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岑
摘 要
2017年10月~2019年12月,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簡稱“三調”)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該項工作由于具有時間緊、任務重、技術高等特點,因此需要在開展工作時對每一項工作流程進行合理梳理安排,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最終取得滿意成果。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區(qū)三調為例,通過歸納總結工作前期準備、內業(yè)數據處理、外業(yè)實地舉證、數據庫建設、質量檢查驗收、報告編制及資料歸檔工作要點,為將來自然資源調查相關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及實踐經驗。
關鍵詞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上海市松江區(qū);自然資源
中圖分類號: F301.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4 . 88
0 引言
為全面摸清全國自然資源家底,細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基礎數據,為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耕地資源保護、節(jié)約集約利用土地、維護群眾權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方面取得重要意義,國務院決定自2017年起,在2007年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統(tǒng)一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利用遙感(RS)、測繪(MS)、地理信息(GIS)、互聯網(IT)等技術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簡稱“三調”)工作。本次三調工作時間安排為2017年10月16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由于三調工作具有時間緊、任務重、技術高等特點,因此需要各地區(qū)、各部門嚴格按照“全國統(tǒng)一領導、部門分工協(xié)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調查。本文以上海松江區(qū)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為例,通過歸納總結三調工作前期準備、內業(yè)數據處理、外業(yè)實地舉證、數據庫建設、質量檢查驗收、報告編制及資料歸檔工作要點,為將來自然資源調查提供理論依據及實踐經驗。
1 工作前期準備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內容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調查及土地條件調查。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地類、位置、面積、分布等狀況;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包括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土地條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狀況。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永久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因此,在開展三調工作之前,必須全面收集轄區(qū)內土地使用規(guī)劃、土地使用權登記、林業(yè)權數據、二調數據、地理國情普查、永久基本農田、高清正射影像圖等資料,同時需搜集相關技術標準、規(guī)范性文件及準備好相關實施設備;在此基礎上,詳細編制技術實施方案并通過專家組評審,并及時抽調管理人員及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三調項目部,例如,松江區(qū)成立區(qū)領導小組,松江區(qū)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作為區(qū)三調辦公室,成立了4個工作組和8個專項調查組。
為確保三調工作質量達標,必須在三調工作開展前進行不少于一次的內部集中學習與系統(tǒng)培訓,要求每個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開展工作。
2 內業(yè)數據處理
2.1 數據預處理
將搜集到的原始數據、測量數據等進行坐標系轉換,主要包括將1980西安坐標系、1954北京坐標系以及其他獨立的坐標系轉化為國家2000坐標系,同時對數據信息進行提取,提取其有使用價值的部分;為確保地類調查準確,需嚴格按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分類》中的類別劃分地類圖斑,并進行調查區(qū)內土地利用類型解譯。
2.2 底圖繪制
在本次三調過程中,以國家下發(fā)的1m影像結合0.2m航空正射影像圖為參考,采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組成的3S技術進行線狀地物、圖斑的提取工作,結合在底圖勾繪過程中不確定的圖斑、國家下發(fā)不一致圖斑進行工作底圖、專題圖件的繪制工作。
3 外業(yè)實地舉證
