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紅色老區(qū),革命搖籃。在該縣新城區(qū)這片開發(fā)的熱土上,有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宜幸縣養(yǎng)正中學。這是宜章縣委、縣政府為滿足社會對優(yōu)質教育贅源的需求,傾心打造的一所高起點、高標準、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公辦普通高級中學。
設施完備,擁有一流的育人環(huán)境。學校坐落于宜章縣新城區(qū)玉溪河畔、騎田嶺下。項目建設總投資近6億元,占地面積近300畝,于2018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學校以高標準配置各類教育教學設施,包括綜合樓、教學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和教師公租房等。學校現有教職工24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8人,本科學歷233人,他們學識淵博、教藝精湛、樂于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正是這一個個響亮名字,譜寫成了屬于養(yǎng)正中學的華彩樂章。預計到2020年秋季,學校教職工將達370余入,學生達5200余人。
學校建有集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實驗室、錄播室、多功能報告廳于一體的綜合大樓;學生公寓均有獨立陽臺、獨立衛(wèi)生洗漱間,熱水全覆蓋;教室配有先進的“班班通”設備和云服務系統(tǒng);學生食堂兩棟,可保證5000人同時就餐。正在建設的體藝館內有可容納3000人的演藝大廳,以及籃球館、排球館、健身房、音樂室、畫室等。校園布局合理,功能分區(qū)明顯,校園集綠化、美化、凈化于一體,融花園、樂園、家園于一身,構成了獨特的校園風景線,是學生求學成才的理想圣地。
多措并舉
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校長胡耀平深知要把一所學校辦好、辦出特色,就必須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全校教職工平均年齡不到27歲,大多是剛參加工作的應屆大學畢業(yè)生,如何破解年輕教師活力有余而經驗不足的難題,幫助青年教師健康快速成長,學校管理層下了不少功夫。
實施校本培訓計劃。每周一下午安排校本培訓專題課。讓各學科組集體準備一堂優(yōu)質匯報課,再推選出一名青年教師來講授。授課主題不受限制,授課形式自由靈活,授課教師得到了鍛煉,聽課教師也收獲多多。
開展教學比武活動。設立“教壇新秀”獎。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比武活動,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全員參與,全程聯動,營造出團結協作、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良好氛圍,有效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組織教研論文評比,編印教師論文集。每學年開展一次論文評比,并將獲獎論文編印成冊。這既是對獲獎者的鼓勵,激勵青年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教研水平;又能給青年教師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實現共同進步。
開展教師專業(yè)考試。所有年輕教師參與全市高三教學質量監(jiān)測考試,以考促學,以考促教。
開展教學視導活動。每學期邀請3至5位專家成立視導專家組,對所有年級、科目進行視導,把脈課堂教學,提出解決方案,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學校教師成長迅速,教學教研成果豐碩。近一年來,學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共有30人獲獎,其中1人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4人在市級比賽中獲獎。教師撰寫的論文在國家級刊物發(fā)表‘篇,獲省級獎勵20篇,市級獎勵13篇,1人參與編寫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擬》(選修三旅游地理人教版)。參加課件、微課、教具類評比獲省級獎勵8人,獲市級獎勵2人。指導學生參與省、市組織的各類競賽活動共有182人(團隊)獲獎,被評為優(yōu)秀指導老師的有54人。
文化浸潤多元化教育促學生成長
養(yǎng)正中學的創(chuàng)辦,承載著宜章縣60多萬老百姓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作為學校的首任校長,胡耀平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寫好教育奮進之筆,如何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然而,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多,留守學生多,人校時文化成績和行為習慣都不甚理想。一方面是老百姓的熱切期盼,另一方面卻是困難重重的推進。他帶領管理團隊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抓實抓細日常管理,探索拓寬教育路徑,為學生成長成才鋪路搭橋,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踐行立德樹人,為學生扣好第一??圩?。學校堅持“以德為先、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秉承“養(yǎng)心正行、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活動載體,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周周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落地生根。
精細化管理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學校實行全寄宿制,在紀律、衛(wèi)生、學習、生活、文體等方面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管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生在學校的每個時間段、每個公共場合,都有老師的陪伴與關懷。
特長生培養(yǎng)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為適應新高考改革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音體美等特長生培養(yǎng)方面凸顯了自己的辦學特色。該校學生在科技創(chuàng)新系列比賽中有14人獲省級獎勵,15人獲市級獎勵;在市縣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中獲全市合唱一等獎、全縣合唱第一名、全縣群舞第二名,共26人獲獎;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中獲團體總分第二名,共有32人獲獎。
多元化發(fā)展拓寬學生成才新路徑。為打破文化學習瓶頸,學校高薪聘請曰語教師,開辦日語學習班,補齊英語學習有困難但其他學科成績不錯學生的短板;開辦信息化課改班,根據學生自愿原則提出人班申請,成立了2個信息化課改班;探索特長生教學合作辦學模式,邀請省內著名特長生培訓機構名師長期駐校指導,既為學生成才提供了最佳教研資源,也為家長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
創(chuàng)新推動逐步形成特色教育扶貧品牌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宜章是省級貧困縣、羅霄山片區(qū)扶貧攻堅縣,養(yǎng)正中學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教育扶貧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校48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全部安排了結對幫扶教師。幫扶教師每月至少與被幫扶學生開展一次談心談話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落實資助政策,強化勵志輔導,進行學業(yè)指導,給予貧困戶子女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愛。近兩年來,學校無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輟學,無一名建檔立卡學生的資助有遺漏,所有建檔立卡學生都能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雖然辦學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年,但學校狠抓教學管理,教師悉心育人,學生潛心求學,大氣典雅的校容校貌,追求卓越的師資隊伍,規(guī)范到位的學生養(yǎng)成教育在社會各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辦學成績實現了跨越式大發(fā)展。學校先后榮獲“宜章縣安全文明校園”“宜章縣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宜章縣精準扶貧。愛心助學。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等榮譽,教學質量已經邁入全市示范性高中前列。
新學校,新征程,新希望。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宜章60多萬父老鄉(xiāng)親的殷切期盼,養(yǎng)正人將以更扎實的工作迎接挑戰(zhàn),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勤奮為槳、智慧為舵,追求卓越,不負重托,為讓養(yǎng)正成為積淀深厚、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教育殿堂——養(yǎng)正人正滿懷信心地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