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失去的,我們不妨讓其失去,因為它可讓我們少些惆悵;得到的,我們不妨少些滿足,因為它可讓我們多些清醒。有人說,人生就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人在途中,心隨景動,從起點,到盡頭,也許快樂,也許孤獨,但只要勇敢前行,自會有指引。我們只需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
有的旅行是為了拓寬眼界,瀏覽風景名勝。有的旅行是為了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有的旅行是為了尋找逝去的年華,重溫青春的惆悵;而有的旅行是釋放負面情緒,換個心情,輕裝上陣。
請以“人在旅途”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這個話題里的“旅途”,可以是游覽自然風光,欣賞文物古跡,也可以是文學旅行、心靈旅行、生命旅行、夢想之旅,等等。寫作本話題,考生可以運用發(fā)散思維構(gòu)思法來打開思路,可以發(fā)散思維,遷移話題,寫“腳下的路”“生命之旅”“跨越之旅”等。據(jù)此,考生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構(gòu)思:
角度一:尋訪中華古跡。尋訪山水古跡,心中就多了一分豪邁。尋訪一座座古代留下來的建筑物,讓我們仿佛聽到了一個個古老中華大地的動人傳說,讓我們心中頓生無限熱愛。歷史文化如一幅幅畫卷,不僅帶給我們歷史的夢想,還帶給我們贊嘆、自豪、激勵……
角度二:游覽世界景觀。放眼世界,不同的人文風情讓我們多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情懷。不同的美景是各地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縮影。游覽風景,我們會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風情。
角度三:走近自然。大自然不僅養(yǎng)育著我們,也給我們帶來心靈的休憩。走近自然,我們會有諸多啟示;走近自然,我們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休憩之所。
角度四:理想之旅。理想之旅,讓我們的心中多一份燦爛與豪邁;理想之旅,讓我們純潔的心靈充滿幸福與浪漫。
角度五:情感之旅。人在旅途,我們會被沿途的美景陶醉;人在旅途,我們會思緒萬千。人生有失落、彷徨、苦悶……哪怕是萬般的不如意,只要踏上旅途,就會有諸多的感慨,也會有另一番情懷,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
角度六:生命旅程。在成長中,有太多關(guān)愛我們的人,太多吸引我們的景,太多觸動我們的情……這些陪我們一起走過生命的旅程,是我們生命旅行中的風景,也是生命旅程中的精彩點綴。
角度七:心靈旅行。我們經(jīng)歷的一個個情感故事,是我們心靈旅行中的一個個驛站。感動的,失落的,悲哀的,高興的,有趣的,有意思的,震撼人心的……心靈的旅行,演繹著一段段人生的精彩。
你好,秦嶺!
◎田山川
秦嶺,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我從小就在秦嶺山里玩,每到周末父母總帶我去領(lǐng)略自然風光。我每次進入秦嶺之前,必然對她大喊一聲:“你好,秦嶺!”
秦楚古道是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它是古代秦國通往楚國的一條驛道。秦楚古道上,北坡林場蔥郁可愛,南坡草甸美麗動人。小時候的我登上頂峰,只做一件事——打滾。母親總是不讓我滾,怕撞到頭,而父親則開明得多,把羽絨服脫下來——高處不勝寒,但父親總說他不冷——把羽絨服裹在我頭上,讓我能“滾”多遠“滾”多遠……穿一件不會粘草上身的風衣,找一條沒有石頭的“道路”,羽絨服裹頭,一溜煙兒滾下去,有時滾兩圈就卡住了,有時候半天剎不住,我慌了神,這時總有一個土包、一個平臺把我接住,不讓我沖入沾滿雪水的毛竹林中。這時父母也從山頂上下來,扶著滾暈了的“傷員”上山去。
秦嶺有七十二峪,我最深愛的,是湯峪。湯峪,以溫泉而出名,不過我從未去過溫泉,只去過湯峪的那條小河。我去湯峪,為的是避暑,還有固定的活動——捕蟹、釣魚。捕蟹讓我知道無論干什么事都要動一動大腦,一次我上手就抓,結(jié)果手被鉗住了,不得不用石頭砸斷那螃蟹的鉗子,手指才得以“保全”。此后我知道,抓螃蟹要先用食指按住它的背,再用大拇指抵住它的腹部,才能又快又準還不受傷。捕魚是第二大業(yè),釣魚在湯峪不是難事,魚鉤上掛一魚餌(父親愛用蚯蚓),往水中一拋,三五分鐘魚就上鉤了。此時才是關(guān)鍵,我性子急,等魚上鉤的時間已經(jīng)讓我不耐煩了。有一次大魚上鉤,本應(yīng)順著魚游的方向把它牽出,而我直接把魚竿向上一拽,把魚強行拖出水面,結(jié)果我的魚竿就斷了……釣魚放松了心情,我們收獲滿滿。
你好,秦嶺!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你帶給我快樂、自由和成就感交織的童年回憶,我永遠愛你!
