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不止東湖與櫻花;鳳爪藕帶熱干面,米酒香菇小龍蝦;買它買它就買它!熱干面和小龍蝦!”“荊楚文化讓人贊嘆,但不吃熱干面讓人遺憾。”前不久,在為湖北滯銷商品帶貨的公益直播中,朱廣權出口成章的口才讓網(wǎng)友贊嘆不已,就連搭檔李佳琦都甘拜下風,直呼他是自己直播路上的危機。
當然,這不是朱廣權第一次圈粉了。多年的新聞從業(yè)經(jīng)驗使朱廣權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開闊新穎的視角,在嬉笑怒罵間就能完成價值觀引導,賦予節(jié)目獨特的風格和品質,網(wǎng)友稱他是“段子與新聞齊飛,內涵共專業(yè)一色”的存在。
2017年1月26日,《共同關注》節(jié)目播到最后,網(wǎng)友開始提問:過年電視臺休不休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按照慣例,主持人報一下節(jié)目安排,然后就可以結束了。可朱廣權開始舌燦蓮花:“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里雨里節(jié)日里,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換臺就是淡季?!蓖椒g的手語老師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這時,觀眾也反應過來了,驚訝于原來播新聞還能這么接地氣,打破了對央視新聞的刻板印象,朱廣權一躍成了網(wǎng)紅主持。
“是干是濕,讓豬先吃。豬可以吃的是廚余垃圾;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則可以賣了錢買豬;豬肯定想說:我為人類付出了太多?!痹诠?jié)目中,朱廣權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講段子,配上字正腔圓的播音腔,新聞播報就像一場大型的央視單口相聲,讓人開始愛上“看新聞”。
不過,如果僅僅將朱廣權的走紅歸結于他的段子,未免太過狹隘,事實上每個段子都透露著他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敬業(yè)態(tài)度。
提及被網(wǎng)友封為“央視段子手”一事,朱廣權說:“我們不認為那是段子,就是想讓我們的新聞有點溫度。讓觀眾看上去覺得‘哦!這是個人在說話。如果主播只是機械式念稿,那不用等新媒體淘汰你,人工智能就把你淘汰了。”
在朱廣權看來,拿捏自由發(fā)揮的尺度應該是“幽默不失分寸,創(chuàng)新不離主流”。在確保真實、準確、嚴肅的前提下,去自我發(fā)揮和尋找空間,這是朱廣權對自己主持事業(yè)的追求,“如果沒邊兒,那就不叫創(chuàng)新,叫‘車禍現(xiàn)場了?!?/p>
很多觀眾疑惑,這些押韻的段子究竟是誰寫的?其實,都是朱廣權平日里琢磨出來的。在上節(jié)目之前,他總會一個人靜靜地打磨稿子,讀書寫字。工作之余,當大多數(shù)人都沉浸在刷劇、玩游戲時,朱廣權選擇躲在書齋,靜下心篆刻自嗨,他把古代器物肖型與印章巧妙結合,殷商甲骨、戰(zhàn)國錢幣、秦漢瓦當、哥窯瓷瓶……不一而足。
能用篆刻印章做點什么事?是朱廣權“宅”出來的疑問。
2016年,他與康輝、長嘯、章偉秋等多名央視主持人一同成立“星藝雅集”,并將個人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放在網(wǎng)上進行拍賣,而拍出后的收入款項,扣除成本后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攜手成立“星益未來關愛兒童”專項基金,用于開展留守兒童藝術教育相關公益項目。朱廣權說起參與創(chuàng)辦的初衷,“我們想讓孩子們懂得欣賞和認識美,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好,藝術能讓孩子們從精神上得到滿足?!?/p>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他還和同事創(chuàng)辦了公益性質的微信公眾號“星藝雅集”。在這個原創(chuàng)音頻公眾號中,他講《水滸傳》、康輝說戲、李文靜說劇、王言說金庸……通過一種樸實、通俗且有趣味性的方式,將中華文化在孩子們的世界發(fā)揚光大。
日復一日地工作和生活,總有人會丟了激情,只剩乏味。但顯然,朱廣權沒有。其實,一個有趣的人,凡事都有趣。
■熱議銳評:一個人說的話里,確實藏著他走過的路。朱廣權曾在自傳里如此形容自己:“喜歡躲在書齋,刻個印章自嗨。我是一粒塵埃,所以不太好掰?!庇谒裕瑹o論成就多少,放眼天地,每個人都是生活里的螻蟻,不值得一提,但每個人都可以去增加生命的厚度。無論生活多跌宕起伏,多渺小平凡,但你可以選擇做個有趣的人,最起碼,能學著說些有趣的話。
■素材運用:有趣的靈魂;換一種思路;傳承文化;沉醉在_____的世界里;我是一粒塵?!?/p>
(資料來源:《文史博覽·人物》《作家文摘》