難忘,永遠是心靈的安放之地。
這里是鄉(xiāng)土氣息。
你可以沿著兩條路走,車過白河南,經(jīng)長江東路,然后沿著南唐公路一路飛馳,到茶庵路口向東就到了。你也可以過長江路后,穿白河街道魏營村向東走,再到白桐干渠,然后沿著渠西邊硬化路走,經(jīng)過該鄉(xiāng)的鄭營村、樊莊村,沿途看河水、魚塘,領略近水之樂。田園牧歌,是永遠割舍不掉的真情真意;鄉(xiāng)土味道,是刻骨銘心的兒時記憶。這里是我生命的出發(fā)點,成長的原始地,十幾年的難忘時光和歲月,是一生之中在這里留下的最深刻烙印。
這里是兒時樂園。
我的老家是袁黃莊,莊上有袁、洪兩大姓,相傳袁姓是從溧河鄉(xiāng)袁老家村搬遷過來,袁家不亂宗派,人人有輩分可查,同氣連枝,不斷成長。小小的村莊,可以為鄉(xiāng)的縮影。有六支渠經(jīng)過,澆灌著這一方水土。這里是田園風景,農(nóng)耕文明根深蒂固。平坦的道路,茂盛的莊稼,清澈的小河,碧綠的青菜。我家屋后有池塘,里面有蓮藕。釣魚,洗澡,采蓮蓬,打水仗,摸鴨蛋等兒時趣事記憶猶新,還有去水渠邊割草、放羊、摸螃蟹等倍感難忘。當時簡單、輕松、清貧、潔白的生活總是歷歷在目,越是到了中年越是不斷地回憶,越來越清晰,這是我曾經(jīng)的“百草園”。
這里有勤勞民風。
村民常年依村而居,紅磚灰瓦的建筑古樸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風吹日暖,春夏寒暑,躬耕不輟。務實重干,辛勤勞動,真誠待人,樂善好施的民風源遠流長。人勤地不懶,奮斗出幸福。守望村莊的人永葆勤勞本分、艱苦奮斗本色,用雙手打造一代又一代的幸福生活。有老態(tài)龍鐘、精神矍鑠的大爺,還在堅持勞作;有熱心腸、心直口快的大嬸還在村里吆喝,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走出村莊的人一直為人勤奮厚重,樸實自然,誠實守信,砥礪奮進,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為了對得起曾經(jīng)生養(yǎng)過自己的村莊。外出的游子們,多少次夜里深情地回望家鄉(xiāng),給家里親人打電話,滿滿的牽掛,返鄉(xiāng)的相聚那么寶貴,離別之時淚流滿面。
這里是學習凈土。
兒時難忘在夏日的晚上,老家那棵大槐樹下,爺爺給我講故事,我記得有善惡報應、才子佳人的情節(jié),我聽得津津有味。后來才知道是《三言兩拍》里的內(nèi)容。這是爺爺對我進行最早的文學啟蒙,如今回憶起來清新難忘。人近中年,走進雞聲茅店月的村莊,看見裊裊炊煙,聽到樸實的鄉(xiāng)音,那么溫馨親近。落日的余暉灑落一地金黃,村中的小河潺潺,還有魚兒在自由游動。河邊的楊樹黃葉飄落,有鳥兒在枝頭嚶嚶成韻。月白風清的夜晚,月如銀盆,漫天星斗,我難忘品讀《閑情偶寄》的樂趣,愜意風景和浸潤書香的曾經(jīng),回憶一下幸福滿滿。
這里是清靜之邦。
小時候看慣了黃土田園,十分向往都市流嵐霓虹。如今久在城市,處處鋼筋混凝土,車流人流不斷,又想回歸家園故土。如今家里人少了,只有小叔在家,他一生沒有成家,身體很健康,一直養(yǎng)羊種糧食,日子很簡單可是很開心。3年前,我在老家里的院子種了桂花、冬青、玉蘭,小叔不會打理,往往忘記澆水、排水,我也是栽種下去后只回去澆過一次水,從此再沒機會去精心呵護,20棵樹好在成活了10棵。如今雖然有雜草叢生,可是只要看到這一樹一草,就會倍感親切??纯瓷倌陼r在墻上寫的斑駁字兒,還有在河溝邊回憶雨天釣泥鰍的場景,煩亂的心忽然安靜下來,感到舒適熨帖。
這里有清茶一庵。
我一直在尋找故鄉(xiāng)的一茶一庵。雖然這里不產(chǎn)茶,也沒有建庵。我想起其實這里是有茶有庵。茶多是在午后,老家大樹下,父親會泡一壺茶,我也湊著喝,弄得我一直都是“茶客”。村民們很多都有午后喝茶的習慣,解渴解暑,茶香四溢。我小時候,村里很多家都種瓜,地里有很多用木材、鋼柴、茅草搭成的瓜庵。白天可以遮陽休息,晚上可以住并看瓜。我曾在暑假時,在瓜庵度過十幾天,無聊了就看書,如同《紅樓夢》里妙玉的櫳翠庵,如今這已成為遙遠而難忘的回憶了。
這里是永遠的根,是永遠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自己如同一個風箏,這里就是系住風箏的線,不管風箏在何處,和它永遠牽伴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