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選擇做一粒種子
◎向賢彪
“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jié)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毛澤東把共產(chǎn)黨人比作“種子”,可謂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感召和激勵著一代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去奮斗和奉獻。
在革命年代,一名黨員就是一粒種子,他們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里發(fā)動群眾、積蓄力量,掀起沖天的革命浪潮;在建設(shè)和改革年代,一名黨員也是一粒種子,他們在各自崗位上不辱使命、埋頭苦干,書寫平凡中的不朽傳奇。正是因為眾多扎根泥土的種子默默奉獻,才支撐起人民共和國的巍峨大廈。
種子的本色是質(zhì)樸。楊善洲以當(dāng)“草帽書記”為榮耀,李保國以“把自己變?yōu)檗r(nóng)民,把農(nóng)民變成自己”為志向,都體現(xiàn)了種子般的質(zhì)樸和純粹。他們活得本色,干得本色,讓我們讀懂了平凡中的偉大、質(zhì)樸中的輝煌。
種子的精神是堅韌。無論被風(fēng)刮到哪里,無論被小鳥銜到哪里,無論面對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堅韌的種子總會發(fā)芽,或結(jié)出飽滿的果實,或長成參天大樹……一部原創(chuàng)話劇《種子的天堂》,謳歌了鐘揚種子般的品格,他堅持援藏16年,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萬公里,數(shù)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帶領(lǐng)團隊收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16年中,他為“種子事業(y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以致心臟肥大、血管脆弱,付出了生命健康的代價,可他仍像一粒頑強的種子,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其背后是情懷與夢想的支撐,是初心鏗鏘有力的搏動。
種子的品格是奉獻。植物界的種子,奉獻給人類的是綠蔭,是食糧,是果實。像種子那樣扎根大地、默默奉獻,是千千萬萬共產(chǎn)黨員的情懷和追求。從“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祿,到“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黃大年;從夢想“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的袁隆平,到“多干一點,少拿一點”,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yè)的盧永根,都是種子精神的踐行者、社會風(fēng)尚的引領(lǐng)者?!耙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鼻f萬共產(chǎn)黨人的敬業(yè)奉獻精神,正如種子一樣播撒進了無數(shù)人的心田。
夏衍在散文名篇《野草》中,贊嘆植物的種子是世界上力氣最大的。種子的力量來源于向往陽光的“向上”,更來源于扎根沃土的“向下”。沒有土地作根基,沒有雨露的滋潤,再好的種子也難以發(fā)芽生根,更遑論長成參天大樹。同樣,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只要我們像種子那樣,把根深扎于群眾之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頑強追求的內(nèi)核;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卻有默默無聞的奉獻。面對生活,面對未來,選擇做一粒種子,有種子甘于寂寞的耐心和集聚迸發(fā)的力量,即使卑微的生命,也能開出絢麗的花朵,即使平凡的人,也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選自《人民日報》)
1.串珠成鏈,文脈嚴謹