專業(yè)技術人員需在已制作好的工作底圖上,通過內業(yè)研判的基礎上開展外業(yè)實地舉證。舉證的內容包括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城鎮(zhèn)村莊內部土地利用現狀核實調查、農村線狀及零星地物轉面核實調查、重點圖斑核實舉證、不一致及新增圖斑核實舉證。在外業(yè)舉證時,需以自然村為單位開展圖斑外業(yè)核實,并確保成果數據與實地地類一一對應。例如,松江區(qū)在開展外業(yè)實地舉證時,以全區(qū)轄6個街道、11個鎮(zhèn)為大單元,再以各鎮(zhèn)(街道)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派2位技術人員開展外業(yè)舉證工作,每天派8~10個小組,從而確保各組之間不交叉、不混亂;每天外業(yè)舉證回到項目部后,需進行內業(yè)整理工作,確保每天的工作不延后,不堆積,做到有條不紊地進行。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外業(yè)實地舉證方法有傳統(tǒng)紙質調繪、“互聯網+”舉證。其中,傳統(tǒng)紙質調繪由于在實際使用中工作圖紙不便攜帶、表格調查要素層次混亂等問題逐漸被減少使用;“互聯網+”舉證與以往的外業(yè)調查明顯不同,主要是通過使用帶衛(wèi)星定位和方向傳感器的手機或者平板設備來進行圖斑的實地拍攝,之后將舉證照片(自帶拍照信息及坐標)、舉證說明等信息通過全國土地調查辦統(tǒng)一下發(fā)的“互聯網+”舉證軟件上傳到平臺上,該舉證方法可以在提高外業(yè)效率的同時避免了調查人員造假的可能,也是松江區(qū)三調開展外業(yè)實地舉證時采用的方法。
4 數據庫建設
數據庫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的成敗,其成果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及自然資源管理提供詳細的數據基礎及理論依據,因此也建立了從縣級到國家級的質量管理制度,確保數據庫質量符合要求。
三調數據庫建設以縣級為單位,通過將土地利用現狀、土地權屬調查等成果轉化為數字,建庫包括城鎮(zhèn)、村莊內部土地利用現狀建庫、不一致圖斑核實、結果建庫、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庫建設、專項調查成果建庫,數據內容包括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獨立要素等。數據庫建設必須建立在外業(yè)實地舉證結果上圖后進行,通過對圖形編輯、拓撲處理等過程后,利用建庫軟件進行要素核查、邏輯檢查。
5 質量檢查驗收、報告編制及資料歸檔
本次三調成果質量檢查驗收需要嚴格按照縣級自查、省級檢查、國家核查的原則開展,主要采用人機交互、內外業(y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查工具通常有ArcGIS自編檢查程序、GEOWAY省級內業(yè)核查系統(tǒng)、三調國家級內業(yè)核查軟件以及自我開發(fā)檢查軟件,例如松江區(qū)開發(fā)的松江區(qū)三調縣級數據庫質量檢查軟件,檢查的內容包括數據的真實性檢查、數據庫質量檢查。數據的真實性直接關系到三調成果的質量,也直接影響日后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及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數據庫質量檢查主要是核查圖形關系、屬性關系、各類屬性結構是否完整正確以及邏輯性是否合理。
質量驗收合格后,需進行成果總結,及時編制《××?。ㄊ校痢量h(區(qū))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報告》并通過評審;最后,需要嚴格按照國家成果報送的目錄要求對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項目數據成果、文字資料、圖件及數據庫等各類資料進行報送歸檔。
6 結語
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2007年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統(tǒng)一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利用遙感(RS)、測繪(MS)、地理信息(GIS)、互聯網(IT)等技術開展了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簡稱“三調”)工作。本文通過以上海市松江區(qū)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為例,系統(tǒng)歸納總結三調工作前期準備、內業(yè)數據處理、外業(yè)實地舉證、數據庫建設、質量檢查驗收、報告編制及資料歸檔工作要點,為將來自然資源調查相關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及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張文吉.3S技術在第三次國土調查中的應用[J].華北自然資源,2020:76-80.
[2]黃錦鳳,秦曉莉,范琰.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庫建設及成果質量控制研究[J].國土資源導刊,2019,16(4):20-24.
[3]臧熹.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庫質量控制措施綜述[J].測繪技術裝備,2019,21(4):86-88.
[4]許風亮,蘇強強.淺談FME在第三次國土調查前期數據準備中的應用與研究[J].經緯天地,2019(2):40-45.
[5]羅正,祖琪.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互聯網+”舉證新技術分析——以桂平市國土調查為例[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58-160.
[6]廖廷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質量控制技術初探[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66-267.
[7]吳聰.基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技術探究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