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這項熱血有趣的運動,它不是城里孩子的專屬,也是大涼山深處孩子的夢。
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在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鐵道兵希望學校,20名少年女子足球隊的小隊員每人都收到了一套新球衣,這是瀘州市龍馬潭區(qū)愛心企業(yè)捐贈的。
2019年3月,來自瀘州市龍馬潭區(qū)的8名援彝幫扶隊員利用工作之余為該校組建起了第一支足球隊,在援彝干部們的訓練下,這群從未接觸過足球的孩子便迅速地愛上這項運動。在去年6月舉行的涼山州青少年足球錦標賽U11組比賽中,這幫剛學球3個月的孩子,便拿到了全州第8名的成績。在此基礎(chǔ)上,對口幫扶普格縣前方指揮部又于當年11月成立了龍馬少年女子足球隊。目前,學校已在小學3~5年級選拔男女小隊員40多人。
現(xiàn)在,足球成了學校最流行的運動,孩子們在學習之余還能感受足球的魅力,甚至能通過足球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而這也將對他們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在涼山州布拖縣拖覺鎮(zhèn)中心校,16歲的沙作大名鼎鼎。兩年前,她帶領(lǐng)布拖縣拖覺鎮(zhèn)中心校女子足球隊,一路過關(guān)斬將,奪得當年涼山州中小學小學組女足冠軍。沙作是最佳射手,進了12個球,被稱為涼山版女“梅西”。
但決賽之前,沙作失去了父親。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媽媽對她說,要不就不讀書了?沙作的眼淚止不住掉下來,校長阿涼子拉止不住地心疼:“娃娃,你要堅強!我就是你的親人。”
沙作家在瓦都鄉(xiāng)的懸崖上,從家到學校車程兩個多小時。她在山坡上踢球、在樹林里踢球,幾個石頭一擺,就在坡坡坎坎中練習盤帶,一年要踢壞兩三雙鞋。各種幫扶政策向她家傾斜,子拉校長還把她接到學校生活,接受正規(guī)訓練。
“如果輟學,我多半嫁人了?!鄙匙髡f,“我很珍惜,我愛踢球,我想讀大學。”子拉校長非常支持她的夢想,復課后,組織她們積極訓練:“體育是山里娃娃的特長,也是他們走出大山的橋梁。真希望體育部門能夠幫助涼山娃娃走得更遠?!?/p>
脫貧決戰(zhàn)再造著涼山,孩子們的張張笑臉,就像朵朵索瑪花兒在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