文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聚焦喻體“種子”展開,構(gòu)成一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金鏈。首先,標(biāo)題用了“選擇”一詞,表達的卻是肯定判斷——(我們都要)“做一粒種子”,讓喻體“種子”鮮明地進入觀點;其次,首尾相援,開篇由名言引出“種子”,結(jié)尾又引袁枚詩點贊“種子”與之呼應(yīng);再次,論證過程“一線串珠”,由種子的本色、精神、品格,論及種子的“向上”“向下”,文脈流暢嚴謹。
2.多層開掘,立論精深
今人重溫毛澤東的“種子論”,在對其進行探掘時必然體現(xiàn)多點、深層的特色。本文作者運用的方法有:
(1)由彼及此,先總后分。第二自然段由“革命年代”說到“建設(shè)和改革”時期,喻體“沖天浪潮”“巍峨大廈”各得其妙,總述“種子論”的時代價值。
(2)由外而內(nèi),物人合一。文章由種子外在的質(zhì)樸純粹論其“本色”,繼而擴展開去論其堅韌精神、奉獻品格,體現(xiàn)多點開掘、層層深入的特色。論述時,喻體物性(如被小鳥銜至劣境仍頑強生長)與共產(chǎn)黨人修養(yǎng)對接,凸顯種子的比喻意義。
(3)由果及因,再掘一層。作者由種子的偉力追溯源頭——“向上”“向往陽光”,“向下”“扎根沃土”,然后用“同樣”一轉(zhuǎn),論述“我們”做種子必須依靠的“陽光”與“沃土”,從而使論述由“分析問題”(是什么)深入至“解決問題”(怎么做)。
3.唱響新音,強化支撐
焦裕祿、楊善洲、袁隆平等一批時代楷模一一進入例證,成為喻體“種子”的杰出代表,是文章金鏈上熠熠閃光之“珠”。他們的地位、職業(yè)、經(jīng)歷不盡相同,但都譜寫著“種子精神”的時代新曲,成為中心論點的有力支撐。此外,作者還獨具慧眼,選取當(dāng)代原創(chuàng)話劇《種子的天堂》作為例證,實體的“種子”與喻體“種子”巧妙相融,與主人公鐘陽相關(guān)的四個數(shù)字,組成高亢激越的旋律,回蕩于讀者心中。由此可見,正是論據(jù)的當(dāng)代性、多樣性、典型性,強化了“一喻立骨”文的可讀性和說服力。
做一朵夏花
◎黃欣彤
殘陽如血,黃土飛揚。行走在高高的山岡上,一聲陜北調(diào)子突然飛來,直入胸腔,升騰起熱烈的火焰。我被驚呆了,中華大地上還有這等天籟,直上云霄。自秦時至今,她亙古綿延,成為永不衰敗的“夏花”。
夏花就是堅韌曠達,不屈不撓。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五千萬人民齊吼秦腔。惡劣的環(huán)境,鑄就他們堅忍的性格,也成就了喊聲震天的秦腔。盡管秦腔聽上去蒼涼悲壯,有時拖著厚重的鼻音,可是當(dāng)他們氣沉丹田,發(fā)自肺腑地吼出一聲《藍花花》時,他們就完成了一次不甘于命運平淡的自我宣泄。于是,無盡的沙土上,怒放出一朵絢爛的“夏花”,這兒一朵,那兒一朵,五彩繽紛,璀璨奪目。
夏花就是放飛心靈,點燃生命。猶記得,有次看到安塞腰鼓的表演,白色的鼓帶,紅色的頭巾,每個人臉上都掛著驕傲,濃濃的黃沙在紅與白的交錯中彌漫,好似在伴舞。時而齊吼,奔馳跳躍,氣吞山河;時而獨唱,唱得人熱血升騰。密集的鼓點好似心臟的搏動,突然,鼓聲驟停,寂寂無聲。泰戈爾描繪的輝煌燦爛、“妖冶如火”的美景,不就在這獨特的表達生命之火的藝術(shù)的“夏花”之中嗎?
是的,生如夏花,妖冶如火。陜北人不安于生命的平凡,以如火一樣的熱情,對生命的渴望,給秦腔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使秦腔能夠去影響下一代人,一代又一代,永不凋萎。做一朵夏花,正是新時代黃土高原兒女的矢志追求。人們傳頌渭南市合陽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大隊長,多次與亡命之徒正面遭遇,在刀光劍影中,以正義和熱血演繹“夏花”的氣魄;人們贊美延安市延川縣公安局禁毒大隊的女性隊長,喬裝打扮勇闖虎穴,以點燃生命的豪氣打擊重點毒品犯罪,用暖如春風(fēng)的真情幫教吸毒人員,一朵剛?cè)峤悦赖摹跋幕ā本`放在黃土高原……
杲杲紅日下,聽到一聲自遠古傳來的調(diào)子,時而綿延悠長,時而高亢入云。我頓悟:“我的家鄉(xiāng)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類的惆悵之音已經(jīng)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曲曲新時代怒放生命的“夏花”之歌!
點評
這是一篇頗有文學(xué)色彩的議論文。考生以“做一朵夏花”立論,喻體“夏花”串聯(lián)全文;議論時又以“夏花”比喻“秦腔”,以“秦腔”藝術(shù)的鮮明特征揭示“夏花”的多種內(nèi)涵,并以傳承“秦腔”品格的當(dāng)代英模為例證增強論證力;結(jié)尾點到“惆悵之音”之消失、“夏花”之歌的唱響,更是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