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佩佳
摘 要
本文作者隨機選取西安某高校在?!?0后”大學生作為被試,進行問卷調查,研究00后大學生遭受家庭語言暴力的現(xiàn)狀,借此對家庭語言暴力行為進行分類,研究家庭語言暴力行為的成因、影響,并探究對策。
關鍵詞
家庭;語言暴力;00后;大學生;親子溝通
中圖分類號: G78;H0-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72
1 定義
語言暴力行為分為隱性語言暴力行為和顯性語言暴力行為,從狹義上看,所謂語言暴力行為,就是將用語不合邏輯和法律規(guī)范,欲通過不講邏輯的語言風暴,以語言霸權的形式,孤立和剝奪他人的某種權利,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傲R”是否定性語言的極端形式[1]。有明顯的謾罵、詆毀等侮辱歧視性的因素,從言語行為的明說意義就會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于顯性暴力言語行為;需要聽話人花更多心力去推導,如運用語氣、評價手段等,具有綿里藏針等修辭效果,傷害更含蓄、更間接,屬于隱性暴力言語行為[2]。本文中,家庭語言暴力行為界定了語言暴力行為實施的范圍,是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訴諸口頭或書面語言的形式使得他人精神上或心理上受到痛苦或傷害的行為[3]。本文中家庭語言暴力行為主要涉及父母對子女所施加的語言暴力行為。
2 研究的必要
溝通作為家庭與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開始研究,并取得了較為一致的結論, 即父母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與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存在相關,有問題的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的孤獨行為呈顯著正相關[4]。而家庭語言暴力作為不良親子溝通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影響父母及孩子間的認知評價與情感交流[5],除此以外,已有研究證明孩童時代的語言暴力是構成整個人類社會暴力的基礎[6]。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不斷進步,有研究表明,對比90后,00后親子關系的親和度和支持性增強,沖突有所緩和,依賴性有所上升[7],在這樣的背景下,家庭語言暴力行為是否隨時代變化而減少,內容是否發(fā)生變化,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以及促進家庭教育進步有借鑒價值。
3 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以某高校在校00后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1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66份,其中男生587人,女生679人,均是出生于2000年-2003年的大學生。
2)研究方法:以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問卷調查中涉及單選、多選、排序和開放題。
3)研究工具:結合以往關于家庭語言暴力行為與親子溝通的各類研究,設計制訂調查問卷,統(tǒng)計并分析數(shù)據。
4 家庭語言暴力行為的現(xiàn)狀
農村的家庭語言暴力行為更嚴重。在本研究中,1059名00后大學生表示父母近一年內使用過語言暴力,占總體的83.6%,其中農村學生有740名,占1059名遭受家庭語言暴力組的70%,也印證了“農村是家庭語言暴力重災區(qū)”[8]這一現(xiàn)象的客觀存在。
調查結果顯示,該群體中親密型親子關系的數(shù)量相比總體樣本水平,高出10%。由此可見,語言暴力行為影響下的親子溝通更加匱乏,親子關系也傾向于更加疏遠。
5 家庭語言暴力行為的分類
通過對1059條“你的父母往往如何實施語言暴力行為”這一開放性問題的結果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家庭顯性語言暴力行為主要集中在侮辱貶低型,如:“后悔生了你”等此類語言暴力行為占少數(shù),僅2%;而隱性語言暴力行為占據主導地位。
通過歸納總結,可將家庭隱性語言暴力行為分為以下八類:
(1)漠視型語言暴力行為
漠視型語言暴力行為指家長在主觀上忽略子女已成年這一事實,依舊充當子女的意見領袖,不尊重子女的個人意愿,在交流中并拒絕解釋所做決定背后的原因,要求子女直接服從安排的語言行為。如:“你必須”、“你懂什么”“你還小,聽我的”等。
(2)勸說型語言暴力行為
勸說型語言暴力行為是指家長用說教的方式,先入為主替子女做出自認為正確的決定而非子女個人意愿的語言行為,“殺傷力”相比漠視型語言暴力行為較為溫和,但是核心是一致的,即不平等交流,要求服從命令。典型句式:“我這是為你好......”