每次靠近你,即便只是路過,我也會說一句:“你好,秦嶺!”
點評
作文描述了考生在秦嶺山中秦楚古道、湯峪等游戲、玩耍的快樂時光,抒發(fā)了對秦嶺山中一草一木的深情,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
作文脈絡(luò)清晰,注重細節(jié)描寫,把觸摸大自然得到的快樂輕快地表達出來,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文首尾呼應(yīng),中心突出,可稱得上是一篇佳作。
遠 方
◎朱銘琪
在拉薩山巔的旅館里醒來,清晨的陽光灑滿山脊,燦若流金,空氣中氤氳升騰的是混著雪山清冷的梵音。
徒步前往大昭寺的途中,滿是前去朝拜的人群。從咿呀學語的娃娃到垂垂暮年的老人,他們手握轉(zhuǎn)經(jīng)筒,嘴里念念有詞。清澈透亮、充滿活力的少年眼眸和昏黃渾濁、疲態(tài)盡顯的老人眼神里,都是對神明近乎虔誠的尊敬。有一位老人,他從昆明一路朝拜而來,蒼老黝黑的臉上是風吹雨淋留下的痕跡。我看著他一步一跪拜地遠去,看著他打滿補丁的衣服和石臺一次次摩擦,看著他佝僂的背一次又一次彎下……我想他也許是一路乞討來到這里,在生命的暮色時分毅然離開家鄉(xiāng),想去看看心中憧憬了一輩子的圣地。那是一個普通人身上最偉大的力量!縫住補丁的針腳像是縫在心上,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過來:信念能支撐人走很遠的一段路。我愿意相信他的神明一定在前方等他,對這個遠道而來的信徒說:“謝謝你呀,辛苦了,我一直看著你的,不要怕?!蔽鞑鼐褪沁@樣一個讓人真心堅定信仰的地方,酥油的馨香溫暖每個遠道而來的人。這里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給我笑對人生的勇氣,以及追夢的力量。
每個遠方,都帶給我不一樣的體悟和力量。在大明宮的遺址上體會大唐盛世風貌,八方來賀,四海來朝;在故宮舊城里感受大明天朝上國氣魄,下洋通商國威顯赫;或是在江南的小河邊,感受歲月靜好的悠然恬適;在蒙古的草原上享受縱馬馳騁的快意瀟灑。
而我也常想起那個老人,他面前是大昭寺,身后是繁華人世。俗世喧囂,終究會有人能找到心靈的寄托,那是信仰給他的力量,也是遠方給我的力量。
遠方,讓我學會深思,讓我變得睿智,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點評
在考生眼中,拉薩大昭寺禮佛的藏民忘我磕著等身長頭,為參拜不惜長途跋涉,他們虔誠得讓人震撼。遠方別樣的風景帶給考生深刻的人生體悟:做人一定要有信仰,那是笑對人生的勇氣,那是追夢的力量。這樣從內(nèi)心涌出的文字,渾然天成,擁有別樣的格調(diào);從靈魂深處翩飛出的感悟,凝練有力,深刻睿智。
這篇作文筆隨心走,自然靈動,記敘、議論妙合無間,是一篇哲思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