(3)比較型語言暴力行為
比較型語言暴力行為是指家長通過對比他人的優(yōu)勢與子女的劣勢,希望促使子女進步的語言行為,這是最高頻的語言暴力行為。樣本中00后大學生對“別人家孩子”的反感程度居于榜首,典型句式即:“你看看那XXX”。
(4)否定型語言暴力行為
此類語言暴力行為指家長通常對子女做出負面評價,如不贊同等,從子女穿衣打扮等各個方面進行否定的語言行為,例如:“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不爭氣”等。
(5)付出型語言暴力行為
付出型語言暴力行為主要是指父母通過陳述自己對子女的辛苦付出與巨大犧牲,要求子女達到自己要求的語言行為,如:“要不是為了你,我早都......”、“我們每天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
(6)夸張型語言暴力行為
夸張型語言暴力行為指父母不基于具體客觀事實進行評價,而將對子女的評價絕對化,將一個行為泛化到各個方面的語言行為,如:“啥都不會”等。
(7)預測型語言暴力行為
預測型語言暴力行為是指家長使用預測、假設、推斷等,對子女的個人規(guī)劃、未來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否定性評價的語言行為,如:“照這樣下去你就完了”等。
(8)放棄型語言暴力行為
放棄型語言暴力行為指父母通過表達放棄對子女的管教,以示自己的失望與不滿的語言行為,例如:“管不了你,愛咋咋地”、“你想干嘛都行,跟我沒關系”等。
6 語言暴力行為產生的成因
6.1 子女學業(yè)表現(xiàn)
上述語言暴力行為的發(fā)生有一個共同的情境,那就是家長對子女學業(yè)表現(xiàn)的不滿。一方面,說明00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思想仍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農村家庭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堅持,讀書考試進入體制內成了眾多家長心目中的唯一選擇。
6.2 家長受教育程度
參與問卷調查學生中,家長的最高學歷在初中及以下的,占59%,高中學歷占28.8%,本科及以上僅占11.2%,家長自身文化素質偏低,導致教育觀念落后,助長了暴力語言行為。隨著國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希望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使語言暴力行為有所好轉。
6.3 代際傳承
家庭語言暴力同教養(yǎng)方式一樣,存在一定的代際傳承性,在打罵教育中長大的父母,越是傾向于以訓斥的方式教育孩子⑨。因此,成長于專制環(huán)境下的家長,學會了漠視子女的意愿;學會了使用打擊多于鼓勵;成長于缺乏情緒控制環(huán)境下的家長,就需要學習一定的教育知識,形成新的教育思維。
6.4 夫妻感
夫妻感情和睦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的頻率更低⑨。在夫妻之間容易爭吵的情況下,教育子女也會傾向于使用語言暴力,且容易向子女抱怨、訴苦,說出譬如“要不是你,我早跟你爸離婚了”這類話語。因此,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至關重要。
7 長期遭受語言暴力行為的影響
7.1 習得性無助
顯性語言暴力行為和隱性語言暴力中的比較型等往往會加強自我否定,因此在長期的家庭語言暴力下,子女的行為會進入惡性循環(huán),加重對自我的消極評價,不再相信自己。
7.2 低自尊
付出型語言暴力行為往往會加重子女的心理負擔,容易使他們產生自責自罪感,進而產生低自尊,使他們消極地看待自己,產生“我不是個好女兒/兒子”等想法,從而覺得自己糟糕,變得敏感多疑,影響學業(yè)等。
7.3 沖突與依賴
漠視型和勸說型語言暴力行為容易導致親子沖突和過分依賴,在父母與子女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如果雙方都不讓步,就會損害家庭關系。如果子女習慣妥協(xié),則對形成獨立的人格與思維造成不良影響,阻止他們進一步適應社會。
8 減少家庭語言暴力行為的對策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庭語言暴力行為非但不會讓壓力轉化為動力,反而會起到消極的作用,對比90后,00后對親情有更高的需求[7],對尊重和平等有更高的要求,家長需要建立新型親子關系。針對親子溝通模式,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1)建立包容型溝通模式
家長要接納子女的不完美。承認子女是獨立的個體,尊重與自己不一致的意見,一方面他們接受能力強,敢想敢做,另一方面,思考問題不全面,在包容的前提下進行交流,減少阻力。
(2)建立平等型溝通模式
家長應將已經上大學的子女當作與自己平等的成年人來交流。針對他們提出的想法,共同探討問題,而非建立“一言堂”,用支持和理解代替否定與抱怨,成為子女的朋友。
(3)建立節(jié)制型溝通模式
家長應在溝通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節(jié)制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子女的人生中,家長永遠只是陪跑者,在與子女自身相關的事情上,應將優(yōu)先表達權交給子女,首先傾聽孩子的想法,成為子女的傾聽者和引路人。
9 結語
總體看來,家庭語言暴力行為仍舊存在,許多家長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語言行為對子女的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普及,相信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講究談話藝術,把握好監(jiān)護與放手的平衡,共同努力,為中國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妍.論語言暴力[D].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09.
[2]曾莉,李穎超.隱性暴力言語行為的類型及情態(tài)意義[J].南昌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 年.
[3]李趁.家庭語言暴力對低齡兒童品德形成的影響[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
[4]饒燕婷,張紅霞,李曉銘.親子溝通問題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
[5]王冬燕.網絡及家庭環(huán)境下的語言暴力研究報告[J].當代外語研究,2018.
[6]袁建勤,唐民,王珍.“語言暴力”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及干預對策研究[J].職業(yè)時空,2008.
[7]張旭東,孫宏艷,趙霞.從“90后”到“00后”:中國少年兒童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17.
[8]安昊.部分中國農村初中生家庭語言暴力調查——以山東省日照市為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
[9]鄭蘇皖,張佳佳,吳白嫚.江蘇省家庭語言暴力狀況調研報告[J].語言文字學術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